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夢後寄歐陽永叔》是北宋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首兩句講的是作者此時正居母喪,內並點出「安眠容」。
三、四兩句,抒寫友情之深而託諸於夢。
五、六句頗多感慨,人生如夢,官場得失交替,因而有「可齊」之「理」,以表明自己看輕功名富貴之得失。
七、八句以山 濤、王戎比照當時已官為翰林學士的歐陽修,希望能保薦自己,微示求助以圖為國效力。
《夏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夏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悠閒的心境及對恬淡閒適生活的熱愛之情)。
3樓:夢幻之戀曲
夏意朝代:宋代
作者:蘇舜欽
原文: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譯文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一座,竹蓆一領。人欹臥於其上,閒望戶外,只見榴花盛開,透過簾櫳,展現著明豔的風姿。當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陰遍地,一片涼意。
待到醒來時,只聽得園林深處不時傳來一兩聲流鶯鳴啼的清韻。
此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
詩的表現手法尚有三點可注意:
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成與晝寢相應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結構自然工巧:詩寫晝寢,前三句實際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夢覺」字挑明,並續寫覺後之情景。看似不續,其實前三句清幽朦朧的氣氛句句都是鋪墊,而「日當午」一語更先埋下晝寢的伏線,待末句挑明,便覺悄然入夢,驟然而醒,風調活潑可喜,避免了質直之病。
風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後院》雲:「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形象與此詩一二句相似,但常詩寫出世之想,寂滅之感,而此詩給人的印象是灑脫不羈。
歐陽修稱舜欽「雄豪放肆」(《祭蘇子美文》),故雖同寫清景,卻能寓流麗俊爽於清邃幽遠之中,清而不弱,逸氣流轉,於王、孟家數外別樹一格。
蘇舜欽這首《夏意》,能於盛夏炎熱之時寫出一種清幽之境,悠曠之情。
「別院深深夏席清」:「夏」字點明節令,而「別院」、「深深」、「清」三詞卻層層深入,一開始即構成清幽的氣氛。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一座,竹蓆一領。韓愈《鄭群贈簟》詩曾以「卷送八尺含風漪」、「肅肅疑有清飈吹」形容竹蓆。「夏席清」,正同此意,謂雖當盛夏,而小院深處,竹蓆清涼。
深深是疊詞,深深與清,韻母又相近,音質均清亮平遠。這樣不僅從文字形象上,更從**形象上給人以涼爽幽深之感。
「石榴開遍透簾明」:「簾」字點明夏席鋪展在軒屋之中。詩人欹臥於席上,閒望戶外,只見榴花盛開,透過簾櫳,展現著明豔的風姿。
韓愈曾有句雲「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卻又加上了一重帷簾。隔簾而望榴花,雖花紅如火,卻無刺目之感。
陶淵明有句雲:「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此詩第三句正由陶詩化出,謂雖當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陰遍地,一片涼意。
此句與上句設色相映,從「樹陰滿地」可想見綠樹成林,不寫樹,而寫陰,更顯得小院之清涼寧謐。
在這清幽的環境中詩人又在幹什麼呢?「夢覺流鶯時一聲」,原來他已為小院清景所撫慰,雖然烈日當午,卻已酣然入睡,待到「夢覺」,只聽得園林深處不時傳來一兩聲流鶯鳴啼的清韻。寫鶯聲而不寫黃鶯本身,既見得樹蔭之茂密深邃,又以闃靜之中時歇時現的嚦嚦之聲,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寧謐。
南朝王籍詩云:「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維《辛夷塢》:「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末句意境正與二詩相類。
晚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對面包的愛
《晚春》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春天描敘的美麗且令人嚮往。
原文:晚春
宋代: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5樓:醜奴兒愛上我
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寄寓著一定的哲思,即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
6樓:閣樓少女
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寄寓著一定的哲思,即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
7樓:檢依白蔣賜
《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鬥豔,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白話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回歸,萬紫千紅競相展示美麗芳菲。
楊花榆莢沒有這種才華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處紛飛。
8樓:m芒果
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春天描敘的美麗且令人嚮往。
9樓:匿名使用者
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大好時光。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牛羊羊的牛羊羊
《早寒江上有懷》是懷鄉思歸的抒情詩,表達了詩人既想當隱士,而又想求官;既羨慕田園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而此詩流露的感情是相當複雜的。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譯文: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就在彎曲的襄水邊,遠隔楚地天地雲海茫茫。
思鄉的眼淚在異鄉流盡,遙看天邊的歸來孤帆。風煙迷離渡口又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盪漾。
11樓:酷酷可可可
《早寒江上有懷》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此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鬱積之情,因離鄉日久,觸景生情,詩人便在詩中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並抒發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寫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稱之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也就是說,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前路的迷茫。
1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1,遙隔2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3,平海4夕漫漫。
【註釋】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陽,襄陽則當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漢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遙隔句:指鄉思遙隔雲端。楚:襄陽古屬楚國。
3迷津句:《論語·微子》有記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這裡是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闊。古時間亦稱江為海。
【詩文解釋】
樹葉飄落,大雁向南方飛去,北風呼嘯,江水寒冷。我家住在襄水曲折處,遠隔在楚雲那邊。想念家鄉的淚水已經流盡了,遙望天邊的一葉孤舟。
想詢問迷離的渡口在**,黃昏時,江水滔滔,與海相平,一片茫茫。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鬱積。
全詩情感是複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詞語解釋】
木落:樹葉脫落。
家:居住。
看:守望。
迷津:迷失的渡口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陽人,早年隱居鹿門山,48歲入長安趕考落弟,失意東歸,自洛陽東遊吳越。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
他不甘隱淪,卻以隱淪終老。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一種失意情緒。詩歌淡雅而有壯逸之氣,為當時詩壇所推崇。
在描寫山水田園上,孟浩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
《浪淘沙》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3樓:小白家裡小白
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
原詩:《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釋義: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
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彙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裡做客吧。
註釋: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
2、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3、萬里沙:黃河在流經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4、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5、自天涯:來自天邊。牽牛織女:
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
14樓:點心你好
表達了詩人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然後破釜沉舟,大義凜然的一種感情。還有他的愛國主義熱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的喜愛對黃河的讚美
16樓:冰雪凝花
表達了作者豪邁氣概,奮發向上之情。
17樓:匿名使用者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表達了詩人豪邁氣概,奮發向上的情懷。
1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奮發向上的感情。
19樓:匿名使用者
浪淘沙這首詩的情感是什麼?
望洞庭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原詩如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擴充套件資料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
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
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創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
」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
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胸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什麼之情,小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什麼之情
小池 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 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觀游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觀游魚 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描繪了一幅生活內場景,表現了同時喜歡魚卻容採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淡淡的無奈。觀游魚 唐 白居易 繞池閒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觀游魚 是一首七言絕句。寫詩人池畔觀魚,有兒童在垂鉤釣魚,有感而發。這兩句是說,愛魚之心人...
沁園春長沙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上闕 寫景 壯麗的湘江深秋景色 遠處的山色 紅遍 近處的江景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 即景抒情,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下闕 抒情 攜來百伴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承上啟下 抒發凌雲壯志,革命豪情。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 誰主沉浮 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