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什麼能夠在中國持續數千年而不絕,並且形成一種傳統文化

2021-03-27 06:22:51 字數 4636 閱讀 4225

1樓:徽茶飄香

中醫是國人在數千年的生產生活中通過摸索分析凝結而成的智慧結晶,在物質層面,它因地制宜,採用田間地頭山林河澤裡的中藥材來**常見疾病,方便實用;在精神層面,它講究陰陽盈虧虛實的調和,與國學中的儒家及道家思想都有共鳴之處,因此能成為我大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備註:普通的中國人純原創純手打出來的愚見,望以資切磋。

2樓:流浪已久的乞丐

因為中醫不光是醫學,還帶著哲學的思想,它包涵了易經和黃帝內經等中國哲學或醫學古著,代表了思想的精華。(非專業)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在數千年曆史

3樓:奔跑的窩牛的家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它的長期發展與演進過程中,由於歷代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推動和思想家們的概括提煉,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高水平的文化形態,它既具有文明與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質。今天,要成功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就要對中國先進文化的母體一一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把握。

從整個世界文明與文化發展的歷史來考察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強處。這些優勢和強處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深遠的凝聚功能      

就世界範圍而論,中國古代文化雖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卻不是起源最早的。但在世界所有古老的文化中,只有中華文化是從未間斷過的文化型別,它歷經數千年內憂外患,一直儲存、延續、發揚光大到今天。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許多優秀的文化形態因為異族的入侵而中斷。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希臘、羅馬文化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斷沉睡了上千年;埃及文化則因入侵者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貌, 曾一度希臘化,後又羅馬化,再後又伊斯蘭化。惟有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表現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延續力。

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從外部原因上說,這是由於與外界相對隔絕的大陸性地域、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格局、宗法社會組織結構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生存系統。但主要的原因則是源於內部,即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所蘊含的多樣性的生機力、統一性的同化力、包容性的融合力、倫理性的親和力、變易性的創造力和民族歷史意識的延續力等,構成了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之源。

中華文化在這強大生命力的延續中,又表現出極強的同化力和凝聚功能。中國傳統文化是倫理型別的文化,倫理性是其基本特徵。這種倫理性固然具有負面的消極影響,但深深地積澱在國人意識中的一些倫理觀念,如尊師孝親、修身自律、務實奮進、勤勞節儉等,無疑在鑄造國人靈魂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併發生著久遠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性所造就的認同感和親和力,至強至深。這種認同感和親和力體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越地域、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它使海內外華人能夠產生「血濃於水」、「親不親故鄉人」的共同情感。

無論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都有「同根共祖」的民族觀念。浪跡天涯的華僑華裔,許多人已在異國他鄉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但他們沒有被完全西化,他們的文化臍帶,仍然與中華母親血肉相依。在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之中,未曾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仍保持著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有著與國人相似的價值追求。

這說明中華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及行為準則,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感召力,它代代承傳,無時無刻不在制約和影響著炎黃子孫,在廣袤的土地上展示了精神文化的共同性,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強大的中華民族凝聚力,既是一種熾熱的強烈的民族情感,又是一種自覺意識和冷靜的理性思考。它使本民族的每個成員對自己民族、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對其前途和歷史命運有深刻的認識和崇高的責任感,這激勵著人們為民族和國家的強盛努力奮鬥、無私奉獻。

二、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強大的整合功能      

中國文化在其發展的歷史程序中較早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考古資料證明,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本土文化源於遠古時代,從那個時候起,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漢字及其音義系統,而且還以方塊漢字為載體獨創了自己的哲學、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等文化思想體系,形成了華夏民族獨有的禮儀典章制度、風俗習慣和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了鮮明的特質。但中國傳統文化又不是一個封閉的文化系統,而是一個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融會貫通性的「多樣一體」的文化,既涵化著中國境內各民族的文化,又吸收著多種外來文化,是長期以來在同異質文化的碰撞激盪、選擇融合、吸收借鑑、「和而不同」中發展起來的,是多種文化陶鑄積澱的結晶。

在吸收各種外來文化時,中國傳統文化主體具有自覺的主動意識,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影響、改造物件。從歷史上看,每當一種外來文化進入中國,大都逐步走向中國化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並在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經過幾百年的改造與吸收,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

