1樓:匿名使用者
請安原是明代軍禮中的一項,見於《大明會典》。當時全國各指揮使司、各衛所都有這個禮節,稱為「屈一膝」。建州衛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遺留下來的綠營中仍然沿襲舊習。
本來,兵士見到上級軍官應該下跪,但因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時也以屈一膝為禮,並和叩首、打恭一樣,含有問候請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漢族官宦人家,晚輩見長輩,平輩中幼見長,奴僕見主人至親友相見,都行這個禮,所以屈一膝又叫請安。但在衙門或公共場所,則不論旗人漢人都行打恭禮,不能請安。
男子請安的姿勢:
先端正姿勢,如「立正」的樣子。然後向前邁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頓;眼平視,不許低頭、揚頭或歪頭;雙肩平衡,不許彎腰,左右腿的間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邁的自然距離,不可向後蹬腿。
女子請安姿勢與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離要近,動作幅度小,雙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 安「跪安」這個禮節行於皇宮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見軍機大臣之外,常常還要另外召見某些**,這是屬於密談性質,不同於朝會大典,所以**同皇帝不必叩頭。
召見的程式是這樣:先由外奏事處登記,再由內奏事處安排在某日第幾起。皇帝吃早飯時(天尚未明),桌上擺好綠頭籤,飯後分起召見。
有合在一起(如與軍機大臣一起)的,太監們都退出。內奏事處太監副食應召**來到暖閣門前,掀起簾子讓**進去,太監退到殿外。
這位**進門,站著說:「臣(某人)恭請皇上聖安。」然後跪安、起立,走幾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個紅邊白心很厚的氈墊上奏對。
奏對完畢,皇帝說:「你下去吧。」於是**起來跪安,面對皇帝倒退幾步,轉身出門。
如果在奏對時有謝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說:「謝皇上聖恩。」如果在奏對時說錯了話,就摘下帽子,以頭碰地一下,表示承認錯誤。
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見皇太后時,進門要跪安,退下時也跪安。
太監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嬪等主位啟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輩見長輩,奴僕見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勢和請安的姿勢,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勢,左腿向前邁步。但跪安時右腿須全跪,然後左腿也跪下,右腿隨即起來,左腿也起來,恢復立正的姿勢。這一連串的動作要節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
其他和請安的要求一樣。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嚴明以及品官命婦(漢人品官命婦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禮,有一肅、一跪、三叩及六肅、三跪、九叩的儀節。(一肅是一次肅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
三跪當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區別也是次數的區別。)
穿朝服、戴朝冠時的叩首和男子一樣。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鈿子,則跪下之後不叩首,只以右手扶兩把頭翅。這裡需要解釋的是「肅」。
這個動作和女子請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勢,慢慢地一直**到底,再慢慢起來,恢復立正的姿勢。也是要求不彎腰,不低頭,兩肩平穩,腰板筆直。
2樓:
清代宮廷筵禮儀
在皇權高度集中的統治下,各種維護封建統治的典章禮儀制度嚴謹完備。清代宮廷筵禮儀理所當然地突出皇帝的尊嚴,帶有濃重的封建色彩。
清代初年,宴無定製。后妃、皇子、親王、郡王及文武廷臣一經皇帝「欽定」,即可入宴。康熙年間,清代宮廷增設專門管理飲膳的機構和人員,不僅對皇帝飲膳、筵宴設立專檔,還將重要的筵宴定為制度,如除夕、元旦、上元、端陽、中秋、七夕、重陽、冬至、萬壽、大婚等宴載入《大清會典》,編入《大清通禮》,列為法定宴日,對與宴進酒事宜也都有專門記載。
清朝皇帝平時進餐稱進膳或傳膳。皇帝進膳,除宴會以外,都是單獨擺桌,菜、湯都各有碗蓋,臨時才開啟。製作飲食,各有專門機構。
各種茶水和用牛奶、奶油、鹽、茶熬製的奶茶,由御茶房**,各樣點心有餑餑房製作,正餐飯菜由御膳房**,晚點,在宮內別有承辦之處。每天正餐兩頓,冬季,上午
六、七點左右進膳,下午一點半左右進「晚膳」,晚上六點左右進晚點。每一餐如何預備,都一一開列清單,呈報內務府大臣畫行照辦。
除夕、元旦是皇帝家宴的日子。乾隆二年(公元2023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是乾隆繼位以來首次筵宴。自下午兩點開始擺設宴度。
