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都是記傳體嗎,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嗎?

2021-03-15 13:35:03 字數 5330 閱讀 7930

1樓:最強大腦花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附二十四史: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2023年,中華**大**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

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朝,仍然屬於斷代史的範圍。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於斷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於斷代史範圍。

4樓:瘦骨侯

是的。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 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2023年,中華**大**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5樓:簡可

是的舊時稱為正史的二十四部記傳體通史書,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大部分是編年體史書

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嗎?

7樓:賀顯華老師

是的,都是紀傳體史書。

一、【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清代乾隆年間編定。全書總計三幹二百二十九卷,記載了從黃帝到明末共四千餘年的史事,是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常以之代稱中國歷史。其中《史記》是通史,其餘的都是斷代史。

二、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8樓:言之午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9樓:鄭莊公

史記——記傳體

漢書等23史——斷代體

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體例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

12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二十四史基本都參照司馬遷開創的這一史書體例。

為什麼中國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呢?

13樓:北麓河之夏

非也!24史中大部分是傳記體,是斷代史,但有兩個例外。《史記》是傳記體,但不是斷代史。《資治通鑑》是編年體,也不是斷代史。

傳記體是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的,一般記載的是王公大臣,而在排序上也要根據爵位高低等因素來確定。這種記載方式符合我國的政治傳統,雖然對於歷史研究來說就不方便了。

14樓:金十一郎

24史裡面大都記載是帝王將相,社會名流的,並以時間為綱,將這些人物穿起來,描寫歷史,如果沒有人物,沒有那個時代的先鋒。那麼歷史還能留下什麼。古代傳記有這幾個分類:

本紀、世家、列傳、書和表等5種形式。如此一來,寫書將會方便很多!同時,紀傳體史書有兩個體裁,帝王的《紀》就是編年體,按年月日簡略的敘述,傳專記人物。

不可能出現「同一件事,這個人物記載了,那個人物傳裡面又記載一次 」因為編寫史書的時候,編者會對材料做剪裁。

15樓:

你看看《資治通鑑》就知道什麼感覺了,會突然冒出一個人來,讓人糊里糊塗。紀傳體史書有兩個體裁,帝王的《紀》就是編年體,按年月日簡略的敘述,傳專記人物。不可能出現「同一件事,這個人物記載了,那個人物傳裡面又記載一次 」因為編寫史書的時候,編者會對材料做剪裁。

如《史記》經常記載,事見某某傳,讓你參考閱讀。

16樓:粉墨世界

編年體是按年代編寫 紀傳體是按照人物編寫 中國古代將歷史不是按照今天年代來的 几几年發生什麼事 而是按照帝王排列順序 而來的 所以必須要編成紀傳體 另外 二十四史中 史記是紀傳體通史 其餘的是紀傳體斷代史

17樓:冰之不醒

很多人都會說紀傳體對歷史記載更加系統明瞭,其實這不是主要原因。歷史故事如同一部長篇**,說的是歷史事蹟,而歷史人物只是點綴其中的一顆顆明珠。而二十四史之所以用紀傳體來記載,這主要因為家天下的封建時代,帝王為根本,歷史主要是為帝王做傳。

所以才出現二十四史都成了以帝王為主、王公大臣為輔的人物傳記。民主的未來新時代的歷史文獻,肯定還是會以編年為主。

請問:二十四史是哪些?作者是誰?體例是什麼?

18樓:但是分句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列表可見下圖:

19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

體例  可以將史書分為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根據編排的年代跨度長短的情況,又分為通史和斷代史;也有以國家為單位來分別記敘歷史的,稱國別體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分別是哪些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 史記 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 史記 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 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 作者 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幫我發個二十四史,多謝。什麼是二十四史

什麼是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梁書 唐 姚思廉 陳書 唐 姚思廉 魏書 北齊 魏收 北齊書 唐 李百藥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隋書 唐...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麼,「二十四史」和「前四史」分別是指什麼

正史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 作者 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朝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 樑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 樑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