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託物言志寫作手法的詩句,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的詩歌有什麼?(包括是的內容!!)

2021-03-19 04:55:20 字數 2437 閱讀 6971

1樓:匿名使用者

託物言志詩---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鄭燮(清)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鬆 ,

立 根 原 在 破 巖 中 .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

石灰吟于謙(明)

千 錘 萬 擊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燒 若 等 閒 .

粉 身 碎 骨 渾 不 怕 ,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間。

2樓:匿名使用者

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鄭燮(清)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鬆 ,

立 根 原 在 破 巖 中 .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

石灰吟于謙(明)

千 錘 萬 擊

你還知道哪些詩句採用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樓:抓緊時間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4樓:go悠悠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唐)李商隱《無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的詩歌有什麼?(包括是的內容!!)

5樓:平秋榮蒼行

石灰吟【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運用託物言志手法的古詩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鄭板橋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虞世南的《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李綱的《病牛》:

耕田千畝實千箱,精疲力竭誰撫傷。

但求眾生皆得飽,何辭羸病臥殘陽?

7樓:匿名使用者

啦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拉啦

8樓:匿名使用者

ooooooooooooooooool

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9樓:熱心網友

託物言志詩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鄭燮(清)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鬆 ,立 根 原 在 破 巖 中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10樓:匿名使用者

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蟬石灰吟

竹石馬詩

這些都是

運用反覆手法的古詩,運用託物言志手法的古詩有哪些

12樓:天下的大路

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鄭板橋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虞世南的《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李綱的《病牛》:

耕田千畝實千箱,精疲力竭誰撫傷。

但求眾生皆得飽,何辭羸病臥殘陽?

託物言志的詩句,託物言志的詩句

愛蓮說 宋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

以託物言志手法寫作文左右禁抄襲,以託物言志手法寫一篇作文800字左右禁抄襲

曇花 曇花醞釀了一生,傾盡畢生心血,在一個萬籟俱寂的深夜,或者一個悽風苦雨的夜晚,在人們熟睡之際,百花沉寂之時,悄然綻放。那種美麗,那種光輝,不亞於牡丹的雍容,不亞於玫瑰的妖嬈,是人為之震撼。曇花就這樣在夜裡孤芳自賞,悄悄從人們的夢鄉走過,不留痕跡,不留餘地。這瞬間美麗鑄就了永恆。破曉之時,你所能看...

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種事物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種事物300字

石縫間倔強的生命,常使 我感動得潸然淚下。是那不定的風把那無人採擷的種子撒落到海角天涯。當它們不能再找到泥土,它們便把最後一線生的希望寄託在這一線石縫裡。儘管它們也能從陽光中分享到溫暖,從雨水裡得到溼潤,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卻要自己去尋找。它們面對著的現實該是多麼嚴峻。於是,大自然出現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