乾清宮正中地平南向面北擺皇帝金龍大宴桌,左側(地平上)面西座東擺皇后金龍宴桌。乾清宮地平下,東西一字排開擺設內廷主位宴桌。西邊頭桌:
貴妃,二桌純妃,三桌海貴人,裕常在;東邊二桌林妃,三桌嘉妃、陳貴人。另設陪宴若干桌。下午3點半左右,乾清宮兩廊下奏中和韶樂,乾隆帝弘曆御殿升座。
樂上,后妃入座,筵宴開始。先進熱膳。接著送皇后湯飯一對盒。
最後送地平下內庭主位湯飯一盒,各用份位碗。再進奶茶。后妃,太監總管向皇帝進奶茶。
皇帝飲後,才送皇后奶茶及內庭主位奶茶。第三進酒饌。總管太監跪進「萬歲爺酒」,皇帝飲盡後,就送皇后酒,妃嬪等位酒。
最後進果桌。先呈進皇帝,再送皇后、妃嬪等。宴畢,皇帝離座,女樂起,后妃出座跪送皇帝還宮後,才各回住處。
一、公主們:
1、皇帝的姐妹
(1)對皇后行「道萬福」的簡單禮儀;皇后行「頷首」禮。
(2)對皇貴妃到嬪等級的後宮,行「道萬福」禮(通常是有對生養過孩子的或得寵的)或「頷首」禮(通常是對沒生養過孩子的或不得寵的)
,這些後宮們還相同的禮儀(如果公主向她們行「頷首」禮,她們可以回「道萬福」禮)。
(3)對從貴人往下的後宮,可以行「頷首」禮或者不行禮,而那些後宮就要行「下跪」禮了(因為自嬪以下,就是沒什麼頭臉的身份,除非這
些公主特許,否則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兒
a、固**主們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禮是一樣的
b、和碩公主(這個就麻煩了)
(1)對皇后行「下跪叩首」禮,皇后行「頷首」禮;
(2)對比自己母親位次高的後宮和自己的母親行「下跪」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3)對和自己母親位次相同的後宮行「道萬福」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或者回相同的禮儀;
(4)對比自己母親位次低的後宮行「頷首」禮或不行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二、格格們:
接著,說宮外的格格們,格格們行的禮大同小異,我就不分開說了:
(1)對皇后行「下跪叩首」禮,皇后行「頷首」禮;
(2)對皇貴妃到嬪等級的後宮,行「下跪」禮或「道萬福」,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3)對從貴人往下的後宮,行「道萬福」禮或「頷首」禮,這些後宮回相同的禮儀。
而祭祀的時候,所有的後宮,從皇后到宮女,所有的公主、格格,都要向皇帝行禮
古代宮廷禮儀 5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禮儀形成於「三皇五帝」時代,到堯舜時,已經有了成文的禮儀制度,就是「五禮」。這「五禮」指的是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和嘉禮。作為人類祖先的聖賢唐堯、虞舜、夏禹等,他們本身都是講究禮儀的典範。
傳說堯年輕的時候十分敬重老年人,同輩之間,禮讓三先。每次把打回的獵物平分給眾人,自己拿最少的一份。有時還把那最少的一份獵物再分送給年邁體弱的老者。
他的德行受到眾人的稱頌,所以大家都推選他為首領。虞舜講究禮儀是歷代的楷模。我國的《二十四孝圖說》中第一篇《大舜耕田》,就是講他躬耕歷山,任勞任怨;供養父親、繼母和同父異母之弟的故事。
漢朝歷朝歷代都在朝廷設定掌管天下禮儀的官僚機構,如漢代的大鴻臚、尚書禮曹,魏晉時的祠部(北魏又稱儀曹),隋唐以後的禮部尚書(清末改為典禮院)等。同時,禮儀學著述越來越重要。漢代把《周禮》、《儀禮》列為五經之一,是讀書人的必修之課。
西漢人戴聖在研究前人禮書著作基礎上,編纂《禮記》一書,也被列為十三經之一。
宮廷禮儀就這樣經過了數千年的深化和改善,最終形成了等級深嚴的一種制度,等級越低的人們受到的**就越多。在中國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禮儀更多如牛毛。在森嚴的禮儀制度下,作為一個人要活下去的一大重點的吃也「難逃一劫」。
在清朝,飲宴進餐過程十分嚴格有序,就位進茶,**起奏,展揭宴幕,舉爵進酒,進饌賞賜等,都是在固定的程式中進行的。分明的封建禮儀程式,顯得十分繁瑣。根據文獻記載,宮中大宴所用宴桌,式樣,桌面擺設,點心,果盒,群膳、冷膳、熱膳等數量,所用餐具形狀名稱,均有嚴格規制和區別。
皇帝用金龍大宴桌,皇帝座位兩邊,分擺頭桌,二桌,三桌等,左尊右卑,皇后,妃嬪或王子,貝勒等,均按地位和身份依次入座。皇帝入座,出座,進湯膳,進酒膳,均有**伴奏;儀式十分隆重,莊嚴肅穆;禮節相當繁瑣,處處體現君尊臣卑的「帝道」、「君道」與「官道」。 在座次的安排上,皇帝的寶座和宴桌高踞於筵宴大殿迤北正中,親王、阿哥、妃嬪、貴人、蒙古王公、額駙臺吉等人,則依品級分列於筵宴大殿之東西兩邊。
宴桌上的餐具和餚饌也因人而異,一等飯菜由御膳房製作,每桌有羊西爾佔(肉糜)一碗,燒羊肉一碗,鵝一碗,奶子飯一碗,盤肉三盤,蒸食一盤,爐食一盤,螺螄盒小菜二碟,羊肉絲湯一碗。次等飯菜由外膳房製作,菜點花樣比一等飯菜略少,品種上的變化是:鵝一碗換成了奶子飯一碗,奶子飯則換成了狍子肉。
人們常說:「旗人禮多」,這一點在清宮宴中也可看出,赴宴眾人向皇帝跪叩謝恩,是清宮宴禮節繁縟的突出一例。一待皇帝入座,漫無休止的跪叩即行開始。
諸如皇帝賜茶,眾人要跪叩;司儀授茶,眾人要一叩;將茶飲畢,眾人要跪叩;大臣至御前祝酒,要三跪九叩;其它如斟酒,回位,飲畢,樂舞起上等等,皆要跪叩。宴會完畢,眾人要跪叩謝恩以待皇帝還宮。整個宴會,眾人要跪三十三次,叩九十九回。
清朝請安原是明代軍禮中的一項,見於《大明會典》。當時全國各指揮使司、各衛所都有這個禮節,稱為「屈一膝」。建州衛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遺留下來的綠營中仍然沿襲舊習。
