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霍真普洛茲老哥
漁翁得利 [yú wēng dé lì]
生詞本基本釋義
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同「漁人得利」。
漁翁: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鷸蚌相爭的成語故事
2樓:我是大角度
鷸蚌相爭
【讀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3樓:丁悌印堂
【成語】:
鷸蚌相爭
【拼音】:
yù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成語故事】:
一隻河蚌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晒太陽。有隻鷸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
鷸鳥用盡力氣,怎麼也拔不出嘴來。蚌也脫不了身,不能回河裡去了。河蚌和鷸鳥就爭吵起來。
鷸鳥甕聲甕氣地說:一天、兩天不下雨,沒有了水,回不了河,你總是要死的!河蚌也甕聲甕氣地說:
假如我不放你,一天、兩天之後,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別想活,總要餓死!河蚌和鷸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裡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
現在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和《鷸蚌相爭》這個故事有關的一個成語是?
4樓:u盾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釋義] 鷸:一種長嘴的水鳥;蚌:生活在淡水裡的一種軟體動物;貝殼長圓形;黑褐色;殼內有珍珠層;有的可以產出珍珠。
比喻雙方爭持不下;使第三者趁機得利。也作「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坐收漁利」。
[語出] 《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正音] 鷸;不能讀作「jú」;相;不能讀作「xiànɡ」。
[辨形] 漁;不能寫作「魚」。
[近義] 漁人得利 兩敗俱傷 從中漁利
[反義] 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用法] 多用作貶義。用來形容雙方相爭以致讓第三者得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複句式。
[辨析] ~和「坐山觀虎鬥」都有「雙方爭執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獲得好處」的意思;但~偏重在客觀地形容雙方相鬥讓第三者獲利;「坐山觀虎鬥」偏重在形容人的意願和行動。
[例句]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的事情是時有發生的。
與鷸蚌相爭有關的成語
5樓:濤子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隔岸觀火
坐山觀虎鬥
兩虎相爭
渾水摸魚
趁火打劫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言既出,如白染皁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人向隅,滿座不樂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一夫出死,萬乘不輕
6樓:鬱悶的太陽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當時趙王想要攻打燕國,蘇代替燕王跟趙王說趙國和燕國爭戰不休,不過是「鷸蚌相爭」而已,必定讓秦國得「漁翁之利」。今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複雜的矛盾鬥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
7樓:想飛的小強
有這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隔岸觀火 坐山觀虎鬥
《鷸蚌相爭》這個成語現在用來比喻
8樓:精神佈道者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9樓:薰衣草的等待
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個意思
像鷸蚌相爭類似成語
10樓:信者無敵範天喜
鷸蚌bai相爭類似成語:
螳螂撲蟬du,黃雀在後zhi:
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dao。比喻目光版短淺,沒有遠見。等權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坐山觀虎鬥:
指坐在山上看老虎相鬥。比喻為雙方的鬥爭採取旁觀的態度,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從中取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成語的出處
11樓:匿名使用者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成語的出處:《戰國策·燕策二》 》:「 趙 且伐 燕 , 蘇代 為 燕 謂 惠王 曰:
『今者臣來,過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 趙 且伐 燕 , 燕 趙 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 秦 之為漁父也。』」後遂以「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12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策燕策二》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惠王曰:"今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 。
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3樓:哀煙昂戌
河蚌剛剛爬上河灘張開殼兒晒太陽,一隻鷸鳥撲過來啄它的肉。蚌靈敏地合擾自己堅硬的殼,把鷸鳥尖尖的長嘴緊緊夾住。鷸對蚌說: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晒死。」蚌也對鷸說:「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餓死!
」鷸和蚌誰也不肯讓誰。結果都被漁夫毫不費力地抓住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說明: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當勾心鬥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
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鑽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成語的出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這個成語出自哪裡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成語的出處 戰國策 燕策二 趙 且伐 燕 蘇代 為 燕 謂 惠王 曰 今者臣來,過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 趙 且伐 燕 燕 趙 久相支,以弊大眾,臣...
鷸蚌相爭告訴我們的道理,鷸蚌相爭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鷸蚌相爭告訴的道理 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一味的相互爭奪,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最後一無所獲。鷸蚌相爭的意思 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出處 戰國策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 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
鷸蚌相爭的鷸是什麼,蚌是什麼鷸蚌相爭鷸和蚌分別代表指什麼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例 句肅清日寇吾儕事,笑列侯。和董必武同志七絕 之三典 故趙國準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 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晒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