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風摧之木
《人間詞話》不同於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王國維不僅把它視為創作原則,也把它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
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願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於主清空而流於浮薄,主柔婉而流於纖巧。
於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以立意為本,發揮意內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託,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
對於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託的說法,認為並不是有寄託的詞才是好詞。他指出:「若屯田之《八聲甘州》,東坡之《水調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並引牛嶠等詞,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他認為,佇興之作,寫情語,寫景物,只要真切不隔,有境界,便是好詞。這種觀點有利於糾正常州派詞偏於追求寄託的狹隘見解。
王國維論詞,指出境界說,又主張要寫得真切自然,並且有格調,氣象,感情,韻味,無疑突破了浙派詞和常州派詞的框框,去除了他們的偏弊,論詞較為全面;同時,這些觀點,對文學創作也有一定貢獻。《人間詞話》在詞論方面超越了浙派和常州派的範圍,而其美學觀點,一方面受叔本華的影響,一方面又有所突破。王國維的「無我之境」和「以物觀物」直接承繼了叔本華的哲學觀點。
而其「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
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這源於叔本華的天才論。但《人間詞話》並沒有陷入這種境地而不能自拔。
王國維區分了兩種境界,與叔本華不同的是,他沒有貶低常人的境界,相反還十分看重,認為「故其入於人者至深,而行於世也尤廣。」王國維一面推重「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一面又推重」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這與叔本華只強調天才具有赤子之心不一樣。
此外,叔本華講天才強調智力,王國維則強調感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在詩人與現實的關係上,王國維主張: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這顯然透顯出樸素的唯物因素和辯證法睿智。從理論上說,"境界"所要求的正與以形象反映現實的藝術規律相通;既要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既要有輕視外物之意,又要有重視外物之意,這與作家必須深入生活,又要高出生活的創作要求相一致。王國維的「境界」說具體地,明確地揭示出藝術境界內在的特殊矛盾,說明了文藝的本質特徵。
與前人相比,這是一個新的貢獻。文學批評史上,那種只重「言志」,「抒情」的論點,偏執一端;那種只重形象,畫面的論點,偏執另一端。清初的王夫之關於「情景互」的觀點,葉燮關於「形依情,情附形」的觀點,雖然已為境界說中的本質論奠定了基礎,但畢竟是王國維最明確,最系統地闡述了藝術境界中「景」與「情」的關係,自覺地「探其本」,完成了境界說的本質論。
王國維認為,景多無限,情也說不盡,「境界」本質上是「景」和「情」兩個元質構成的。但不論是客觀的「景」,還是主觀的「情」,都是「觀」——人的精神活動的結果。「情」、「景」這種特殊矛盾的多樣化的對立統一,便形成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作品。
王國維根據其文藝觀,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係和產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的問題。
「造境」是作者極逞「創意之才」,充分發揮想象力,使萬物皆為我驅遣,「以奴僕命風月」,這正是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徵。「寫境」則是作者極逞狀物之才,能隨物婉轉,「能與花鳥共憂樂」,客觀的真實受到高度的重視,這正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徵。王國維還提出,「理想派」與「寫實派」常常互相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創作方法。
而用這種方法創作出來的藝術境界,則不能斷然定為「理想派」或「寫實派」。在這種境界裡,「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自然與理想熔於一爐,「景」與「情」交融成一體。
王國維認為,這是上等的藝術境界,只有大詩人才能創造出這種「意與境渾」的境界。王國維還進一步論說文藝創作必有取捨,有主觀理想的注入;而虛構或理想,總離不開客觀的材料和基本法則。所以,「理想」與「寫實」二者的結合有充分的客觀根據。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也有其客觀可能性。王國維的見解可謂透徹,精闢。「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雖「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
」在當時來說,是一種比較卓越的藝術見解。王國維還指出,詞中所寫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寫出來,還是由作者綜合印象創造出來,它們都不是對事物作純客觀的,無動於衷的描寫,而是貫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觀點,感情來選擇,安排的。這就進一步說明了文學藝術中的形象是客觀事物在作者頭腦中的主觀反映。
當然,王國維並沒有明確和具體地論說這一點。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後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於中國傳統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橋樑,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2樓:百度使用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提到的三種境界各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境界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應該登高望遠,鳥瞰路徑,瞭解概貌,「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經過一番辛勤勞動的過程,「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說要像渴望戀人那樣,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人瘦頻寬也不後悔。
第三境界是說:經過反覆追尋、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做學問也用得上陶淵明的一句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會豁然開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人生有三種境界,如何理解這三種境界及其等級關係?
4樓:我姓空山
看遠,才能覽物於胸;看透,才能洞若觀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5樓:匿名使用者
王國維用在此處,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領悟.這就達致了最後的成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是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
6樓:匿名使用者
看遠,才能覽物於胸;看透,才能洞若觀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7樓:大哥
還不錯,三句本來都是言情話相思的佳句,卻被王國維用以表現「懸思——苦索——頓悟」的治學三重境界,它巧妙地運用了三句中蘊含的哲理意趣,把詩句由愛情領域推繹到治學領域,賦予了它以深刻的內涵.
8樓:我愛媽媽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
9樓:趙長腿
我們目光長遠,看問題透徹一點,而且對於很多事情要看淡一點。
10樓:萬年紅植
看遠;看透;看淡,把詩句由愛情領域推繹到治學領域,賦予了它以深刻的內涵.
11樓:西西子子
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
12樓:曾那時
我們要看的遠一點,看的透一點,看的淡一點。
13樓:胖苑圓滾滾
物質、精神、靈魂這三層境界,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劃分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主要講什麼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表達的是什麼
主要內容 王國維根據其文藝觀,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造境 與 寫境 理想 與 寫實 的問題。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出生。世代清寒,幼年為中秀才苦讀。早年屢應鄉試不中,遂於戊戌風氣變化之際棄絕科舉。二十二歲起,他至上海 時務報 館充書記校對。人間...
《人間詞話》的主要內容,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主要講什麼
人間詞話講了什麼內容?本書主要是闡明對理想與寫實的關係 主觀與客觀的關係 景與情的關係 觀察事物與表現事物的關係等文學創作中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這部著作也表現了叔本華等西方美 學思想的影響。王國維總結了古代有關意境的論述,並且運用西方文藝美學的觀點進行理論分析。他認為意境是詞的創作的中心問題,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境界是什麼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王國維在他bai 的 人間詞du話 中說到zhi治學經驗,他說 dao 王國維 人間詞話 中是三個境界是什麼意思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開始學習鑽研的階段。這句詞出北宋晏殊的 蝶戀花 白話文原意是說 我 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王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