中國傳統文化完全消化了外來的印度佛教文化,並吸取其思維方法而形成了嶄新的學說——宋明理學。不僅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對佛教的吸收與改造遠遠超出宗教的範圍,廣泛地滲透到文化的各個領域,如語言文字、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天文、醫學、建築乃至民俗等,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印度佛教如此成功的吸納,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充分開放性、高度堅韌性和善於消化的能力,表現了中華民族強大而鮮明的主體意識,即以我為主、兼收幷蓄,實現了成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文化自其發生期始,就呈現出多樣性和區域性的特點。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於地理環境的複雜多樣。中國歷史上的疆域極為廣闊,各地的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物質條件,使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

正因為如此,中國文化必然會呈現出多元化狀態。其次,緣於中華民族血緣成分的複雜性。作為漢族前身的華夏族,並不是由單一的部族發展而來,而是在許多部族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的。

民族既非單一,文化也就不會是單元的。民族血緣的複雜,是形成中國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具有持久的精神激勵性與動態的延續、創新功,能      

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觀念潛移默化,業已積澱為國民的普遍心理因素,規範並支配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種肇始於過去融透於現在直達未來的意識趨勢的存在,是煥發人民為祖國統

一、民族昌盛、國家富強而奮鬥的精神源泉,具有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能動作用。正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思想精神,持久地激發著我們民族的活力,形成了可貴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如「和」的觀念在凝聚中華民族中一直起著偉大的作用,從而使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保持了統一和完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代表著興旺發達、繁榮昌盛,因此中國的士大夫集團大都將建立一個和諧統一的社會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中國古代文化的主要代表儒、佛、道、墨四家都不約而同地以建立一個和諧統一的社會為己任。經過幾千年來歷代思想家們的不斷努力,「和」的觀念已經輻射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

治國安邦強調「和睦興邦」、「和平共處」,治理家園講究「家和萬事興」,為人處世恪守「貴和持中」的中庸之道,人生修養要達到心平氣和的境界。正因為這種「和為貴」的思想為全民族所普遍認同,由此鑄就了國民的整體觀念和協同精神。個人服從集體、小我服從大我,早已成為潛藏在人們心中的行為準則。

這種整體為上的行為準則。固然曾經被封建統治者利用來為其鞏固既得利益服務,但從整個民族的思維路向和實際社會效果來看,它對於孕育人民群眾的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對於培養以國家民族利益為上的思想風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深深積澱於整個民族心理的民族精神所產生的持久的精神激勵性,必將成為新時代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不竭的動力。

中國傳統文化比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更大的連續性。這個連續性就是一個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變化過程。中國傳統文化富有宇宙創化流衍的信念,實際上就是對人的創造能力的肯定。

在創造不息的宇宙精神的感召下,人類能夠日新其德、日新其業,創造出富有日新之盛德大業。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內蘊著的變革性所產生出的無窮創造力,才使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迭起,綿延不絕。一部中國文化史,就是一部文化變革與創新的歷史。

先秦時代,從周人對前人的文化維新,到孔子對周禮的重新闡釋;從孟子對孔子思想的深化與發展,到荀子對先秦百家爭鳴的學術總結與融合,都體現了連續性與變革、創新性的統一。至於秦漢之後,文化思想的變革與創新更是不勝列舉。舉其大者,如漢代董仲舒是在儒家之外吸收了陰陽、道、法等思想後更化了儒學;宋代朱熹則通過整合儒佛道而創新了儒學,等等。

這些整合中的創造既包含對本土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同時也包括吸收與改造外來文化使之中國化。這說明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是靜態的存在,它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知識系統,是在不同時代延續、變化和發展的。在與時俱進的變革與創新中,中國文化將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在數千年曆史中不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2023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而流傳年代久遠,分佈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它具有如下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趙州橋為什麼能夠千年不倒

趙州橋是隋朝著名的大工程師李春設計出來的,也是他帶領工程部建造的,到現在差不多一千四百多年吧,雖然經歷過多個朝代戰火的洗禮,但是依然儲存的非常完整,所以現在是不能通行的,已被作為重點文物保護起來了。這座橋的建造技術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選材,而是造型結構設計。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使得它千年不倒。首先來說一...

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意志力,自強不息的精神 民族自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繁衍不息的靈魂。為什麼中華民族及中國文化能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我只給樓主推薦一篇文章,在新浪的部落格 看了就答題明白了,而且是一種很冷 中華民族歷盡滄桑而銳氣不減 生生不息主要原因是中華民族精神永存 永不泯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是她所具有的特有的包容...

中國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筷子,為什麼印度人是用手抓飯

雖然目前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已經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在私底下,他們仍然習慣用手抓飯吃。手抓飯 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淨手,然後準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裡做客,一定要嘗試 手抓飯 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卷著吃,或是抓米飯拌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