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道」這一概念,怎樣理解老子所說「天之道」,「人之道

2021-03-22 00:10:43 字數 4947 閱讀 6635

1樓:霧川君

概念:道家的「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等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執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構成世界的本體;促使萬物運轉的規律;作為人類行為的準則;創造宇宙的原動力。

老子所說的「道 」有以下幾層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體),世界由以出發、由以產生的基礎;第二,世界的本質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介面貌(世界的具體現實性)的決定力量,第三,世界形成、產生和發展全部歷史的述說,也即對道以自身為本原、以自身為本質的自我產生、自我發展、自我表現、自我完成的全部歷史的述說。

簡言之,「道」:一.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總根源,這也是老子哲學的核心;二.

自然規律;三.人類社會的一種規則、法則。「道」作為世界之不同於一般的「有」,也不同於一般的「無」,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無」的一面,道是「有」與「無」以及一切萬事萬物的統一。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曰:

「道」特徵:客觀性,普遍性,道迴圈往復,道對立統一,道無為,道虛

作用:春秋時期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上帝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這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是一個重大的變革。「道」生成演化萬物就屬於「宇宙論」問題;「道」決定萬物的存在就是「本體論」問題。

老子的論述雖然相當簡潔,卻已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來了,這是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突出貢獻。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擺脫了宗教或神化的束縛,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世界起源問題和存在根據問題的大思想家。他邁開了走出宗教或神化之網的第一步,闖入了理論思維的新天地,這標誌著中華民族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的一個飛躍,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家的道,哲學含義豐富而複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等。

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過程。

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為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為本原,是混然一體的東西。

道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終極原因。

2樓:k莫語

首先,我堅定了這一樣一個信念,即不存在不被理智理解的概念。假如說某一個概念只能被信仰而不能被理解,那麼這樣的概念也將是沒有意義的。比如,上帝便是一個只能被信仰而不能被理解的概念。

假如我要問,上帝是誰?他長什麼樣?為什麼必然存在?

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都是無解的。但往往宗教理論家們還要糾纏到這些問題上去。上帝在人們的思想中更多是被當作某種最高權威來使用的,它是規範人們社會行為的標準,如同禮在我國古代社會中的地位。

它在界定人們社會行為的規範時起到了一個最高意志最高仲裁權威的作用,他並不是這些行為規範本身。而那些具體的規範性內容,都是從上帝這一概念之外假借而來的,並不是從上帝這一概念中推匯出來的。歸根結底,上帝只是標誌最高權威的一個符號。

老子的道在我國學者們的心目中就類似於上帝這一概念,道常常被看作是隻能被信仰而不能被理解的概念。但是,不能被理解的概念也就意味著是沒有定義的概念。

而我們理解如下:「道」是理論家為了創作他關於自然與社會的理論學說,而預設的一個概念,它起源於邏輯需要。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可以經驗的事物都是時間和空間中的有限存在,而我們又常常將作為整體的宇宙設想為無限的存在,為了使整個宇宙成為無限的,我們在邏輯上就必須要預設一個無限的原因來支援它。

老子就將這個無限的原因命名為「道」,而這個「道」字,只是一個符號,用於指陳在邏輯上被預設為宇宙原因的無限的自在物。具體來說,萬物都是有限的,而整個宇宙卻是無限的。這是因為在宇宙中存在著一個無限且自在的原因,它支援著萬物,使之為是,使之在生壯老已的生滅迴圈中,無窮無盡,萬世不竭。

而這個自在的原因,只是個邏輯的產物,是理性的物件,而不能成為感覺和知覺的物件,它存在的合理性只是一個假設,而它是否必然實在則需要經過實驗或實踐的驗證來證明。實際上,物理學裡萬有引力的概念,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以及原子、質子、誇子等等概念,都是這個意義上的邏輯概念。只有其合理性,而沒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只能通過實驗或實踐的證實才能確保其真。

而且這些概念也只是一個個代號,一個個標記,就如同每一個人都對應於一個名字一樣。我們不能通過這個實有的某個特性來推論這個符號,也不能過這個符號來推論這個實有的特性。它們兩者之間只能是簡單的對應關係。

因為這個符號所對應的那個實有的特性是不可知的。

它只是在邏輯上存在,而不必然在事實中存在。老子預設這個道,只是出於將無為這一特性提高至終極真理高度的邏輯需要。因此,道只是一個邏輯上的概念,而不是必然實在的實有。

而且由於它於萬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而不居」,所以就註定了它不可能成為人類經驗的物件,它被預設為超驗的現實,所以它也就必然的包含了不可知的一面,它的神祕性也即根源於此。從理性的理解自然與社會的角度出發,道學和道教的發展是誤入歧途了。現**論物理學裡暗物質、反物質、黑洞等這些概念和觀念的發展證明了老子所預設的道這個概念也並非毫無物理意義,人類越來越接近於老子所預設的關於宇宙自然的那幅物理影象,即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也即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但是我們也不能得出結論說,現代物理學裡的暗物質、反物質、黑洞就是我們老子所說的那個道。

宇宙萬物的奧祕無窮無盡,人類求知求理解的願望也不會休止。老子的理論做為做為一個學說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侷限性,它也只是人類眾多探索宇宙本源的學說中的一員,對其過分迷信是不合理的。我們應當做的是對老子所面對的和部分解決的問題繼續做出解答,而不是迷信他的答案。

3樓:汪氏氣數學

奴隸封建時代的東西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一陰文化,「上善若水」忽略火,「人性本善」而忽略惡,一切的偏重都是為了誰?刻意讓事物失去平衡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很簡單,貧富不均,地位不勻,富的流油,貧的玩球(單身漢會很多),失衡的傳統文化不徹底扭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會一直存在……

純正的自然規律學是最早的伏羲八卦,伏羲八卦講的是陰陽平衡。

老子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怎麼理解老子的「道

4樓:天風海雨樓主

老子復所說的道,就是物理學制的萬有引力,對人bai來說就是路,但人du的路是由人性而引

zhi導.

