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c水墨丹青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俱有參與感。
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實踐過程本身,而不是過分看重當下的功利性的結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薰陶下,人們能夠暫時忍受艱難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文化動力。
中國文化的核心範疇和中國人追求的終極的價值理想就是"聞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周易》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則是最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既是傳統的,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同時又是現代的,甚至與後現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陰一陽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維傳統的產物。
無論是陰是陽,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發展,就需要異性的補充,就需要外來之性與自性的親和與轉化。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西互補提供的最為重要的理論依據。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價值的觀點來說,中國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簡單地一體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補。天人合一緣起於人與自然的原始親和關係,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無為基礎上的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儒家的天人合一則主要是作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發生作用,是儒家學者以倫理為本位建構自己的世界圖景的產物。
認識人與自然的差別並進行合理的調節,考慮和尊重人的價值,並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是天人有分思想最為重要的特點。正因為中國哲學是合一與有分的統一,所以並不缺乏作為哲學的基礎的主體性的觀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體能夠把握客體,既是天人之際思辨的最合理的內容,也為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所必需。
2樓:魅力發揮
今日言復興中國文化,有其迫切的現實性,究竟 我們會否成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還是如唐宋元明時代的融攝外來文化而不失去自己?這要看我們民族的文化意識是否有所覺醒,便能重建我們民族的歸屬感,而我們國家要順利改革,並獲得全世界中國人的認同,以匯聚炎黃子孫的心,除了中華文化的呼喚之外,恐怕沒有更寶貴的東西可以替代。只有文化意識的覺醒,我們才會尊重自己的文化,才會支援其精神而為自己生命的價值。
我們要對自己的政治有自信,要在世界上站穩,在國際上不為強權所欺凌,則必須為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實自己,這才是中國最大的道德資源,有此而後有力量,有原則,有決斷,中國才能在維持世界秩序方面起到正面的作用,才能成為萬邦敬仰的泱泱大國。
3樓:匿名使用者
重建我們民族的歸屬感,而我們國家要順利改革,並獲得全世界中國人的認同,以匯聚炎黃子孫的心,除了中華文化的呼喚之外,恐怕沒有更寶貴的東西可以替代。只有文化意識的覺醒,我們才會尊重自己的文化,才會支援其精神而為自己生命的價值。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衝突在實質上也被理解為西方現代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與挑戰。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變使其脫離了舊的軌道,並不可否認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影響。但本文認為,現代文化並不等同於西方文化,我們所接納的西方文化也並不會觸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的核心部分。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
5樓:弓易巧鎮笛
今日言復興中國文化,有其迫切的現實性,究竟
我們會否成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還是如唐宋元明時代的融攝外來文化而不失去自己?這要看我們民族的文化意識是否有所覺醒,便能重建我們民族的歸屬感,而我們國家要順利改革,並獲得全世界中國人的認同,以匯聚炎黃子孫的心,除了中華文化的呼喚之外,恐怕沒有更寶貴的東西可以替代。只有文化意識的覺醒,我們才會尊重自己的文化,才會支援其精神而為自己生命的價值。
我們要對自己的政治有自信,要在世界上站穩,在國際上不為強權所欺凌,則必須為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實自己,這才是中國最大的道德資源,有此而後有力量,有原則,有決斷,中國才能在維持世界秩序方面起到正面的作用,才能成為萬邦敬仰的泱泱大國。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怎麼理解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現代意義?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一)關懷人本 。
西方文化是以宗教為主導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卻具有深厚的人本主義色彩。儘管中國古代禮儀中存在各式各樣門類繁多的宗教祭祀等儀式,但神學始終不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傳統文化更關注人,更關心芸芸眾生的生存狀態和生存需要。 中國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萬物中最靈、最貴者的思想。
如《尚書·泰誓》中說:「惟天地,萬物之母;惟人,萬物之靈。」 《孝經》中則借孔子的名義說:
「天地之性,人為貴。」這句話中的「性」字,是「生」的意思。宋人邢 解釋說:
「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惟人最貴也。」在《禮記·禮運》篇中,人們又進一步對人之所以異於萬物的道理作了理論上的說明。
如說「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子曰:「仁者愛人」,「泛愛眾而親仁」,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禮記》也出現了「天下為公」的理念……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很在程度上來說是關注人生的文化,而這在世界文化體系中都是十分珍貴的。
其中有很多關於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討論,也都十分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提倡對人的關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精華。這一點,與我們當代社會提倡的以人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
(二)道德的教化。在現代社會,很多中國人是不信教的,一些外國人認為,中國的所有社會問題,都由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引起。中國的宗教信仰文化對中國人民的影響可能真的不是很大,但事實上,中國的道德信仰系統卻十分完備。
