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潛川
對,僧人分兩種,一種是固定住在寺院的僧人,就是你說的「住寺僧人」(「僧侶」這個說法佛教界不認同),也有個更簡單的稱呼叫「常住」;一種就是雲遊前來臨時入住的僧人,成為「掛單僧人」。
我是寺院常住的僧人。我不想在這寺院住了,想到別的寺院去。。主持沒給我,到**去要?
2樓:每日修一善
現在的寺院與古時候不太一樣。古代的僧人,到十方任何寺院都可以常住修行,任何寺院都收留。但現在僧人離開自己出家的寺院,到別的寺院只能暫住。所以有2點建議:
讓自己寺院的住持出面協調,寺院住持一般可以做到讓自己寺院的僧人到其他關聯的寺院常住修行。
做一個遊方僧人,每到一個寺院,就掛單暫住,也可以託缽雲遊。只不過這種修行會很苦行。
3樓:悲歡小龍女
你這個說法我不贊成,為什麼非要當主持呢?那是自己的。道行不夠。你還沒有真正參透佛緣,一切隨緣,隨緣才自在快活。
中國歷史上是什麼時候規定佛教僧侶必須居住在寺廟裡的,還有是具體制定各種相關戒律的
4樓:無盡意
佛教在東漢,由皇帝派遣特使,從西域禮請到我國,由摩騰,竺法蘭兩位大師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洛陽白馬寺開始譯經工作。佛教的僧侶制度,是由中國的兩位在佛教史上了不起的高僧奠定的,所謂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
5樓:匿名使用者
自從佛法
傳到中國,就是這樣的。當然也有一些出家人,隱居深山的現象。佛法講的是佛法僧。
佛指的是世尊釋迦牟尼佛,廣義也指一切諸佛。法是指佛陀說是法。僧是弘揚佛法的專門團體,為僧團。
除此以外,沒有出家的人,我們一般叫在家居士。是**信徒。
出家人,在佛法裡也叫比丘(男眾),比丘尼(女眾)。在家居士,也叫優婆塞(男眾),優婆夷(女眾)。
佛法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真正修習佛法的人,不會有排斥他說的行為。也不會排斥別人宣傳耶和華。
都不必要。在我們這個世間,有釋迦牟尼佛來傳法,有老子傳法,有空子來傳法,有耶穌也來傳法。講的都是大同小異的。
世尊,講到佛位之法。老子講到聲聞緣覺位。孔子講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法。耶穌講到天界的法。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世尊講的佛法是博士位。老子的道家之法為碩士位。耶穌講的是大學的法。而孔子講的儒家之法,那是做人的基礎知識。就要想我們一直到高中的義務教育。
你能佔到博士位,說碩士如何,大學如何嗎?耶穌同樣是,看到眾生苦難,發起慈悲心。願一切受苦眾生進入天界,享受天倫之樂。都是大善知識。學佛者,不可無視眾生。
6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時候開始必須居住在寺廟裡(有這個規定麼?居士不也可以?) 有的話也絕對是東漢後 而僧侶的度牒始於南北朝 沒有國家認可合法身份也就無所謂居住寺廟的管理制度 所以只能推測是南北朝 而魏晉佛教大興地位崇高 就算沒人規定要住寺廟 肯定巴不得住寺廟吧
有記載的戒律:東晉時,道安確立佛教戒規 後面還有不斷追加完善
詳見下文:
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是洛陽白馬寺,據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七年),天竺僧人迦葉摩騰、竺法蘭初自西域以白馬馱經東來,舍經於鴻臚寺,遂以寺為名,創白馬寺,為中國佛寺之始。