對天體來

dao說就是天道,就是天性,天體之間相互影響是由於萬有引力而產生.

對動物來說就是獸性.

動物與人的區別,就是人可以控制人性,走自己的路.動物無法控制自己的獸性,隨意而為.

人用道德來控制自己的慾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詳細描述了道,並提出瞭如何才能有德,最終達到止於至善.

老子的思想精髓在於,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無不為.

我們每天都在做著這樣的事,但我們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最終沒有堅持下來.因為周圍的對我們的影響太大所致.如果我們能有辦法調整好自己的慾望,那麼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長壽的人.

怎樣理解老子所說「天之道」,「人之道"?

5樓:匿名使用者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以奉有餘。

「天之道」就是天的執行規律,即自然規律,在總體上是平衡的。這裡指道家的理想政治,應當做到社會公道,同情和幫助弱者,抑制豪強;

「人之道」則指當時損人利己、弱肉強食的社會現實和政治秩序。

本章文字透露出一種朦朧的、模糊的平等與均衡思想。這是老子的社會思想。他以「天之道」來與「人之道」作對比,主張「人之道」應該效法「天之道」。

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態平衡的現象歸之於「損有餘而補不足」,因此他要求人類社會也應當改變「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現象,效法自然界的「損有餘而補不足」,「損有餘以奉天下」,體現了他的社會財富平均化和人類平等的觀念。表達了老子對統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對老百姓生活艱難困苦的同情。所以,這是《道德經》所有的人民性一面,是其精粹。

老子出於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觀察,認為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對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

老子崇尚的「道」,是至高無上的絕對平衡的規律或準則。但他忽略了這個平衡只是相對的、暫時的、動態的規律;事物雙方之間的轉化是需要條件的,轉化就是動態的不平衡。一切「順其自然」,不去創造條件使不合理的現象發生轉化,期望的平衡是無法出現的。

6樓:飛絮流雲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所以天之道在於平衡。

人之道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兩句「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句話是說,為別人奉獻,自己奉獻了,也獲得更多。還有一句就是:人之道,為而弗爭。

意思是做事,但不去爭,我覺得這個爭引申的含義很多,很多人也做事,但做完以後爭名奪利,生怕自己白乾,怕自己做的別人不知道,怕自己做了但沒有受到應有的表揚,應有的利益。所以總會去爭。所以我對老子人之道的理解是付出。

天之道追求平衡,人之道追求奉獻付出

7樓:金湖三河兄弟

老子說天之道人之道天地不仁等話是爭對生命說的,天地產生生命,而生命是大魚吃小魚,強欺弱,少有平等心。

老子看重陰陽平衡,看重水求平潤低,這在無生命物中普遍存在,可是生命那部份物有些不適用平的自然規則,因此,見出天地不仁的存在。

在2000多年前那會人們將生命與物等觀,天地的理向物是統一的,直到進化論出現物存之理和生命之理才見分別。由此,有人覺得老子將天之道強用在人之道上是錯的,其實不然,天之道和人之道是可以合一的,分別的僅是表面現象。

人向利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的,各個人的處境不同,不同的處境中都存有優缺點,人與人相近有比較,人和人相近有相玩求快樂的需要,這相玩求快樂是以平等著條件的,最多近的人之間最現平等。

大自然中有能量平衡,人有心理平衡,天之道也進人之道,人雖多動可人中的平衡也在多動中作用。

dB,即頻寬。一直沒理解透dB這一概念,在類比電路濾波器,及其自動控制理論中都涉及到這一概念。請指教

頻寬是訊號傳輸的資料傳輸能力 標識單位時間內通過鏈路的資料量 標識顯示器的顯示能力。表示通訊線路所能傳送資料的能力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 最高資料率 對於頻寬的概念,比較形象的一個比喻是高速公路。數字訊號系統中,頻寬用來標識通訊線路所能傳送資料的能力,即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網路中...

哲學上如何理解人這一矛盾體,哲學上如何理解人這一矛盾體

其實你再聯想一下,不僅是 人 還有動物啊,雞啊 鴨啊,狗啊 不都是矛盾體嗎?哲學說專矛盾是普遍存屬在的,所有物體都是矛盾體,那 人 的矛盾的兩方面邊縣在哪個方面呢?那就要看是放在什麼場合,不同場合就有不同的表現。人屬於萬物又不同於萬物,人就是人,他源於萬物又容於萬物。思維與存在的關係,理性與非理性的...

如何理解不滿是向上的車輪這一名言

人不可以有了一點成績就自我滿足,要一直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一直有向上的慾望,才會得到進步。這個 不滿足 不是貪婪的意思,而是進取的意思。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是魯迅的一句名言,魯迅的意思是主動權往往操在那些準備充分的人手中,而只有不安於現狀的人才會不沉湎於生活的安逸,在安逸的生活中默默地準備著下一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