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會盟的歷史意義,唐蕃會盟碑的建立說明了說明問題

2021-03-19 00:15:19 字數 5415 閱讀 3340

1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文化上,會盟在客觀上使吐蕃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政治上,「和同為一家」,會盟反映了唐蕃人民想望結束戰爭的共同願望,符合共同利益

2樓:happy涓嶇煡閬

記述了唐蕃和盟關係的始末:對唐朝文成、金城公主先後嫁到吐蕃,唐蕃間長期和戰不定的形勢作了回顧;對極力主張與唐和盟的赤祖德贊作了充分的肯定。此次會盟在客觀上使吐蕃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吐蕃的經濟、文化又有了一定的發展。

另一方面,對唐蕃雙方人民而言,會盟反映了他們想望結束戰爭的共同願望,符合他們的共同利益。自706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間,吐蕃與唐朝共會盟8次,此次會盟是第8次,即最後一次會盟,史稱「長慶會盟」,亦稱「甥舅和盟」。

3樓:歐陽永芬亢秋

會盟反映了他們想望結束戰爭的共同願望,符合他們的共同利益。自706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間,吐蕃與唐朝共會盟8次。此次會盟在客觀上使吐蕃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金城公主先後嫁到吐蕃,唐蕃間長期和戰不定的形勢作了回顧記述了唐蕃和盟關係的始末、文化又有了一定的發展。

另一方面,吐蕃的經濟;對極力主張與唐和盟的赤祖德贊作了充分的肯定:對唐朝文成,對唐蕃雙方人民而言,此次會盟是第8次,即最後一次會盟,史稱「長慶會盟」

長慶會盟的歷史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文化上,會盟在客觀上使吐蕃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政治上,「和同為一家」,會盟反映了唐蕃人民想望結束戰爭的共同願望,符合共同利益

文成公主入藏的情境及其歷史意義是什麼

5樓:蔡忘驀

1、有利於民族團結。加強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2、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3、為吐蕃帶去了漢族的先進生產技術。

4、為吐蕃與唐朝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和平,有利於兩國經濟的發展。

6樓:or潛龍出水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松贊干布即位為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國王),年僅十三歲,並依靠論科耳,尚囊等輔臣,討伐叛亂,統一吐蕃。當唐帝國稱霸中原時,松贊干布也已稱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併,定都邏娑(今**自治區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並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係。從公元634年始,他兩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出使長安,向唐皇求親。

公元641元,唐太宗終於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於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為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關祿東贊出使長安的傳說,以及他運用聰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設的一道道難題,終於為松贊干布娶回了美麗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故事中有許多記載。

松贊干布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十分高興,親自率軍遠行至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候。在離黃河源頭不太遠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贊干布建起「柏海行館」,一對異族夫婦便在這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他們的洞房花燭夜。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樹(在今青海省)時,看到這裡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長途跋涉,需要休息,兩人便在一條山谷裡住了一個月。文成公主閒暇時,拿出父皇送給她的穀物種子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玉樹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和磨面、釀酒等技術。玉樹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當公主要離開繼續向拉薩出發時,他們都依依不捨。

當地的藏民還保留了她的賬房遺址,把她的足為和相貌都刻在石頭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時,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遠嫁藏王,路過這裡時,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廟,賜名為「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安抵拉薩時,人們載歌載舞,歡騰雀躍,歡迎她的到來。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請來的。

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佈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後來,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

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為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但後來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佔地面積36萬餘平方米,氣勢磅為。布達拉宮中儲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讚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豔。

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此後200多年間,很少有戰事,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新君高宗李治繼位後,遣使入蕃告哀,以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贊干布欣然接受了唐朝的官爵封號,並致書司徒長孫無忌等人說:「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當發兵赴國征討。

」同時,還獻金銀珠寶十五種,請求置於唐太宗靈柩之前,表示深切哀悼和懷念之情。唐高宗並刻了他的石像列在唐太宗的昭陵前,以示褒獎。

松贊干布雄才大略,統一**,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藏族與漢族的親密關係,為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避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7樓:囧萌尐

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書上有。。。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重大而又深遠的歷史意義主要包括

崖山,和煤山,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特殊意義

歷史題!

8樓:哦想開點

吐蕃:貞觀時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兩百年間,新贊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8世紀初,金城公主嫁與吐蕃贊普。9世紀,吐蕃與唐會盟,史稱「長慶會盟」。

回紇:7世紀初,唐太宗任回紇首領為瀚海都督府都督。8世紀中期,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統一各部,被唐玄宗冊封為懷仁可汗。

安史之亂期間,回紇出兵助唐平叛。從唐肅宗開始,幾次同回紇可汗和親。

靺鞨:8世紀前期,唐在黑水靺鞨地區設定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區正式劃入唐朝版圖。7世紀末,粟末部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

開元初,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統轄忽汗洲,加授忽汗洲都督。渤海也正式劃入唐朝版圖。