本來,兵士見到上級軍官應該下跪,但因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時也以屈一膝為禮,並和叩首、打恭一樣,含有問候請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漢族官宦人家,晚輩見長輩,平輩中幼見長,奴僕見主人至親友相見,都行這個禮,所以屈一膝又叫請安。但在衙門或公共場所,則不論旗人漢人都行打恭禮,不能請安。
男子請安的姿勢:
先端正姿勢,如「立正」的樣子。然後向前邁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頓;眼平視,不許低頭、揚頭或歪頭;雙肩平衡,不許彎腰,左右腿的間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邁的自然距離,不可向後蹬腿。
女子請安姿勢與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離要近,動作幅度小,雙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 安「跪安」這個禮節行於皇宮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見軍機大臣之外,常常還要另外召見某些**,這是屬於密談性質,不同於朝會大典,所以**同皇帝不必叩頭。
召見的程式是這樣:先由外奏事處登記,再由內奏事處安排在某日第幾起。皇帝吃早飯時(天尚未明),桌上擺好綠頭籤,飯後分起召見。
有合在一起(如與軍機大臣一起)的,太監們都退出。內奏事處太監副食應召**來到暖閣門前,掀起簾子讓**進去,太監退到殿外。
這位**進門,站著說:「臣(某人)恭請皇上聖安。」然後跪安、起立,走幾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個紅邊白心很厚的氈墊上奏對。
奏對完畢,皇帝說:「你下去吧。」於是**起來跪安,面對皇帝倒退幾步,轉身出門。
如果在奏對時有謝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說:「謝皇上聖恩。」如果在奏對時說錯了話,就摘下帽子,以頭碰地一下,表示承認錯誤。
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見皇太后時,進門要跪安,退下時也跪安。
太監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嬪等主位啟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輩見長輩,奴僕見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勢和請安的姿勢,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勢,左腿向前邁步。但跪安時右腿須全跪,然後左腿也跪下,右腿隨即起來,左腿也起來,恢復立正的姿勢。這一連串的動作要節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
其他和請安的要求一樣。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嚴明以及品官命婦(漢人品官命婦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禮,有一肅、一跪、三叩及六肅、三跪、九叩的儀節。(一肅是一次肅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
三跪當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區別也是次數的區別。)
穿朝服、戴朝冠時的叩首和男子一樣。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鈿子,則跪下之後不叩首,只以右手扶兩把頭翅。這裡需要解釋的是「肅」。
這個動作和女子請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勢,慢慢地一直**到底,再慢慢起來,恢復立正的姿勢。也是要求不彎腰,不低頭,兩肩平穩,腰板筆直。
講一下古代奏摺的格式,古代奏摺的格式
格式 奏摺的內容包括言事,即一切 地方的政 經 軍 文日常和突發事務 事件都須上報 對策,即 地方 對日常和突發事務 事件的看法 主張 辦法 引見,即請安等。奏摺形式一般為素紙,封 底有折,故曰奏摺。雍正時有奏摺用黃綾,浪費可惜,遂以 物力維艱 改用素紙可也。請安折 賀表用黃綾封面,紅 黃紙,以示汝...
誰能詳細說一下中國平安平安福利弊
建議拿著細則好好看看,多看幾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平安福,不死不殘不病不傷不得錢.平安福交費底保障全,輕度重疾提前給付,駕乘雙倍還有豁免等功能 您好,平安福保障高保障全面,特定輕度重疾,意外保到70週歲,交通自駕乘雙倍賠付,保終身的,弊是中途退保只退現金價值咱們一定是有損失的 平安福是純保障產品,低保費...
求生物召喚加點 詳細說一下,求召喚的加點
只要把注意的說下就是了 鞭子滿。精靈 姐姐滿 上位最好火光冰滿。輸出很不錯。騎士加滿也很不錯跟70級的憤怒的桑德爾一起攻擊很強。火一定要點 到時候野豬沒火屬性的要帶藥吃的 鞭子也要加滿 sp足的畫把丸子也點滿加攻擊很高的 然後就是加遠古記憶加滿 釋放的時候加140左右的智力 四叔跟花還有哥布林 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