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
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逝,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了激烈的爭鬥。
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係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洪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2023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儒林外史》。這部**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在吳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極大的變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墜入貧困;思想上,對於功名富貴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長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時間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揚州兩地,官僚豪紳、膏粱子弟、舉業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見慣了的。
他在這些「上層人士」的生活中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紳的武斷鄉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聵,舉業中人的利慾薰心,名士的附庸風雅和清客的招搖撞騙。加上他個人生活由富而貧,那批「上層人士」的翻雲覆雨的嘴臉,就很容易察覺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對這種種型別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徹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鑄九鼎,神妙無循形」(旅雲《缽山志》卷四)。
更由於生動的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他一生經歷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當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呈現了某種程度的繁榮,但,這也不過是即將崩潰的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大廈將傾的事實。雍正帝、乾隆帝帝年間,清朝統治者在逐漸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就採用大興***,設博學巨集詞科以作誘餌;考八股、開科舉以牢籠士人,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來對付知識分子。其中,以科舉制為害最深,影響最廣,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利祿的圈套,成為愚昧無知、卑鄙無恥的市儈。
吳敬梓看透了這種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所以他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不願參加博學巨集詞科的考試,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裡。他以諷刺的手法,對這些醜惡的事物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顯示出他的民主主義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原本僅55回。根據程晉芳《懷人詩》,可以證明在吳敬梓49歲的時候已經脫稿(《春帆集》收《懷人詩》十幾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吳敬梓字敏軒。
」全詩最後四句說:「外史紀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
」),但是直到作者死後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給他刻了出來。這個刻本,今已失傳。現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後人偽作。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箇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託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製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而且對現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現在,《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
有的外國學者認為:這是一部諷刺迂腐與賣弄的作品,然而卻可稱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經據典、最饒詩意的散文敘述體之典範。它可與義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有何意義?
2樓:易書科技
「乾隆盛世」時,吳敬梓創作了傑出的諷刺**《儒林外史》。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晚年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縣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出身於科甲鼎盛的縉紳世家,36歲時曾被薦應博學鴻詞考試,即以病辭,54歲時(1754)窮愁潦倒死於揚州。
《儒林外史》的社會批判鋒芒所指,主要集中在封建科舉制度對士人靈魂的腐蝕毒化方面。吳敬梓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俯視整個封建文化,深刻地剖析了儒林眾生的種種心態和生態。《儒林外史》以其高度的思想藝術成就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的基礎。
它對晚清譴責**及現代諷刺文學都有深遠影響。它與稍晚的《紅樓夢》同樣標誌了中國長篇**從內容到形式的成熟。
《儒林外史》是吳敬梓什麼時候寫的?
3樓:棟忠蔚霜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大約在2023年前後,作者50歲時成書,先後用盡了吳敬梓的20年。
吳敬梓為何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4樓:峰海霽雲
為什麼吳敬梓能寫成這樣一部諷刺現實的經典之作《儒林外史》呢?借用司馬遷的一句話:「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也就是說吳敬梓之所以要寫這部書,並非想成為網路**作家,而是才能得不到施展,只能通過寫書的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那麼吳敬梓他「意有所鬱結」的地方究竟在**呢?
清代安徽的文豪層出不窮,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就出自安徽桐城。而在桐城派出名之前,全椒縣吳氏的名頭已經響徹當地。吳敬梓的曾祖父吳國對中了榜眼之後更是給家族帶來了無上榮耀。
後來吳敬梓的爺爺則當過知州同知,他的爸爸做過縣教諭。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但是祖上積累的田產等財富,在吳敬梓出生時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富有人家。
而有了如此良好條件的吳敬梓是想恢復祖先的榮耀的,不能這樣一代代的沒落下去了啊。於是努力學習並且天賦異稟的吳敬梓不負眾望,18歲就考上了秀才。但是之後連續三次鄉試名落孫山。
本來就對八股文不太感冒的他至此態度完全變為了厭惡。
後來的吳敬梓再也沒有考取功名,將精力完全放到作品《儒林外史》的創作中,所以他的作品旨在批判八股文與科舉制度對時人思想的束縛,在當時的社會裡,算的上一股清流。加上吳敬梓自己高明的文學水平,所以寫出了一部流傳後世的經典之作。吳敬梓也藉此成為了清代著名文學家。
5樓:秦廣·海陵
時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採用大興***,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裡,以諷刺的手法,對醜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科第仕宦多顯者」(程晉芳《文木先生傳》),共有六名進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吳霖起是康熙年間的拔貢。
吳敬梓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考取秀才,同年父親病逝。由於不善於治理生計,他過著揮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2023年),他應科舉時,被斥責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後憤懣離開故土,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乾隆元年(2023年),吳敬梓參加博學鴻詞科預試。安徽巡撫趙國麟正式薦舉他入京廷試,但他「堅以疾篤辭」(顧雲《吳敬梓傳》),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
至晚年,常處於飢寒交迫。這樣的個人經歷,令他本人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
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正如作者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
「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作者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6樓:請叫我青山綠水
吳敬梓之所以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與他的經歷有關,才華橫溢的吳敬梓幾次鄉試,屢考不中,給了吳敬梓很大的打擊,已經嚴重傷及其內心。對清朝的科舉制度陷入了深深的懷疑,對科舉制度也表現的非常厭惡,為了揭露官場黑暗,**腐敗,以自己的獨到眼光,諷刺了科舉制度的弊端
7樓:琦琛
因為當時那個時代官場昏庸,百姓民不聊生,在這種環境之下,吳敬梓才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8樓:lllljy金魚
吳敬梓生活在清代,是清代**家,由於清代腐朽的民風,以至於吳敬梓嚐盡人間冷暖,故此以自身感受為例寫出來《儒林外史》。
9樓:匿名使用者
這與他本身的經歷有關,他從小遍嘗人間苦暖,所以他對當時的社會,以及統治階級是敵視的,批判的,所以寫了這部**。
10樓:粽子撲倒小天真
吳敬梓一生經歷了從康熙到乾隆三代,也 看到了人生百態。***、科舉制度、八股文,當時的那個社會處處黑暗,儒林外史也是吳敬梓為了讓大家看清這個社會而寫
11樓:楊八隻
吳敬梓只是把自己的遭遇和現實和理想相結合在一起寫出來的吧。有失望也有希望吧!
儒林外史簡介,儒林外史簡介
儒林外史 是清代現實主義 家吳敬梓創作的長篇章回 開創了以 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 的高峰。這本書共五十六回,成書於乾隆十四年 1749年 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 1803年 從元末明初寫起 楔子 一直寫到明萬曆四十四年 幽榜 前後歷時約二百四十八年。正文從第二回開...
《儒林外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本傑出的什麼書
儒林外史 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 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 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 而且對現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現在,儒林外史 已被譯成英 法 德 俄 日等...
儒林外史的片段和賞析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無起色。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後,醫生都不下藥了 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子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 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接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