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藍藍
古代的計時單位為時辰,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一天時辰如下: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2樓:huajian丶
一、圭表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
二、日晷
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執行,晷針的投影像鐘錶的指標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三、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鍾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
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
四、機械計時器
單純利用水的流動來計時有許多不便,人們逐漸發明了利用水做動力,以驅動機械結構來計時。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大型天文計時儀器——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3樓:匿名使用者
有兩種計時方式,一是更漏,類似與現在的鐘表,一是計時香,類似與現在的秒錶。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分別為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4樓:手機使用者
(1)干支計時
幹,即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支,即地支,有12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天干地支按順序相配,可以配成60個干支數: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這60個干支數,叫做「甲子」或「六十花甲子」。「甲子」周而復始,成了一種可以迴圈的計數方式。
(2)一天的十二個時辰
子時:23:00至01:00(夜半)
丑時:01:00至03:00(雞鳴)
寅時:03:00至05:00(平旦)
卯時:05:00至07:00(日出)
辰時:07:00至09:00(食時)
巳時:09:00至11:00(隅中)
午時:11:00至13:00(日中)
未時:13:00至15:00(日昳)
申時:15:00至17:00(哺時)
酉時:17:00至19:00(日入)
戌時:19:00至21:00(黃昏)
亥時:21:00至23:00(人定)
*(該時辰的專稱)
此外,一刻等於15分鐘,一柱香約為20分鐘。
古人還把一夜分成五更,也稱「五鼓」。如:林覺民的《與妻書》: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古時計時用「壺漏」,報時用「時牌」,所以也常用「時牌」、「申牌」等說明時間。《水滸傳》第十六回:
「楊志卻要辰牌起身。」「辰牌」就是指「辰時」。
古代的計時方法
5樓:匿名使用者
1、時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
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曆法漸密, 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 這些計時名稱常常出現。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旦暮」就是指平旦與黃昏的時 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2、刻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3、更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其對應如下: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4、點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 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
如《西遊記》第九 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
」「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 凌晨04:12。
擴充套件資料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中國古代是怎樣計時的,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 漏刻 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最早由日晷計時,銅壺滴漏計時。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 日晷 二是 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
古代錢幣單位,古代貨幣的單位是什麼
單位為 朋 每拾枚幣為 一朋 公元前21世紀 前2世紀,主要使用於中原地區,後逐步被金屬貨幣取代,單位為 朋 每拾枚幣為 一朋 在先秦時期貝同時具有幣和飾的雙重作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直到明末清初還使用貝作為貨幣,稱為 ba 左右結構,左為 貝 右為 巴 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 公元581年 始鑄,又叫 ...
古代釀酒的方法是什麼,古代是怎樣釀酒的
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中國人就做出了一種叫酒麴的原料,用它釀出來的酒甘甜芳香,回味綿長。幾千年來,酒麴一直是中國酒釀造的祕訣。現今,並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我們的祖先究竟是怎樣釀造出美酒的。開吃網小7也是愛酒之人,每日睡前總要小酢一杯,小7的家人也是日日與酒相伴的,奶奶更是米酒的忠實fan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