這一種道德信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部分。而我們需要的這種道德教化,不是封建社會三綱五常的約束,而是一種去偽存真的,一種現代社會正常動作所需的道德規範。 中國禮儀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
《詩經》提出「夙夜在公」,《尚書·周官》提出「以公來私民其允懷」,都提倡注重整體精神,都強調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而奮鬥的愛國主義思想。正是在重視整體精神的影響下,出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為國家、為民族、為整體的香水償息奮鬥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歷經磨難,長興不衰,具有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堅忍不拔的民族偉力,就是因為我們民族有著一種崇高道德精神。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提倡人倫價值,強調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美德。 中國傳統道德歷來十分重視人倫關係的道德價值,強調每個人在人倫關係中應有的道德義務。
從《尚書》中提出的「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出的「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禮記·禮運》中所講的「十義」,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貞、長惠、幼順、君仁、臣忠」,都從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角度,規定了每個人為維護良好的人倫關係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傳統人倫關係中的維護封建等級關係的糟粕無疑應當批判和剔除,但其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賦予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涵義,對於改善家庭與社會的人倫關係,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仍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另外,傳統文化中還對我們提出「誠信」,「仁愛」,「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這種注重對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國」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們今天構建精神文明所繼承和發揚的。
(三)追求和諧。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諧。「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天人合一」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待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方面關係的時候,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和諧放在了首位。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與人看作一個統
一、平衡、和諧的整體。主張「道法自然」,即人們要順從自然,迴歸自然,把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懲罰減少到最低限度,尋求人類理想的生存空間。 在人際關係上,強調和諧有序,追求實現「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的和諧社會。
另外,《尚書》中關於堯舜禹執政理念的記載就有「協和萬邦」、「咸和萬民」的名言,這表明,在國家尚未形成的時候,先民就已經把和諧作為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史伯的「和實生物」,孔子的「和為貴」,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尚同」,「非攻」,老了的「知和曰常」,都以「和」作為最理想的社會生活狀態。 和諧文化是人類世界的共同精神財富,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恆久價值,我們要理解它,然後將理論和實際聯絡起來,真正為構建和諧文化出力。
因此, 繼承與更新就是我們當代人的歷史使命。文化是一個國家存在的非物質基礎。如果丟棄了傳統文化,我們將失去的是我們自己的根和靈魂。
當然,另一方面說,中國的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積澱,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於社會的進步,是必須要剔除的,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清醒地來了解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除糟粕,繼承一些「老祖宗」的東西,同時吸收外來的好的文化,以此來更新我們的文化,創造一種真正適合中國的文化。 總的來說,我們首先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再來談取捨的問題。 對我們年輕一代來說,尤其要有自己的主見,一件事,首先要走進它,瞭解它,才能來評價它,在對待「文化」的問題上更不能隨大流。
比如說說到傳統文化的取捨上,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文化本身都不瞭解,只是完全聽信別人的「經驗」,就不可能找到真正屬於我們,適合我們的文化。而只有在學習中,我們才能既做到繼承,又能嘗試創新。 因此,我覺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條傳統與現代兼併的屬於中國的文化之路,我們首先要重視傳統論,走進它,瞭解它,在大學中應該多開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課程。
滿意請採納
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營銷意義,略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營銷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現代意義?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一 關懷人本 西方文化是以宗教為主導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卻具有深厚的人本主義色彩。儘管中國古代禮儀中存在各式各樣門類繁多的宗教祭祀等儀式,但神學始終不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傳統文化更關注人,更關心芸芸眾生的生存狀態和生存需要。中國典籍中,很早就有 人 ...
中國傳統文化禮的理解,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個人之禮 克己守禮修身,作為個人修養涵養,謂 禮貌 如 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要做到這 四勿 就必須 克己 克服不良習性和私心,這也是如今我們常說的 戰勝自我 人際之禮 與人交以 禮 為重,卑己尊人。禮是講自我謙卑,卑己尊人 主張與人交往要低調 放下身段,把對方放在尊敬的地位...
中國傳統文化中數字三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中數字三的意義是什麼?
正宗有傳承的道家文化 典籍或氣功 都能正確的表達 三 的本意。天有三寶,日月星 地有三寶,水火風 人有三寶,精氣神 會用三寶,天地通。三可以代表很虛的數字。比如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講的是多年,而非真的指三年。而且我們習慣性的將三作為分水嶺,比如約法三章,事不過三。1 數名,二加一 在鈔票和單據上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