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檾茗蔏菏荼
《鄉思》是北宋詩人李覯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鄉思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還被暮雲遮。
白話譯文
人們說,那太陽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沒法看到我的家。正在惱恨眼前的青山遮斷了我的視線,重重暮雲,又把青山密遮。
2樓:唯毅傲
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①,望極天涯不見家②。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③!
註解: ①落日:太陽落山的極遠之地。②望極天涯:極目天涯。
一、二兩句說:人們說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極目天涯還是見不到家鄉的影子,可見家鄉之遙遠。③碧山:這裡泛指青山。
三、四兩句說:已經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層層的暮雲遮掩,可見障礙之多。
資料:1.〔李覯〕(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省)人,世稱盯江先生,又稱直講先生,曾任太學說書、權同管勾太學等職。其詩受韓愈、皮日休等人影響,詞句意思具有獨特風格。有《李直講先生文集》。
2.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採取層層遞進的寫法表現出詩人思念家鄉的強烈感和迫切感。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家鄉卻可望不可即,因而有些許無奈與惆悵.鄉思是人類普遍共有的一種美好情感。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髮鄉思之愁。
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郁鄉思。
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人們常說落日處是天涯,可「我」望盡天涯,落日可見,故鄉卻不可見,故鄉遠在天涯之外。詩人極力寫出故鄉的遙遠。
詩人對空間距離這一異乎常人的感受,雖出乎常理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詩的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第三句承上啟下,既補充說明「不見家」之由,又「暗渡陳倉」,由前二句著眼於空間的距離轉到著眼於空間的阻隔。故鄉不可見,不僅因為距離遙遠,還因為路途阻隔。
故鄉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悵不已,何況眼下碧山又被暮雲遮掩。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縮,色彩由明而暗地變化,鄉思愈來愈濃,以至濃得化不開。
錢鍾書說:「詩歌裡有兩種寫法:一是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是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
」這首詩屬於第一種寫法。詩人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暮雲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真摯濃厚的思念之情。(李學開)
《絕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倦風舞柳
很多唐人絕句詩歌是哪一首呢
4樓:無比加革百科
素什錦年,聚也難,別也難,滿目秋蓬揮不去心的淒涼,凋零如花香凌颯的記憶,顛簸在來世苦短的輪迴。是誰人陪我疏狂?那去尋高山流水的音響?
凡塵思量,輕盈步韻,蓬萊夢斷成煙,嫋嫋疏疏,吟飛緒鬢成霜,寂寂芸窗,魂系南天流芳。記初見怡情爛漫且將憂忘,浮萍隨去,便數斜陽。
《鄉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什麼時刻的什麼思想感情
5樓:青梅煮酒
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①,望極天涯不見家②.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③!
①落日:太陽落山的極遠之地.②望極天涯:極目天涯.
一、二兩句說:人們說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極目天涯還是見不到家鄉的影子,可見家鄉之遙遠.③碧山:這裡泛指青山.
三、四兩句說:已經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層層的暮雲遮掩,可見障礙之多.
資料:1.〔李覯〕(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省)人,世稱盯江先生,又稱直講先生,曾任太學說書、權同管勾太學等職.其詩受韓愈、皮日休等人影響,詞句意思具有獨特風格.
有《李直講先生文集》.
2.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採取層層遞進的寫法表現出詩人思念家鄉的強烈感和迫切感.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家鄉卻可望不可即,因而有些許無奈與惆悵.鄉思是人類普遍共有的一種美好情感.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髮鄉思之愁.
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郁鄉思.
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人們常說落日處是天涯,可「我」望盡天涯,落日可見,故鄉卻不可見,故鄉遠在天涯之外.詩人極力寫出故鄉的遙遠.
詩人對空間距離這一異乎常人的感受,雖出乎常理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詩的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第三句承上啟下,既補充說明「不見家」之由,又「暗渡陳倉」,由前二句著眼於空間的距離轉到著眼於空間的阻隔.故鄉不可見,不僅因為距離遙遠,還因為路途阻隔.
故鄉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悵不已,何況眼下碧山又被暮雲遮掩.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縮,色彩由明而暗地變化,鄉思愈來愈濃,以至濃得化不開.
錢鍾書說:「詩歌裡有兩種寫法:一是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是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
」這首詩屬於第一種寫法.詩人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暮雲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真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遠離家鄉的思鄉之情
鄉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暮雲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真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這句「望極天涯不見家」::我能看見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卻看不見我的家!
