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白衣太史
以上說法基本正確。
在春秋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氏的一個重要由來就是以祖父(大父、王父是一個意思)的名或者字為氏,比如上面提到的仲孫氏就是以他們的祖父-慶父的字公仲(也做共仲)為氏的。仲孫氏的另一個**是宋國,情形和這支仲孫氏類似,但沒有關係。
元和姓纂裡面時候後人以之為姓,這是因為在秦以後,姓氏二字就通用了。
魯桓公生老大子同、老二慶父、老三叔牙、老四也是老小季友。子同即魯莊公,生子般。魯莊公病危時向叔牙詢問繼承君位者,叔牙舉薦慶公,季友則表示誓死支援子般。
為了除掉異己,季友派針季送毒藥給叔牙,威脅說:「飲此有後於魯,不然,死且無後。」叔牙不得不飲鴆自盡。
季友將叔牙後代立為叔孫氏。
魯莊公三十二年八月癸亥,魯莊公去世,子般即位。十月己未,慶父派人刺殺了子般。季友逃奔到陳國。
慶父立魯閔公。第二年八月,在魯閔公的請求下和齊國的支援下,季友返國。是年冬天,齊國仲孫湫視察魯國內亂,回去後說道: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魯閔公二年,慶父派人刺殺了閔公。但此時魯國國內對慶父一片反對之聲,慶父不得不倉皇逃到莒國,而季友帶著魯僖公從邾國回來,立僖公。
季友用賄賂求莒送歸慶父,慶父在歸國途中自殺。這時任魯相的季友,讓慶父的兒子公孫敖繼承慶父的祿位。季友立慶父後代為孟孫氏。
這是因為在魯桓公的庶子裡面,慶父是老大。這也是季友對慶父的一種譏誚,意思是你就甭和大哥子同一起排行了,你當老大好了。注意慶父和他的兒子公孫祿一般認為是沒有氏的,或者以國為氏;慶父的孫子,公孫祿的兒子再往下,才是以孟孫為氏的。
但是留居於魯國的慶父的支庶子孫仍為仲孫氏,世代沿襲為仲孫氏。仲孫在魯國是沒有什麼地位的,三桓(桓公的三支後人)是指孟孫、叔孫和季孫。
季友去世後,其孫被立為季孫氏。季孫是季友的後人。季友的孫子季孫行父執政時,舉賢任能,分財濟貧,受到國人愛戴,諡號季文子。
季孫氏後來簡稱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執掌國政,當時幾代魯君都昏庸無能,以致出現了國人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魯君的情況。季氏後人由以「季」為氏。
以上四支後來都簡化了,仲孫成為仲姓、孟孫成為孟姓、季孫成為季姓,叔孫氏可能簡化為叔氏,但是記載很少
在你的提法裡面
「魯桓公之子慶父號孟孫」,這是不對的,孟孫是指老大的孫子,這是慶父的孫子的氏。
「又說孟孫、仲孫、季孫,乃春秋魯公子慶父生有三子,以王孫之故,而以次序排列,分別稱孟孫、仲孫、季孫。 」這也不對。季孫是季友而不是慶父的後人。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四個氏都是魯桓公的後人,因為慶父叔牙和季友都是桓公的兒子。
孫姓裡面有這四支的成分,這是有可能的(此說似乎沒有證據)。但是說這四支都改姓孫是不對的。畢竟亞聖孟子就是孟孫氏的後人啊
再補充一點
********************==
姓和氏在先秦以前,姓和氏的分別還是很明顯的。姓只有女人用,比如左傳裡面的哀姜、狐姬這樣的女子稱呼,姜和姬都是姓;氏才是男人用的東西,對於普通貴族而言,像季孫意如等。不過對於周王和諸侯而言,他們以及他們的兒子孫子的氏一般是不提的,或者說是以國為氏的,比如王孫滿、公子小白、鄭莊公寤生等等,現在有些電視劇比如封神榜,裡面稱周公為姬旦,這是不合適的,封爵以前稱之為王子旦比較合適,在封爵以後成為周公旦才是正常的。
姓的**應當是部族婚姻的遺留產物,講究「同姓不婚」。這就是說大家出自一個部落,就不要彼此聯姻。那個時侯還是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 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
氏的最早**是居住地的稱呼,所謂「土以命氏」。比如居住在魏地,就以魏為氏。大家來自不同的部落,都住在魏這個地方,這就可能產生同氏不同姓的情況,這是可以結婚的。
後來隨著歷史和社會的發展,氏成為區別貴族家脈(沒有野人,也就是普通百姓什麼事)的主要標誌。也有了很多的取氏的方法,比較常見的有
①以國名為氏。諸侯國君主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如晉重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為重耳的簡稱;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但這種氏的稱呼方法多見於秦漢以後人的稱呼方式。
