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善導_佛能
答: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 期,各宗先後興起,呈現百花爭豔的景象。
能否簡單介紹一下,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佛教派別,其中影響較 大的是大乘八大宗:三論宗、法相宗、天台宗、華嚴 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 三論宗主要依據鳩摩羅什所譯《中觀論》《百論》 《十二門論》立宗。
宗義以二諦圓融為總綱,以徹悟中 道實相為究竟。這一宗實際上是龍樹中觀學說的直接 繼承者。隋朝紹興嘉祥寺吉藏法師著疏弘傳,集其大 成,開創此宗,故此宗又名嘉祥宗。
唯識宗主要依據《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 唯識論》,繼承了無著、天親的瑜伽學說,因此又稱瑜 伽宗。教義以萬法唯識、三界唯心等為總綱,以轉識 成智為宗旨。住持慈恩寺的玄奘法師譯傳開創此宗, 並和會十師之說為《成唯識論》,故此宗又名慈恩宗、 法相宗。
天台宗主要以《法華經》《大智度論》等為依據, 吸收了印度傳來的和中國發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 系統組織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宗義以五時八教為總綱, 以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為中心思想。因為創始人智者 大師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稱為天台宗;因其教義主 要依據《法華經》,故也稱法華宗。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依據,對《華嚴經》有深 入的研究和精闢的闡發,是在前人三論、天台、法相 等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思想體系。宗義以五教來 判攝整個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觀為中心思想。由 賢首國師法藏法師繼承杜順、智儼思想而創宗,所以 此宗又名賢首宗;又因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 宗旨,又稱法界宗。
禪宗主張禪定,即靜中思慮,將心專注在一境上, 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故又名「佛心宗」。創 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 càn 、道信,至五祖弘 忍之下,分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北宗神秀一派主 張漸修,盛極一時,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主張頓悟, 後被尊為六祖,弘傳甚盛。
禪宗單傳心印,雖強調不 立文字、教外別傳,但也有經典傳承,達摩大師以四 卷《楞伽經》傳於二祖慧可,弘忍、慧能又教人誦持 《金剛經》,以後更有《六祖壇經》和許多語錄的出現。 淨土宗以《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往 生論》為依據,由唐朝善導大師繼承曇鸞 luán 、道綽 chuò 淨 土思想,集其大成而創立。此宗將一代佛教分為難易 二道、自他二力、聖淨二門:
其他各宗依自力修戒定 慧,在此土經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為難行之聖道門; 專修唸佛——稱念「南無 (nā mó) 阿彌陀佛」、依阿彌陀佛願 力(他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為易行之淨土門。 所以,此宗以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淨土宗 行人不一定要通達經教,也不一定要靜坐精修;行住 坐臥皆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信願具足、一心 唸佛,臨命終時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淨土(欲詳研淨土教理, 可參閱《善導大師全集》,慧淨法師編)。