7樓:未來
鄉思--李覯(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8樓:彭湘民
轉抄;詩歌全文 鄉思--李覯(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譯文 人家說日落的地方是天涯
我能看見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卻看不見我的家
我已怨恨層層群山把我和我的家分隔
可層層的群山還是被無盡的雲朵所遮蓋註解 ①落日:太陽落山的極遠之地。②望極天涯:極目天涯。
一、二兩句說:人們說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極目天涯還是見不到家鄉的影子,可見家鄉之遙遠。③碧山:這裡泛指青山。
三、四兩句說:已經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層層的暮雲遮掩,可見障礙之多。賞析 鄉思是人類普遍共有的一種美好情感。
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髮鄉思之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郁鄉思。
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人們常說落日處是天涯,可「我」望盡天涯,落日可見,故鄉卻不可見,故鄉遠在天涯之外。詩人極力寫出故鄉的遙遠。
詩人對空間距離這一異乎常人的感受,雖出乎常理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詩的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第三句承上啟下,既補充說明「不見家」之由,又「暗渡陳倉」,由前二句著眼於空間的距離轉到著眼於空間的阻隔。故鄉不可見,不僅因為距離遙遠,還因為路途阻隔。
故鄉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悵不已,何況眼下碧山又被暮雲遮掩。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縮,色彩由明而暗地變化,鄉思愈來愈濃,以至濃得化不開。
錢鍾書說:「詩歌裡有兩種寫法:一是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是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
」這首詩屬於第一種寫法。詩人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暮雲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真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鄉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檾茗蔏菏荼
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原文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迴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作者簡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2023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讀書(原崔八巷小學)2023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2023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2023年畢業。 202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
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後任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2023年4月擔任澳門大學「住校作家」。
鄉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簡要分析一下
10樓:sky溫陽
獨自在外,自然充滿了對家人的懷念。古詩中表現鄉思,除了聽風聽雨外,最多的是通過登臨送目,寄託悲傷。如唐韋應物的《西樓》雲:
「高閣一悵望,故園何日歸?」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雲:「故園望斷欲何如?
楚水吳山萬里餘。」李覯這首絕句,也是通過遠望,抒發自己思歸的牢愁。
詩前兩句寫望,但從望的感受上落筆,不具體寫望見些什麼。詩人遠望時正當黃昏,夕陽西墜,他遙望故鄉,故鄉不見,遠在天涯。這時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處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見落日,卻仍然望不到故鄉。
這兩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現得很深刻。詩先以落日處即天涯作襯,使後句望不見故鄉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現時卻不直說,而是通過兩個「天涯」的反覆吟詠比較,讓人從中體會出來。以落日喻天涯,是從《世說新語·夙惠》中得到啟發。
《世說新語》載:晉元帝曾問明帝:「長安與太陽誰遠。
」明帝起先回答太陽遠,因為沒見過有人從太陽那兒來。後來又改口說太陽近,因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後來人們常用這典故,以天涯太陽比喻遠。
如唐岑參《憶長安曲》雲:「東望望長安,正值日初出。長安不可見,喜見長安日。
」就是在所憶之處與太陽上做文章。
落日終於西沉了,暮色從天際酒來,把詩人的視野壓迫到近前碧山。三四句即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已恨」句轉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補充說明「不見家」之由,又「暗度陳倉」,由前二句著眼於空間的距離轉到著眼於空間的阻隔。
故鄉不可見,不僅因為距離遙遠,還因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個「恨」字來。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領起,無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遞進一層,故鄉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況眼下碧山又被暮雲遮掩。
詩用「還被」二字喚起,障礙重重,恨重重。再說,山本可用青、綠形容,用青更符合詩的平仄要求,可是詩人卻用碧字,大約是因為青、綠較為輕、明,碧較為重、暗,不僅更符合等色蒼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喚起凝童情緒。而當蒼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壓抑感也就更加強烈。
詩至結尾,隨著時間的冉冉推移,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縮,色調的由明而暗的變化,結構上的層層遞進,那鄉思也就愈來愈濃郁,以致濃得化不開。
全詩四句,分四層意思,層層深入,不斷推進,把思想感情發揮到極致。中國古代詩詞作法,有透過一層、加一倍寫法。這種寫法,有用在一聯中的,如杜甫《夜聞觱篥》雲:
「君知天地干戈滿,不見江湖行路難。」本意寫行路難,再加寫遍地戰爭,行路就更難了。又如李商隱《無題》: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也是如此。更多的是用若干句透過一層,如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見杏花》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寫思念故宮,故宮不見,轉而夢見,最後連夢中也見不到,把感情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漲。李覯的這首詩,也是採用了這一手法。
胸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什麼之情,小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什麼之情
小池 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 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示兒》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是課後閱讀分析 每一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但是需要閱讀 多閱讀幾遍就會找到答案 一個老套的問題 你愛她有多深?個人認為,不管你愛她有多深,既然她選擇放棄你,那你還堅持什麼?感情是雙方面的,一個人堅持太辛苦了,你用堅持的時間還不如重新確定新的目標。示兒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
鹿寨的作者是什麼代詩人什麼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的思想感情其中什麼什麼這句我最喜歡因為這句詩什麼
唐代詩人王bai維。這首詩描寫了 du夕陽西下時zhi空山深林dao中的幽靜景色。表達了回作者在深答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最喜歡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兩句以明亮的夕陽返光,反襯出山林深處的幽暗,是從視覺上來描寫環境的幽美。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構成一幅空山人語 深林夕照的畫面。詩中寫返照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