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年少無知的我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
但這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
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裡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
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
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裡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捨。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作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裡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裡巡找,知從**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裡拿著筷子在菜盤裡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
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裡夾菜時,手裡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裡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
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
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裡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10、當眾上香:
則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北京的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裡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為北京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
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北京人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
其方向為先東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將起筷子,嘴裡同時說自己該死。
以上所說的十二種筷子的禁忌,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應當注意的,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過對一雙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夠讓人們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積澱。
2樓:匿名使用者
吃鈑時筷子不能與碗發出響聲;不能左手拿一隻、右手拿一隻;用筷子夾菜時,不能把菜翻來履去;不能把筷子叼在觜上;在鈑桌上,忌用筷指點別人,特別是長輩。還有拿筷子的時候手要放在筷子的中間偏上一點,不要太靠下也不要太靠上。把筷子隨便一扔是對其他人的不尊敬。
3樓:匿名使用者
①筷子的用法。筷子雖然用起來簡單、方便,但也有很多規矩。比如:
不能舉著筷子和別人說話,說話時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將筷子並齊放在飯碗旁邊。不能用筷子去推飯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饅頭或別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諱還有:
忌舔筷——不要用舌頭去舔筷子上的附著物;忌迷筷——舉著筷子卻不知道夾什麼,在菜碟間來回遊移。更不能用筷子撥盤子裡的菜。忌淚筷——夾菜時滴滴噠噠流著菜汁。
應該拿著小碟,先把菜夾到小碟裡再端過來。忌移筷--剛夾了這盤裡的菜,又去夾那盤裡的菜,應該吃完之後再夾另一盤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對主人的不尊重。
另外,筷子通常應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時如需臨時離開,應把筷子輕輕放在桌子上碗的旁邊,切不可插在飯碗裡。現在有些宴席實行公筷母匙,那麼,你就要記住不能用個人獨用的筷子湯匙給別人夾菜舀湯。
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廳都為顧客準備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後,你才可以取出平鋪在腿上,動作要小,不要像鬥牛似的在空中抖開。餐巾很大時可以疊起來使用,不要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
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來印一印嘴脣,不能拿整塊餐巾擦臉、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來擦餐具。如果你是暫時離開座位,請將餐巾疊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將餐巾疊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萬別揉成一團「棄」在那兒,好像一朵被你摧殘過的花朵。
③一般餐桌上會為每位用餐者準備茶水飲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飲料酒水在右側,飲用時儘量不要用錯。④作為主人(特別是陪同人員),宴會進行期間可能為客人斟酒上菜,應該從客人左側上菜,從客人右側斟酒。
如果他是不自覺的把筷子扔了,也不要埋怨,誰都有不小心的時候……
4樓:半坡
不自覺的把筷子扔了?那叫丟,不叫扔。
扔筷子是一種極度不禮貌的行為,是一種挑釁行為,隨之會站起來對峙,辱罵,甚至大打出手。
扔筷子是極度不滿或是氣憤的表現。
小孩扔,以上說法全部收回。
飯桌上筷子禮儀有哪些?
5樓:遺落長安的繁華
1,握筷子的姿勢要規範,中指尖接觸點在筷子的中部,太高、太低或變換指法(如:夾菜時食指指向客人)都不規範。
2,不得在菜餚上亂揮動筷子。
3,不要用筷子穿刺菜餚。
5,不要將筷子 含在口中。
6,不要讓菜湯滴下來。
7,不要用筷子去攪動菜。
8,不要把筷子當牙籤。
9,不要用筷子指點別人。
10,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用筷子的十二種忌諱
1、三長兩短:將長短不齊的筷子放在桌子上。因為人們習慣將「三長兩短」代表「死亡」。
2、仙人指路:即用大姆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在北京人眼裡這叫「罵大街」。
3、品箸留聲: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來回嘬,並不時的發出絲絲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缺少家教的做法。
4、擊盞敲盅: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
5、執箸巡城:手裡拿著筷子,旁若無人,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裡巡找。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
6、迷箸刨墳:手裡拿著筷子像盜墓刨墳的一般在菜盤裡不住的扒拉。這種做法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
7、淚箸遺珠: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裡夾菜時,將菜湯流落到其他菜裡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
8、顛倒乾坤: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裡的菜品,這被認為是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10、當眾上香:
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這會被人視為大不敬,因為中國人的傳統只有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
11、叉十字: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北京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
12、落地驚神: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中國人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
6樓:匿名使用者
飯桌上的禮儀 董文申
飯桌上的文化,就是「飲饌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會、經濟、習慣、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飯桌文化,眾多家族在飯饌方式上有「家宴」、「賓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己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賓宴是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飯。老北京飯桌上各種禮儀十分講究,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折射出老北京的價值觀念,自覺或不自覺地構築了具有「禮」、「孝」、「德」、「教」為內容的飯桌文化。
「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
因此,就形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擇、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間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
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擇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內容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著客人面教訓自己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
二祖母說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著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著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
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溫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著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通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知道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在禮、孝、德、教的影響下,孩子們養成了較好的飲食習慣,進而形成了禮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為、教重繼承的飯桌文化,而這些,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個縮影。
看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飯桌上哪些行為能夠看出?
1 吃飯姿勢,吃飯時候有沒有做端正也是判斷孩子有沒有教養的標準之一 2 夾菜的習慣,如果孩子飯桌上習慣性的翻菜或者弄得到處都是的話就很沒教養 3 吃完飯是否打招呼,吃完飯準備下桌應該和長輩打招呼,這樣顯得你很有教養。摔筷子,摔碗,把東西吃得一團糟,不尊重長輩,飯粒滴得到處都是,還大聲說話,大聲吵鬧。...
殉情是一種愚蠢行為嗎?還是一種對感情的忠貞
殉情更多的表示含義,體現了現實社會的殘酷和淒涼,迫於無奈的人們,為了反抗世俗的種種阻礙,義無反顧的演繹出一個個愛情悲劇。每個人都有選擇愛與被愛的權利,但對錯與否,卻非一時半刻所能說清。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看,他或許覺得這樣做也值得一試,畢竟人生也似一個賭場,在沒有蓋棺定論之前,或許對錯還不一定。殉情的...
這是一種什麼狗,狗是一種什麼動物
一隻小土狗,俗稱四眼狗,現在很少了,二十年前農村全養這種狗!據觀察可知,這是一條華夏帝王犬,灰黑的毛髮,炯炯有神的眼神。這隻狗不簡單。狗狗乖乖的,很是卡哇伊,中華田園犬。名副其實。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我只是在湊字數。狗狗實在是太比特幣了。根據我的觀察,這項我們中華田園犬。就是俗稱的笨狗子,是很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