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清明特點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

2021-03-04 03:51:58 字數 5353 閱讀 6102

1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樂圖資料

竭誠為您提供優質文件/雙擊可除二十四節氣特點篇一: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立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驚蟄:

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春分:

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清明:

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穀雨: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小滿:

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芒種: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

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夏至: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大暑:

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立秋:

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處暑:「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

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白露: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寒露:

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

2樓:傻子歡兒

清明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演變為民間節日的節氣,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因清明時節民間多有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紀念和娛樂活動,這天還被稱為掃墓節、踏青節、柳節等~

清明由來

1清明的由來

從氣象學角度來講,太陽到達黃經15°時,這天即為清明。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據傳最早始於帝王「墓祭」之禮,民間效仿之,並傳承至今。最早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因兩節相近,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歲時百問》一書對「清明」二字作如下解釋: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歲至此時,往往意味著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

而西漢時期《淮南子•天文訓》中則從另一角度詮釋了清明:「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2清明的氣候特徵

清明,清潔而明淨,雨量逐漸增加,氣溫也持續上升,雨後的天空常常可以見到彩虹。不過此時「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氣候特徵卻僅屬於江南,黃淮平原以北,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較少,並且乾燥多風,所以此時北方多發沙塵天氣。

3清明日期計算公式: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4.

81,20世紀=5.59    舉例說明:2023年清明日期=[18×.

0.2422+4.81]-[18/4]=9-4=5,4月5日是清明。

end清明風俗1掃墓

清明節相傳便是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古人尤敬先人,寒食禁火,都吃冷食,東漢到南北朝時,屢禁屢興,唐朝之後,雖寒食節漸被清明節取代,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卻是一直流傳至今,每到清明時節,人們還保留著上墳除草,擺上貢品,燒紙獻花的習俗,藉以緬懷先人。2牽鉤

所謂牽鉤,就是拔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軍中,後來在民間流傳。到了唐朝時,唐玄宗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之後,拔河這項運動才漸漸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3蹴鞠

蹴鞠,早起的足球,據說是黃帝發明,用來訓練士卒,蹴,自然是用腳踢,而鞠則是一種用毛塞緊皮革的球體。民間無戰馬,自然只能踢球,軍中及貴族子弟則多喜歡打馬球,馬球,就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尤為盛行,古籍古畫中多有記載。

4盪鞦韆

現今公園中常見的鞦韆,在古代中國卻是清明節習俗,最早的時候不叫鞦韆,而是叫「千秋」,後來為了避諱才改為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還可以培養勇氣,增強膽氣,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5踏青

舊時清明節曾被稱為踏青節,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的男女擇偶制度,歷朝歷代多有踏青習俗,只時節略有不同,及至隋唐時期,人們在掃墓的同時,也多伴以踏青遊樂活動,延至宋明清,都是借清明掃墓時進行踏青活動,遊覽自然界的一篇大好春光~

6放風箏

放風箏是人們所喜愛的一項活動,古時候還能看得見璀璨星光的人們與今天的我們不同,城裡處處是燈光,而古人不僅喜歡白天放,還喜歡晚上在風箏下掛上彩色小燈籠,風箏掛在空時就像閃閃的星光。也有人喜歡剪斷風箏線,任由它們隨風漂流,藉以祈福。

end清明美食1青團

青團是江南一帶特有的清明傳統點心,也是當地人用來祭祖的必備食品。青團用一種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便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通常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包餡時,可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餡心放入團坯制好後,將它們上籠蒸熟,便大功告成了。

2清明螺

螺螄四季都能吃到,但以清明前後的最好,因為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過去買不起鵝的人家,下河塘摸一盆螺螄,用清水養兩天,夾去尾端,簡單烹飪就是一道好菜~

3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家家戶戶都會磨糯米粉,採「清明草」(又稱鼠麴草)或艾葉洗淨搗爛,然後和以糯米粉,餡各有不同,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有白蘿蔔絲春筍的,有薰肥腸拌芥菜末的。清明果的形狀有些像餃子,但是味道可不一樣~4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都有清明節吃饊子的食俗,饊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稱為「寒具」,是寒食節禁火時候的吃食,作為古時候的「快餐」傳承至今。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而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饊子層疊陳列,色澤黃亮,香脆可口,也可泡著吃,是不可多得的小零食~

end清明養生

宜晚睡早起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應當「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否則「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清明時節養生應晚睡早起,否則就會傷害肝氣,到了夏天還會因為身體虛寒而出現病變。所以說清明養生應順應生髮舒暢的特點,這裡說的晚睡早起只是相對而言,可不是讓人熬夜哦~

不可多吃發物

中醫認為,清明是人之陽氣生髮的難得時段,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所謂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從而引發疾病。