②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子罕)稱公子喜,其孫舍之(子展)稱公孫舍之。這種稱氏方式只限於兩代,即君王的兒子和孫子,詳見下條
③以貴族的字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為其氏。
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子思)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另有公子,字子駟,其孫以「駟」為氏。以祖父之字為氏最為常見,是得氏通例。
④以封地為氏。卿大夫及其子孫以采邑名為氏。如晉國大夫畢萬采地為魏,後世子孫以魏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萬封於韓,以韓為氏。
⑤以官名為氏。貴族及其子孫以其官名為氏。晉國的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裡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稱中行偃,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子罕)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子樑)稱司城氏,是以司城為氏。
司徒、司馬、司空、司寇也是此類。
⑥以職業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一直到漢朝,又出現了庫氏
⑦以居住地為氏。魯莊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名)、東門襄仲(字),是以東門為氏;宋國樂大心為右師,居於宋桐門,稱桐門右師,是以桐門為氏。諸如東郭、西門、池等等。
在第4條的規定下下,有一種比較好玩的情形。比如毛這個氏。它出自周文王八子叔鄭,封在毛這個地方。
那麼毛這個地名又是怎麼來的呢?因為有一支毛部落住在毛這個地方,毛部落的人以體毛較長得到這個部落名(可能是氏,也可能是姓)。總之呢,地因人得名,人因土得氏,頗有輪迴之感,一笑。
氏和姓的區別在戰國中後期已經開始逐漸消亡,到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他作為一個嚴謹的歷史學家,也已經不把這兩者的區別放在心上了。
中國有一位袁義達,專門研究姓氏與遺傳問題,出過幾本書,可以找來看看。
**電視臺10頻道出過一個關於百家姓的節目,也有書,也可以找來看看。
***************
針對補充的回答:這兩支都是出自慶父的。孟孫氏是慶父兒子公孫祿的後人,仲孫氏是慶父其它庶子的後人,兩者之間的關係格外的近一些。
在魯國三桓執政的大背景下,這兩支比較近。有時也可以認為是一個氏的那種關係。
2樓:偽臨朝武氏者
迴應一下那位說仲孫就是孟孫的說法,孟孫是改氏後慶父的嫡系,是大宗。而未改姓的是小宗。兩家後面是分開的,後來孟孫是三桓之一而仲孫不是,後來孟孫氏後人公孫敖得罪相國仲遂被逐,客死異鄉,孟孫氏就此沒落,反而是仲孫氏重回權力中心把握國柄,與叔孫季孫同為後期魯國的三大家~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司馬遷編史記的漢代,對於姓和氏沒有太大的區別了,這個時候姓和氏對於人的意義完全只是家族和門第出身的區分了。所以司馬遷在編史記時沒有特別留意孟孫和仲孫的區別,舉個例子,公孫敖的兒子臧是孟孫的嫡系,但是在他尚且年幼描寫他向魯國國君為父親求情時,所用的稱呼卻是仲孫臧,在他年長後隨晉國出征時,所用的稱謂又變回了孟孫臧,可見在不區分家族的時候,司馬遷對這兩個稱呼沒有特別的留意。
最後補充一下姓氏在漢代關於家族的區分,舉個例子,原來的貴族葛氏,有一支被另外封到了諸地,為了區分與原宗的區別,取姓為諸葛。又如秦始皇時期的右丞相去疾和將軍劫,在史記中並沒有提到他們的姓氏,但馮氏的某一支貴族,在華陽筆記中,為了確認自己家族的起源,就特意提到了丞相和將軍都姓馮,也就是馮去疾和馮劫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叔孫氏的後代,在此補充一下:叔孫氏的叔孫僑如,是叔孫得臣的兒子,諡號宣伯,又名叔孫宣伯。後代以諡號為姓,因此是宣姓一支(**共三支)的祖先。
4樓:港龍新秀
王孫、公孫、大孫、長孫、孟孫、伯孫、仲孫、叔孫、季孫、室孫、宮孫、唐孫、縣孫、顓孫、臧孫、揚孫、士孫等諸複姓姓氏,在明朝初年,因朱元璋嚴禁胡人族姓,而胡姓多為複姓,則許多漢姓中帶「孫」字的複姓也一併在省字改姓的過程中,都被改為單姓孫氏。
因此,孫氏與王氏一樣,是中國姓氏中源流最為繁複的姓氏之一。
春秋戰國的人怎麼都姓叔孫仲孫公孫季孫孟孫的?伯仲叔季我們很熟悉,孫字在裡面夾著有什麼用呢?