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漢地的兩漢之際,雖然有不少印度或西域的高僧來到漢地傳教,漢人也開始有人出家為僧,還畢竟數量不多,相對穩定和組織化的僧團還沒有出現,所以在管理組織的規制上未能系統化,較為雜亂。當時傳譯過來的經典也很有限,加上律典傳入的滯後,當時的僧團是以不完備的佛制戒律來進行自我規範的。三國前,大多數佛教僧人仍遵守佛教古規,不蓄資財,靠乞食而生,有「胡乞」之稱。
魏晉時期,漢人出家已經合法,本土僧侶漸漸多了起來,出現了不少以一位或幾位高僧為中心,以一寺院為基礎的較為典型的僧團,其中影響最大的有佛圖澄僧團、道安僧團、羅什僧團、慧遠僧團等。但因三藏中之律典傳入仍然不多,當時仍無完備的律典可供遵循。許多高僧都曾為此努力,其中的道安和慧遠兩位高僧的貢獻尤為引入矚目。
道安大師是兩晉之際著名的高僧和僧團領袖,他針對當時漢地戒律很不完備的情況,參照已有的戒律結合當時僧團的狀況,一方面他採取「沙門以釋為姓」的措施使僧團更加統一和凝聚,一方面積極搜尋和譯傳律典,制定「僧尼軌範」來加強僧團的自治。
宋代贊寧法師《大宋僧史略》卷中載:
晉道安法師傷戒律之未全,痛威儀之多缺,故彌縫其缺,埭堰其流,立三例以命章,使一時而生信:
一、行香定座上講,
二、六時禮懺,
三、布薩等法。過逾此法者,則別立遮防。
國家還用度牒、戒牒制度對佛教僧侶進行管理,以此對僧尼人數及質量等進行控制。僧尼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確的身份證明,可以得到**的保障,同時還可以免除地稅徭役。一般認為度牒制度的施行始於南北朝時期,一直延續到清代前期才廢止。
佛教的戒律傳入中國後,也有變化。天竺僧人原來只是剃髮、行乞、披黃衣等。漢僧最初也只剃髮而已,公元三世紀中葉,戒律正式譯成漢文,開始有受比丘戒的僧人,約四世紀時開始有受比丘尼戒的尼姑。
東晉時,道安確立佛教戒規,規定中國僧尼不再姓父姓,而改姓釋。公元六世紀時,梁武帝又下令不許僧尼吃葷。到了唐代,禪宗僧人懷海制定了《禪門規式》,被稱為《百丈清規》,對禪寺規定了一整套戒律。
佛教戒律因物件不同而不同,不出家的男女信徒稱居士,要遵守五戒:⑴不殺生;⑵不偷盜;⑶不邪淫;⑷不妄語;⑸不飲酒。未正式受戒的出家人稱沙彌、沙彌尼(女),要遵守十戒:
⑴不殺生;⑵不偷盜;⑶不邪淫;⑷不妄語;⑸不飲酒;⑹不塗飾香發;⑺不歌舞觀聽;⑻不坐高廣大床;⑼不非時食;⑽不蓄金銀財寶。正式受戒的僧人,有二百五十條戒律;而正式受戒的尼姑有三百四十八條戒律,叫作具足戒。
我是一名出家僧人,因為常年在紹興出家,住在**的寺院裡,出家八年了,想找一個一個沒有出家僧人的小寺
7樓:但盡凡情
首先,沒有出家人的寺院意味著無法做佛事,那麼寺廟的生存是個問題!鄉下小廟的香火錢以及居士們的供養可能只夠養活你自己,可如你所言,寺廟裡沒有別的和尚只有你,那麼廟裡的一切開銷你都得去打理,廟裡的電費、水費、維修費等一切日常支出,錢哪來?其次,如果是那種有廟主(在家人),而只是你一個僧人在那裡的話,那麼一般會牽扯到一個管理上的問題,因為寺廟涉及到錢財、涉及到廟產,凡事跟這些扯上關係都是很麻煩的!
再者,這也對你沒有好處,所謂「君子慎獨」,說明人在大眾中是比較能管得住自己的,而在只有自己的場合是容易鬆散的,你自己出家八年了見過很多和尚應該知道,小廟裡出來的**是比較隨便的,而大廟裡的**作息做事等都很有規律很有章法!最後,你自己獨居的目的是為何?要知道,和尚自己住一個廟,周圍都是居士,你整天都是圍著居士轉(不然你無法生存),你這輩子將無大出息!
就連高僧大德都要保持和白衣居士們的距離,控制與他們往來的次數,整天圍著居士們轉,你沒有任何時間修行,你的佛教知識也不會進步,反而,由於大家都恭敬你讚歎你,使你慢慢變得得少為足、自以為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僧人離開僧團而自己獨居的,一般要麼是已經精通了佛教理論,可以引導自己進行實修的;要麼,是自己個性強烈,無法跟僧眾相處,自己偏安一隅的;要麼,就是自己無法服從寺廟裡的規矩,想自己做主,弄個精舍或小廟,所謂佔山為王!無論哪一點,要麼是自己很優秀,要麼是自己完全不夠優秀!
你自己仔細思量!
