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秋葉隨風飄滿天
你我同行觀紙鳶
久別重逢樂團圓
喜笑顏開比嬋娟
會寫詩的大神幫幫忙,求一首用an韻,關於月亮,表團圓的七言格律詩,共四句!拜託!
2樓:伊人知返
微風柔月碧空天,
翠玉枝頭立鷹鳶。
欲盼佳人共嬋娟,
月圓人緣同悲歡。
哪位會寫詩的親,幫忙寫首七言格律詩,共四句,是寫秋天泛舟的,要壓an韻!!急急急!麻煩各位!!
3樓:匿名使用者
金風送爽楓葉紅
碧波盪漾漣漪湧
秋意濃濃聞菊香
小舟輕過碧波送
七律必須按照嚴格的平仄要求來寫嗎?
4樓:蘊藉而安
不論平仄的情況大致如下,不過也有規則的。
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詩中如果多用拗句,就變成了古風
式的律詩。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認為拗句之一種,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樣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現在再談幾種拗句:它在律詩中也是相當常見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後面還必須用「救」。所謂「救」,就是補償。一般說來,前面
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或經常)在適當的位置補上一個平聲。
下面的三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
⑴在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
以免犯孤平。這樣就變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這是本句自救。
⑵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聲(或三四兩字都用了仄
聲),就在對句的第三字改用平聲來補償。這樣就成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則成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這是對句相救。
⑶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沒有用仄聲,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聲。七言則是第五字用了仄聲。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嚴格性稍有
不同。詩人們在運用⑴的同時,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這樣即構成本句自救,又
構成對句相救。現在試舉出幾個例子,並加以說明。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 ·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漸漂母,三謝不能餐⑤。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該平而用仄,「無」字平聲,既救第二句
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型別,但
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無拗救關係。
天末懷李白
[唐]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⑥。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參看上
文)。第三句「幾」字仄聲拗,第四句「秋」字平聲救。這是⑶類。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第三句「不」字仄聲拗,第四句「吹」字平聲救。這是⑵類。
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 ·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 · ·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 ·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風」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
句「日」字。這是⑴⑵兩類相結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 ·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第五句「竹」字拗,第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
出句「竹」字。這是⑴⑵兩類相結合。
夜泊水村
[宋]陸游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 ·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 · ·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 ·
第五句「有萬」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無」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
對句相救。這是⑴⑵兩類的結合。
由此看來,律詩一般總是合律的。有些律詩看來好象不合律,其實是用了
拗救,仍舊合律。這種拗救的作法,以唐詩為較常見。宋代以後,講究音律的
詩人如蘇軾、陸游等仍舊精於此道。我們今天當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
救的道理,對於唐宋律詩的瞭解,是有幫助的。
所謂「一三**論」
關於律詩的平仄,相傳有這樣一個口訣:「一三**論,二四六分明。」
這是指七律(包括七絕)來說的。意思是說,第
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
不拘,第
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至於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
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詩來說,那就應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這個口訣對於初學律詩的人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簡單明瞭的。但是,它分
析問題是不全面的,因為容易引起誤解。這個影響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
就不能不予以適當的批評。
先說「一三**論」這句話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
論,否則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
不論;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
以上講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況下不能不論。至於五言第三字,
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
總之,七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兩個字不論。
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中能有一個字不論。「一三五
不論」的話是不對的。
再說「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
七言第二、四兩字「分明」是對的,至於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
「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來看,第四字並不一定「分明」;
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來看,第六字並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
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平)仄仄」,只須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
了。七言由類推。「二四六分明」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古風式的律詩
在律詩尚未定型化的時候,有些律詩還沒有完全依照律詩的平仄格式,而
且對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 ·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詩前半首是古風的格調,後半首才是律詩。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
式來看,第一句第四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乘」chéng ),第六字應該
是平聲而用了仄聲(「鶴」,古讀入聲),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應該是平聲
而用了仄聲(「去不」),第四句第五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空」)。
當然,這所謂「應該」是從後代的眼光來看的,當時律詩既然還沒有定型化,
根本不產生應該不應該的問題。
後來也有一些詩人有意識地寫一些古風式的律詩。例如:
崔氏東山草堂
[唐]杜甫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 ··
盤剝白鴉谷口粟,飯煮青泥坊底芹。
·· · ·
何為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鎖鬆筠⑦。
·作者在詩中故意違反律詩的平仄規則。第一句第六字應仄而用平(「堂」)⑧,
第二句第五字應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應用平而用仄(「磬」),
第四句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更見」),第五六兩字應仄而用平(「漁樵」)。
第五六兩句是「失對」,因為兩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
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規則(雖然可認為拗救)。除了字數、韻腳、對仗
象律詩以外⑨,若論平仄,這簡直就是一篇古風。又如:
壽星院寒碧軒
[宋]蘇軾
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 ···
紛紛蒼雪落夏簟,冉冉綠霧沾人衣。
·· ·
日高山蟬抱葉響,人靜翠羽穿林飛。
· ·
道人絕粒對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⑩?