由於法門簡便,最易 修持,所以唐朝以來,修學此宗人數最多,其他各宗 行人也多兼修此法,使淨土法門在中國最為普及。 律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始 人為唐代道宣大師。
因依據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 宗,也稱四分律宗;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 宗或南山宗之稱。由於律宗的盛行,人們在修學大乘 戒定慧三學的過程中,仍然重視聲聞乘的戒律。律學 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善於分辨開、遮、持、犯(有的戒 條,本來是不得觸犯的,但在某種情況下可以開許,這叫開;有的戒條,
比如飲酒,本無罪性,但能成為破毀諸戒的誘因,所以特為遮止,就叫
遮)。某些狀況往往難以斷定是持戒還是犯戒,這就需 要研究律學,根據律藏確定開、遮、持、犯的界限。 密宗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從印度傳入中國, 依《大日經》《金剛頂經》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 修本尊法。
此宗以密法奧祕,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 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為密宗。
蓮友們很多問題在《唸佛實用問答》以及《佛教問答》中都有講解~可以聯絡弘願寺索請閱讀哦~
2樓:帥帥的良
唐代進入鼎盛時期
可以從佛教經典的翻譯角度來詮釋
佛教經典的漢譯,歷時悠久,卷帙繁複,事業龐大,是我國翻譯史上最燦爛光輝的一頁。從翻譯年代之久遠和翻譯作品之龐大來說,可以說是世界文化史首屈一指的大業。《四十二章經》是中國第一部翻譯的經典,那時正是佛教初傳中國的開始。
由於佛經的翻譯,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歷代的譯經事業
中國佛教的譯經事業悠久,從東漢到唐代中葉,歷時八百年左右。中唐前後的這些譯經事業及其成果,成為我國佛教典籍文獻中的一大寶藏。到了宋、元二代,雖然也有經典的漢譯,但數量上顯著減少,而且所譯的經典多屬於印度佛教末期的典籍,或舊譯經典的重譯、拾遺,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而言,影響力也較小。
譯經事業發展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漢魏西晉時期──譯經的初創時代
第一期佛經的引入,並非直接由印度本土,而是從西域諸國間接傳來,如大月氏、安息、康居等地(阿富汗以北到蘇俄南部,西到波斯一帶),有許多佛教學僧前來中國。當時翻譯所根據的佛典,大多是西域當地的語言或文字寫成的,通稱為「胡本」或「胡語經典」。
漢代佛經的翻譯,主要有大小乘兩大系統:一是以來自安息國,以安世高為代表的小乘禪學派;一是以大月氏的支婁迦讖為代表的大乘般若學。可以說,佛教傳入中國是大小乘同時並行,從經典翻譯的現象來看,正是反映了這個事實。
漢末三國時代的譯經僧中,最著名的是來自交趾(祖籍康居)的康僧會,他對江南佛教的傳播,影響極深。我國僧侶最早前往西域求法的是朱士行,他從於闐抄寫胡本的《大品般若經》九十章,囑咐**帶回洛陽,經由竺叔蘭與無羅叉譯出,稱為《放光般若經》。這部經在東晉時代,普遍受到研究。
晉代譯師中,譯經數量最多的,首推西晉的竺法護,共譯出大乘經典一五四部三○九卷,譯出時間在西元二六五至二七四年間。竺法護在西元二八六年譯出《正法華經》,於是有觀音信仰的啟發。
二、南北朝、隋時期──譯經的進展時代
第二時期,譯經高僧不是來自西域,而是從印度來的。他們不但精通梵文,而且兼通漢文。由於諸譯師有系統地介紹佛經,分判不同宗論著作,逐步釐定各種義理的漢譯名詞用語,並且確立了特有的翻譯文體。
他們的文體不求華美,但求切合原意,這是漢譯經典的大幅進展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鳩摩羅什、佛馱跋陀羅、真諦等人。
三、唐代時期──譯經的全盛時代
第三時期的譯經事業,與前兩期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時期是由中國高僧所主導,為佛教經典的漢譯與宗派的建立締造了佳績。典型代表是玄奘及義淨兩位高僧。他們曾在印度居住十幾、二十年,不但精通梵文,佛學造詣更是博大精深。
此外,善無畏、不空翻譯大量的密宗經典,也是這個時期的特色。第三期不但是國人譯經達到巔峰的時期,同時也是佛教的全盛時期。此後,一直到宋、元為止的譯經事業,都可視為唐代譯經制度、組織與規模的再發展。