南詔:8世紀前期,南詔首領皮羅閣在玄宗的支援下,統一六詔,。玄宗封他為雲南王。

9樓:匿名使用者

土蕃 你題目給的不明白 不知道你問什麼 不過當時唐朝談少數民族最多的是土蕃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唐蕃會盟碑的建立說明了說明問題

10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和盟適應了唐蕃社會的發展需要,符合了當時漢藏兩大民族人民的願望,體現了漢藏兩大民族友好關係的進一步加強,順應了歷史的潮流。

11樓:樊廣中

公元821年(唐穆宗長慶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雙方派使節,先在唐京師長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邏些(拉薩)重盟。公元823年,將盟文刻石立碑,用漢藏兩種文字對照,樹於拉薩大昭寺門前。

即歷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稱唐蕃會盟碑或長慶會盟碑。它是漢藏兩大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 自從這次盟誓以後,唐朝與吐蕃之間的糾紛基本結束。

它說明和盟適應了唐蕃社會的發展需要,符合了當時漢藏兩大民族人民的願望,體現了漢藏兩大民族友好關係的進一步加強,順應了歷史的潮流。 盟約的文字樸實無華,通俗流暢,即使千餘年後的今天讀之,仍然琅琅上口。行文氣勢渾厚雄壯,結構細密嚴謹,反覆強調「和葉社稷如一統」,表達了迫切的心情,真誠的意願,體現了高度的表達技巧,是藏族文化高度發達的有力證明。

甥舅會盟碑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極高的思想性和樸素優美的文采。無怪乎刻載盟文的石碑,千餘年來。在拉薩大昭寺前巍然矗立,受到人民的景仰,成為漢族與藏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

12樓:光芒瀰漫

成為漢藏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

初一歷史。上完歷史課複習筆記發現有個沒懂的。唐穆宗 會盟碑 大昭寺那個。誰能給我解釋下ಥ_ಥ

13樓:匿名使用者

長慶會盟

中文名:長慶會盟

意義:社會得到安定與發展並促進融合

分享由來

公元821年(唐長慶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穆宗李恆登基,吐蕃國主贊普赤祖德贊先後兩次派使臣向唐皇帝表示祝賀。隨後,吐蕃派人到長安請盟,唐穆宗表示同意。同年十月,唐蕃會盟於長安西郊,雙方談判基本成功。

吐蕃會盟專使為禮部尚書論訥羅。唐朝派丞相崔植、王播、杜元穎等17人與盟。822年(長慶二年、彝泰八年)五月,唐朝和盟專使、大理寺卿劉元鼎率領使團去吐蕃,與吐蕃以缽闡布·勃闌伽允丹為首的**在邏些東郊會盟。

會盟前,赤祖德贊接見並宴請劉元鼎等唐使。會盟由缽闡布升壇主盟,依慣例,與盟人員都要履行歃血的儀式,缽闡布因是僧人,不歃血,只飲鬱金水為誓。會盟畢,吐蕃遣使隨劉元鼎至長安,又派人到大夏川(今甘肅省大夏河)召集東道將領100多人宣讀盟文,要求他們信守不渝。

823年(長慶三年、彝泰九年),唐朝和吐蕃分別在長安和邏些建碑,刻盟文及與盟人名於其上以紀其事(按,現只存唐蕃會盟碑一通,在今**自治區拉薩市大昭寺前。長安碑已不存)。雙方在盟文中重申「和同為一家」的舅甥親誼,決心今後「社稷葉同如一」,「各守本境,互不侵擾」,「煙塵不揚」,「鄉土俱安」。

還規定了唐蕃雙方人員往來路線和**辦法等具體事項。

在現存唐蕃會盟碑的背面,還記述了唐蕃和盟關係的始末:對唐朝文成、金城公主先後嫁到吐蕃,唐蕃間長期和戰不定的形勢作了回顧;對極力主張與唐和盟的赤祖德贊作了充分的肯定。此次會盟在客觀上使吐蕃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吐蕃的經濟、文化又有了一定的發展。

另一方面,對唐蕃雙方人民而言,會盟反映了他們想望結束戰爭的共同願望,符合他們的共同利益。自706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間,吐蕃與唐朝共會盟8次,此次會盟是第8次,即最後一次會盟,史稱「長慶會盟」,亦稱「甥舅和 盟」。

歷史意義

經濟文化上,會盟在客觀上使吐蕃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政治上,「和同為一家」,會盟反映了唐蕃人民想望結束戰爭的共同願望,符合共同利益。

茶經的歷史意義,茶經的歷史意義

茶經 是中國第一部系統 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收集歷代茶葉史料 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 茶經 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 最完整 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 茶葉百科全書 由中國茶道的奠...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盧溝橋有什麼歷史意義

盧溝橋事變的意義主要是體現在我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在與日本帝國主義較量的過程中,盧溝橋事變是一個全面抗日戰爭的標誌,而最後的戰爭勝利無疑是對盧溝橋事變的呼應。盧溝橋事變的意義可以說是十分重大的,對於日本侵略者而言,盧溝橋事變是一個標誌,盧溝橋事變的發生表明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而盧溝橋事變對...

景文之治的歷史意義,文景之治的歷史意義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6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文景之治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