·· · ··
這首詩第一句第五字應仄而用平(「搖」),這種三平調已經給人一種古風的
感覺。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來外衡量,第六字應平而用
仄(「尺」字古屬入聲)。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來衡量,第
三第四兩字應平而用仄(「綠霧」),第六字應仄而用平(「人」)。第五句
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來衡量,第四字應仄而用平(「蟬」),第
六字應平而用仄(「葉」)。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來衡量,
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應仄而用(「林」)。第八句如
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來衡量,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鶴骨」),
第六字應仄而用平(「緣」)。第七句第五字(「對」)也不合於一般平仄規
則。跟「搖窗扉」一樣,「沾人衣」、「穿林飛」、「何緣肥」都是三平調,
更顯得是古風的格調。作者又有意識地造成失對與失粘。
古人把這種詩稱為「拗體」。拗體自然不是律詩的正軌,後代模仿這種詩
體的人是很少的。
絕句律詩一定要嚴格按照格律來作嗎?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貼著一大堆,想當年我也看這些都看到暈了,想必你也一樣吧~呵呵~打正~
格律詩呢,顧名思意,格律是必然要有的,但是詩詞格律的有關書籍都會給出一些詩的平仄,為定格,例如五絕中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可是為何咱們平時所看到的格律詩,卻很多都不是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的呢?
其實格律詩通常都只是按著整句的偶字來重平仄,因為古人認為,格律詩的節奏點在於偶字,是故單字多可不論,故有言:「一三**論。」當是一三**論,也只是放寬了說,還有一種叫作「孤平」,例如,「仄仄仄平仄仄平」,這就是所謂的「孤平」了,「孤平」是格律詩的一大忌諱,應該儘量避免,但是如果偶爾出現,放寬了,也可以歸入格律詩的。
只要整句偶字的節奏點有著平仄相對的特點(特殊拗句)除外。
綜上所述,這樣平仄的規律就出來的,注重平仄相粘,偶字平仄相間的大規則,平仄記憶就會容易了許多,加上押韻的規則(這就擴音了),也是格律詩了。結論,平仄是需要記憶的,但是也不難記憶,其實多練多看,自然就記住了。
韻字,哇靠,那麼多,你就別去硬記了,死記硬揹我絕對是不提倡的,其實韻部之間都些規律可言,跟平仄一樣,你多寫多看,自然會掌握韻字的規律,自然會記住這些,而且能靈活運用。
靈動不是更好嘛~別太死板,格律詩也是有不符合格律詩的大原則的「拗句」嘛~
但是格律詩,還是要講究幾個大原則滴,你不能總「拗」吧,多難聽呀,格律詩,本就是以格律之美著稱的嘛~只是有時可以靈活處理而已。
提醒:格律還是要講究著來滴,受不了,寫新詩去吧~啊~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啊~告辭
哪位大神用「我愛扶霞」作一首藏頭詩,五言七言的都可以,小弟在此謝過
我心如明鏡 愛意似水清 扶搖直上空 霞光萬里晴 我本楚狂人 愛留人夜語 扶病看紅葉 霞上織成開 我懷獨未寧 愛此暫踟躕 扶搖應借力 霞光照雙闕如何 無題我欲有心伴紅顏,愛未出口五內懸。扶手遠看青山外,霞光一縷夕陽寒。我倆貴相知,愛心永不移。扶攜一生過,霞映連理枝。漢語大詞典 連理枝 連理枝 拼音 l...
自創一首七言情詩,求幫忙,求大神幫忙寫一首七言情詩 線上等 急
獨笑春風盡放懷bai,戀得心丹已九du還。zhi 丹鳳有情塵外遠,dao 丹青一定見樓臺。內 獨有青山長少容年,戀恩心切更乾乾。丹心忠厚來安泰,丹青一幅尚依然。獨把一心經萬事,戀蜜有時蜂競至。丹田旋轉天地橐,丹霄攜手三君子。春來春去不停休,代代紅顏東水流。流水問花花不語,舉頭望月月垂溝。紅杏園中關不...
以義結金蘭為意,作一首七言詩
江湖豪俠義為先 締結金蘭美名傳 縱橫四海肝膽照 兄弟情誼一線牽 路遇不平拔刀助 同仇敵愾志更堅 強敵未退不言敗 氣吞河嶽掛前川 義結金蘭肝膽照 同仇敵愾兩肋刀 今朝一堂來相聚 此情可比日昭昭 志同道合結金蘭,肝膽相照心相連。情同手足共命運,義若峰頂齊登攀。堅持不懈不放棄,自我戰勝戰敵頑。同仇敵愾抒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