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所謂發物,就是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如雞、筍、芋頭、鵝、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莧菜等。

注意防病

清明時節多踏青遊春者,乍暖還寒之際,細菌、病毒滋生,如果此時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症狀。再加上掃墓緬懷先人,容易鬱積不良情緒,導致疾病,應注意調節身心。

另外,外出遊玩之際,還需注意防過敏,尤其花粉過敏者出門應避免接觸過敏源,可戴上口罩,飲食上也應注意防過敏;外出還需注意春天裡滋生的昆蟲蟄咬和草木劃傷等。end

3樓:主人望龜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踏青、掃墓之外,在歷史發展中還吸收了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

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白晝逐漸變長,氣溫回暖,人體血液代謝旺盛。

雨水:降水增多,氣溫回升快容易導致春困。驚蟄:天氣回暖,雨水增多,氣候變化大。

春分:晝夜平分,氣候溫暖潮溼,關節炎進入多發期。

清明:氣溫回暖,陽氣升騰,高血壓進入多發期。穀雨:氣候以晴暖為主,早晚時冷時熱,易發生神經痛。

立夏:連續五天日均氣溫達22度以上標誌著夏季到來。小滿:氣溫明顯升高,氣候潮溼容易發生**病。芒種:天氣溼熱,是一年中人最懶散的時候。

夏至: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最旺,適合**冬季疾病。小暑:熱浪襲人,時有暴雨光顧,消化道疾病多發。

大暑:酷熱多雨,容易中暑,暑熱夾溼常使人食慾不振。

立秋:氣候漸變,人體仍感覺燥熱難忍。處暑:暑熱餘威明顯,但氣溫開始慢慢轉涼。

白露:暑氣漸消,白天氣溫適宜,夜間氣溫較低。秋分:逐漸晝短夜長,每場秋雨都會帶來明顯降溫。寒露:熱冷交替明顯,人體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霜降:天氣時有反覆,人體逐漸感覺季節的肅殺和蕭瑟。立冬:氣溫迅速下降,人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熱能來維持體溫。

小雪:天氣常是陰冷晦暗,抑鬱症病情容易加重。

大雪:氣溫持續降低,哮喘進入高發期。

冬至:冷空氣活動頻繁,人體陰氣較重。小寒:常有寒潮暴發,會帶來劇烈降溫,易發生凍瘡。大寒:冷空氣刺骨,氣候相當寒冷,心血管疾病高發。

5樓:何雨軒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春天的開始是節氣。

雨水:每年2月19日或20日,當冬天開始春天,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增加,但冷空氣活動仍然非常頻繁。

驚蟄:每年3月5日或6日,指冬眠土壤中的冬眠生物。高溫前後,氣溫和風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春分:每年3月20日或21日,太陽直接在赤道上照耀,幾乎晝夜不變。越冬作物將在中國廣大地區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氣溫升高,天氣變暖。

穀雨:每年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有利於糧食生長。

立夏:每年五六日,萬物生長繁茂。

小滿: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小麥等夏糧開始灌漿,但還沒有成熟。

芒種:每年6月5日或6日,當太陽移動到75度黃色時。小麥和其他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集種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陽光直接照射到北迴歸線,出現在34度;北到北,太陽長到太陽的長度,陰影短到34度;因此,34和34;夏至和夏至;。

小暑:每年7月7日或8日,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炎熱的季節。

大暑:每年7月22日或23日,中高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但也有異常年份。

立秋:每年8月7日或8日,草和樹開始收割。

處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意味著「34」;「結束」和「34」;是夏季炎熱的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由於秋收,降水非常有價值。

白露:每年9月7日或8日,由於太陽直接向南移動,氣溫迅速下降,天氣涼爽,夜間接近地面的水汽是由植被上的白露構成的,因此名為「34」;「bailu」和「34」;

秋分:每年9月23日或24日,陽光直射點返回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此時,太陽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變冷了,露水也變冷了。它被稱為「寒露風」。

霜降:每年10月23日或24日,集水區的第一個霜降期通常在10月下旬,此時正好是霜降季節。霜凍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害。

請問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指立春 春雨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指春季的開始。春雨 指的是雨水量漸增。驚蟄 指喚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 春...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 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 黃道 也稱 日道 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

二十四節氣對聯,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對聯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廿四節氣歌 立 春北陸辭寒暑 東皇告協風。柳條漏洩傳春早 梅萼芳菲得氣先。太昊司權,寒收北陸 勾芒布令,春迓東郊。月動游塵,風消積雪 寒收北陸,氣轉東郊。春 分三春過半 百刻平分。採雲母石 奉延壽齋。立 夏銜杯傾綠蟻 煮豆愛青蠶。晨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