佛教經典的漢譯事業為我國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促進佛法的弘傳,同時也充實了中國文學創作的內涵。富有文學價值的佛教經典極多,如竺法護譯的《普曜經》,描寫佛陀的生平事蹟,是一部極好的傳記;鳩摩羅什譯的《維摩詰經》,就像一出趣味橫生的舞臺劇;《法華經》更是一部饒富文學意味的經典,採用許多譬喻故事,闡揚佛法妙義;曇無讖所譯《佛所行贊》,是佛教詩人馬鳴的傑作,採用梵文韻體敘述佛陀一生的故事,全篇共九千三百句,四萬六千餘字,是一部長篇的敘事詩,堪稱印度佛教文學的空前鉅著;另如寶雲譯的《佛本行經》,以漢語
四、五、七言格律合用,文字尤顯生動精彩。綜觀這類佛教文學的作品中,表現出兩個基本特色:一是富於想像,而善用譬喻;二是散文、韻文並用的體裁。這些特色精神給予中國文學莫大影響。
早期的佛經翻譯,多屬私人自行翻譯,並沒有一定的人眾共同參與的譯場組織。例如從東晉到隋代之間,就是私人相約對譯,由於規模組織很小,限於人力、財力,往往只能譯出小品小本的經典,並無系統可言。後來發展為公立譯場,由國家廣羅人才,逐漸成為專業工作。
苻秦之時,道安大師在長安所主持的譯場,已受國家重視。鳩摩羅什在「逍遙園」,集合僧眾數百人共襄譯事,這是國立譯場的開始。北涼「閒豫宮」譯場,設於姑臧,由曇無讖主持。
在鳩摩羅什前後來華的譯經大師,他們主要目的是在弘法,為了弘法的需要而翻譯佛典,因此,在當時就是講經形式的譯場。
入唐以後,由於譯經方式大幅度改變,參與譯場的高僧大德人數大為精簡,是屬於專家組成的譯場。唐代國立譯場的制度,已漸完備,分工精細,設有譯主、筆受、證義、潤文等各種職掌,立有譯經的規則與方法。在翻譯的過程中,需對譯文進行講解與討論,反覆鑽研,使翻譯和研究相結合,促進了譯經事業的更進一步發展。
例如慈恩寺的譯場,往往動員了好幾十個譯經大師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翻譯之時,最低限度要經過六種不同程式:資料的選擇、意義的翻譯、文字的記載、文字的修正,再與原典校勘,最後,還需透過文學家的鑑定、稽核,才算是完整的作品。
佛教東傳,歷經東漢、三國到魏晉南北朝的傳佈發展,逐漸深入中國社會,並與當時的社會階層、地方風俗相互結合。隨著歷代祖師對教理的研究和闡述,以及佛教經典的大量翻譯,佛教在中國開創了嶄新的面貌。由於有翻譯的經典為依據,激起佛學思想的研究風潮,終於促成各種學派的相繼成立。
各學派的基本立場與思想旨趣各有偏重,至唐朝逐步發展成為各宗派。這些宗派齊頭並進,在教理的詮釋上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展現無窮的活動力。正是唐朝佛教各宗派發展情況的最佳寫照。
中國佛教各宗派法脈相傳,歷久不衰。
八大宗派的傳承歷史、發展影響、思想特點、修持方法等等,這當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八宗同時都興盛於隋唐盛世,並且發展為中國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和隋唐的治世昌隆相得益彰,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時代。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土豆哪個朝代傳入中國的?
馬鈴薯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明萬曆年間 1573至1619 明萬曆年間蔣一葵撰著的 長安客話 卷二 黃都雜記 中,記述北京地區種植的馬鈴薯稱為土豆。康熙二十一年 1682 編撰的 畿輔通志 物產部是我國記載馬鈴薯最早的志書,18世紀中葉馬鈴薯在京津地區已經廣泛種植。土豆哪個朝代傳入中國的?土豆是在康...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大約16世紀末,辣椒傳入中國,當時被人們稱為 番椒 番,就是 海外 的意思。據明 草花譜 記載 有一種外國傳來的草花 番椒 證明此時辣椒已引進中國並且栽培成功,但尚未應用於飲食,僅作觀賞之用。清乾隆年間,辣椒始作為一種蔬菜被中國人食用。據載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 下江人 因為辣椒最初...
什麼時候有的椅子,椅子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在遠古時代,人們吃飯 休息都坐在地上,沒有傢俱。以後,人們在實踐終掌握了編織技術,將樹葉等原料編織程席子鋪在地上。由席子發展,最早出現了床。商代甲骨文中有 床 字 打不出來 說明床至晚在商代就出現了。在河南出土的一張戰國的床僅高19cm,做得非常精美。這種矮床一直沿襲到漢代。人們一切活動幾乎都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