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講的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2021-03-08 16:42:55 字數 1757 閱讀 3395

1樓:匿名使用者

是東漢末年,那時還不是三國,劉備還什麼也不是。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

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

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原作如下: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

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玄德曰:

「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

「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

「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雲長去。

」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後!」玄德曰:

「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2樓:憶君顏

三國時期,劉備三請諸葛亮,去了諸葛亮的家(也就是諸葛亮當時居住的茅廬)三次.

《三顧茅廬》講的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3樓:花妮哈哈

是說三國時期(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

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成語:三顧茅廬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歷史上「三顧茅廬」講的是什麼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bai把劉備三次親自du敦請zhi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dao做「三顧茅廬」。版

諸葛亮在著名的權「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三顧茅廬,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然而這又是一段被演義籠罩的歷史。在《三國志》裡,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

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三顧茅廬。羅貫中傳神地演義「三顧茅廬」,他是為了用劉備的禮賢下士,烘托出了一個近似神仙般的人物諸葛亮。

三顧茅廬的意思是什麼,三顧茅廬中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

三顧茅廬又可以稱為三顧草廬,出自一個典故,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來比喻一再誠心地邀請有賢能的人。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三顧茅廬中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 三顧茅廬又可以稱為三顧草廬,出自一個典故,漢末劉備三次到...

三顧茅廬縮寫,三顧茅廬縮寫200字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 三國時著名謀土 和司馬徽 三國時著名謀士 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 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 現今湖北襄陽縣 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 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 ...

詞語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三顧茅廬。解釋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又可以稱為三顧草廬,出自一個典故,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來比喻一再誠心地邀請有賢能的人。解釋 顧 拜訪 茅廬 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出自 三國蜀 諸葛亮 出師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