5樓:淚亦寒
其實不是「孫」字夾在了裡面,「孫」是姓氏,前面的反而是排專行就像我們現在叫老李、屬小王一樣,你可以試試倒過來念,就跟孫大、孫二、孫三、孫小一樣(那個孟、仲、叔、季的排行我就不多說了,前面的都解釋得非常清楚了)
不過樓上的幾位舉的例子都不是很好,其實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我們都知道
就是——孟姜女!
孟姜女就是姓姜的,孟是她的排行,因為古代女子的名字外人都不知道,所以就叫她孟家女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是孟家的是大兒子,就是叫孟姜了不知道這樣解釋你滿意麼?
6樓:嬴任好
孟,仲,叔,季的確是表示排行,不過這都跟他們的字有關
周代貴族的「字」版有這樣的標權準格式:男子的字,第一個字是排行,第二個字是與名有關的字,第三個字是「父」或者「甫」,比如孔子的字,完整形式就是「仲尼父」,而女性的字,則用「孟」代替男子的「伯」,魯國有「孟孫」「叔孫」「季孫」三家貴族,這裡「孟孫」比較奇怪用了一個女性排行,但是這三家因為都是出自魯桓公,因此又被稱作「三桓」,因為是桓公後裔,所以以「某孫」為氏
7樓:alps的風
孟孫、仲孫、叔孫、季孫是孫氏四兄弟。春秋戰國時人名,常在姓氏之前加上排行或者諸侯國回名,女性還會加答上丈夫相關的字。
比如,齊國在田氏代齊之前,是姜姓諸侯。齊侯的女兒,有時稱作齊姜。嫁給宣公,稱宣姜。民間傳說中的孟姜女,並非老百姓說的什麼孟氏和姜氏共同的女兒,而是姜家的長女。
孟、仲、叔、季是古人排行,孟或者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最小(不一定是老四)。
再舉幾例,孤竹君兒子伯夷、叔齊,前者長子,後者是三子,夷、齊分別是他們的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他是老二,所以有人罵他孔老二;
曹操是長子,因此字孟德;
孫策是長子,字伯符;孫權是老二,字仲謀;
……公孫是一個複姓,和上面的那些不同。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翻譯,翻譯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譯文孫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說 我聽說,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嗎?孫叔敖驚訝地改變臉色說 我不聰明,怎麼知道。請問什麼叫三利,什麼叫三害?狐丘丈人說 爵位高的人,人們會嫉妒他 官大的人,君主會厭惡他 俸祿厚的人,怨恨會集中於他。這就是三利三害。孫叔敖說 不是這樣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於下層 ...
剛出生的女孩叫孫紫涵好不好,孫紫嬋,孫紫涵,孫紫晴那個名字好點
現在這樣的名字太多了,十年後你就覺得這個名字俗了 孫紫涵與孫子寒諧音,不吉凶建議另外起一個名字!夢琪 憶柳 之桃 慕青 問蘭 爾嵐 元香 初夏 沛菡 傲珊 曼文 樂菱 痴珊 恨玉 惜文 香寒 新柔 語蓉 海安 夜蓉 涵柏 水桃 醉藍 春兒 語琴 從彤 傲晴 語蘭 又菱 碧彤 元霜 憐夢 紫寒 妙彤 ...
孫浩軒和孫皓軒那個名字好
姓名 孫皓軒抄 五行分別是襲 金木土 筆畫分別是 10 12 10 總評數理得分 79 分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 11 木 22 木 22 木 32 木 11 木 各人喜歡,沒有好壞之分。把軒去掉。現在一窩蜂地用這個字。舊中國時代用這個字的較多。生辰八字測名字打分 孫浩軒 生於公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