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6688小溪流
風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
元宵,「元宵」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吃元宵代表著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耍龍燈:
舞龍是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龍是中國古老的圖騰,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
舞獅子: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送花燈:
送燈又稱送花燈,漢族傳統民俗,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踩高蹺:
踩高蹺亦作「 踩高蹻 」,一種民間雜技。表演者裝扮戲劇或傳說中的人物,踩著有踏腳裝置的木棍,邊走邊表演。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
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迎紫姑:
迎紫姑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漢族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
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漢族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逐鼠:逐鼠是一項元宵活動,這項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十五在北方絕對不叫元宵節。元宵以甜品居多,是南方傳統食品。而北方以鹹味為主。
2023年以前北方基本上也很少見到元宵食品。正月十五北方一般按照春節習俗吃餃子,放煙花。慶祝新的一年更加燦爛。
至於後來到現在為什麼統一為元宵節了,實在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3樓:mr蕎
北方吃的是元宵(非湯圓),作法和湯圓不一樣的,湯圓是和好糯米麵,把餡象包餃子那樣包進去,而元宵是把餡團成小球狀,把乾的黏米麵(糯米,或者是北方常見的黃米)放在一個盤子(俗稱笸籮)上,把餡放在面上面,端起笸籮來回篩動,把面一層一層的沾上去,期間需要適當噴水以增加沾和力。象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達到直徑約5釐米左右就差不多了,油炸後使用。
所以南方叫煮湯圓,北方叫炸元宵。
另外,北方大多數地區在正月十五晚上會有舞龍燈的習俗,樂隊(民間叫吹鼓手)奏起龍吟曲,青壯健者隨著節奏和旋律把那大龍團團舞起。
北方人過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4樓:在窩裡窩
1、吃元宵,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2、舞長龍,舞龍是中國的傳統舞蹈,龍也是中國古老的圖騰。
3、舞獅子,民俗認為舞獅子可以去屑皮鬼,所以在元宵節敲鑼打鼓,舞獅子慶祝。
4、猜燈謎,人廣場掛上彩燈,上面貼著有謎語的紙條,彩燈繽紛好看,謎語也能啟迪智慧。
5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吃元宵代表著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2、舞獅子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
3、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4、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5、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
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6樓:匿名使用者
吃元宵:也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它們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看花燈:
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盛況空前。元宵節賞花燈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猜燈謎:
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 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且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
7樓:我是姓崔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也予以之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舞長龍 中國的傳統舞蹈, 龍是中國古老的圖騰,北方人都會在這個節日舞長龍
舞獅子 中國民俗認為舞獅子可以去屑皮鬼,所以在元宵節就會敲鑼打鼓,舞獅子慶祝
猜燈謎 很多人們常聚的廣場都會掛上彩燈,上面貼著有謎語的紙條,彩燈繽紛好看,謎語又能啟迪智慧。
8樓:匿名使用者
每到元宵節,人們就會通過不同的習俗來慶祝這個節日.賞燈、猜燈謎已經成為了習俗,那麼在飲食方面,元宵節吃元宵
元宵節各地都有什麼樣的風俗?
9樓:傻子歡兒
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吃元宵:
吃元宵,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鬧花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元宵節代表性食物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
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燈謎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耍龍燈:
耍龍燈,舞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踩高蹺:
踩高蹺,民間傳統節目--舞獅子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
"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凶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
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逐鼠: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就讓你們的桑蠶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送孩兒燈:
元宵節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
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家鄉的元宵節有什麼特殊風俗,你家鄉的「元宵節」有什麼特殊習俗?
對於家鄉的元宵節,我認為自己家鄉的元宵節也是比較平常的,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然後吃元宵,然後包水餃,這就是我們那裡元宵節就是重要的風俗風俗。我們家鄉的元宵節那天會鬧花燈,吃元宵,一家人在晚上熱熱鬧鬧的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吃不同口味的元宵,吃餃子,全家人一起看月亮,十六早上放鞭炮,賽龍舟...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元宵節有什麼好玩的活動
各地關於元宵節由來的說法很多,有三種說法流傳較廣。一說,元宵節是漢文帝為紀念 平呂 而設,因為平息呂氏之亂是正月十五 二說,元宵節是人們為慶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而設,又稱 上元節 三說,元宵節起源於 火把節 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
春節和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及寓意,春節,元宵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嗎
1 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 團年飯 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 寓意有計 魚 寓意年年有餘 蠔豉 寓意好市 髮菜 寓意發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