8樓:wz半夏紀戀
我來回答,有我們這裡就有,不知道你願不願意來,
9樓:匿名使用者
來河南,南陽市鎮平縣陽安寺
10樓:匿名使用者
出不出家世間就這樣……
11樓:匿名使用者
緣起緣滅,沒有法緣,找也沒用,住不久的。你發願度哪一方眾生,哪一方眾生的法緣成熟了,不用你找,自然有人來找你。隨緣,不攀緣。
如果硬去攀緣,搞不好就不是法緣了,就可能成了孽緣了。關於法緣,眾生那邊是一方面,你這邊怎麼也得成就法身,智慧通達無礙,有資格**了,才能出去,教化一方。如果能得語言般若,文字般若就很好。
要不然,你講的津津有味,居士聽的昏昏欲睡,也是沒有什麼裨益。要能深入淺出,老頭老太太聽得懂,願意聽,能解決居士的煩惱和生死根本問題的時候,你的法緣自然就起來了
若非如此,就是給你蓋一間富麗堂皇的大廟,你離開師傅,沒人指導,修行不成就還沒什麼,要是誤導了眾生,等同於毀人法身慧命,罪過可就大了。吃十方供養和這比都不算什麼。今生不了道,披毛戴甲還啊
12樓:**座釋果明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姥橋鎮聯合有寺院
13樓:無傷羽佳
頂禮僧寶!建議去終南山
14樓:匿名使用者
山東臨沂這裡請真心出家**做主持常住,目前淨土法門為主,有要來的打**13573912020張居士,阿彌陀佛!!!
寺院裡和尚的住宅區叫什麼
15樓:樂觀小山
僧寮;寺剎、僧寺、精舍、僧伽藍、佛剎、禪房、寺院等。
一、精舍
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講學的學社,後來也指出家人修煉的場所為精舍,現在精舍多指都市人修身養性、追求人生真諦而求學的地方。
二、僧寺
佛教寺院。
出處:《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三節:「 劉勰 自二十
三、四歲起,即寓居在僧寺鑽研佛學「。譯文:劉勰自二十
三、四歲起就開始寄居住在佛教寺院鑽研佛學。
三、佛剎
佛剎,是漢語詞彙,出自《贊佛文》,解釋為佛土。佛教謂佛陀所居住或應化的種種國土。
四、僧伽藍
僧伽藍:梵名 samgharama,是許多僧人所住之處,亦即中國佛教的寺院。
五、寺剎
寺剎為寺院之別稱。古老之寺院稱古剎;禪宗之寺院稱禪剎;廣為世人所知之寺院、大叢林,稱為名剎、巨剎等。
六、禪房
禪房,指 佛教寺院建築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靜修居住、講經誦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七、寺院
寺院指供奉佛菩薩的廟宇場所,有時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寺院是出家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是佛教信徒頂禮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眾修行的所在,後來逐步發展為具有多種綜合功能的建築群。
寺院最早起源於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時代,最初稱寺院為「精舍」,例如設於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與舍衛城的只園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於當時精舍大都建築在都城郊外幽靜的林地,故又稱「蘭若」,意即寂靜之處;又稱「伽藍」,意指僧眾所居的園林。
16樓:南淵
寺院裡僧人居住的地方叫——「僧寮」
如果是寺院的住持所住的地方,就叫——「方丈」(意為方丈之室,後來用這個房間的名稱指代寺院的住持)
17樓:匿名使用者
和尚的住宅叫僧寮。禪宗坐禪的地方叫禪房。和尚經常唸經的地方叫唸佛堂。居士在寺院中居住的房間叫居士寮
18樓:匿名使用者
和尚住的地方叫禪房寺院為佛寺之通稱,乃安置佛像並供僧尼止住以修行佛道之處所。又稱寺。有各種異稱,如寺剎、僧寺、精舍、道場、僧伽藍、佛剎、梵剎、蘭若、叢林、栴檀林、檀林、紺園等。
據《大宋僧史略》捲上——「創造伽藍條」所載,我國寺之名稱,源於官方所設以接待四方賓客之鴻臚寺為館(鴻臚寺為古代**部門的名稱負責接待外國賓客、使臣等,類似今天的***);最初西域高僧東來中國後,多先以鴻臚寺為館驛,再移住他處,後遂稱僧尼所住之處為寺。 又所謂『院』,原意為周圍有垣,轉稱為周垣或指有迴廊之建築物,或指官舍。至唐代,因敕建大慈恩寺作翻經院,成為佛教建築物稱『院』之濫觴。
至唐末,稱佛寺為院者甚多,宋代官立之大寺,亦多稱為院。 我國有僧寺之始,一般均謂溯自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造立之白馬寺
窮死了,啥都沒有,是不是這輩子這社會註定孤獨一生了
上天對每人都是公平的,它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開啟一扇窗。無論多麼糟糕的東西,世界都為其預留了位置。相信雨點不會僅僅落在你一個人的屋頂之上。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總有屬於你的角落。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事無絕對,誰知道明天會怎樣?但是我知道再這樣整天怨天尤人的話是改變...
怎麼會突然下「太陽雪」,是不是有啥預兆啊
太陽雪是一種自然現象,就是在大晴天的時候出著太陽下著雪。太陽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冷空氣影響形成降雪,同時高層雲不足以遮住太陽,於是出現一邊下雪一邊出太陽的天氣現象。專家解讀 太陽雪 其實很正常,是冷暖氣團區域性交匯的結果。據安徽省氣象臺專家解釋,大晴天下雪是一種北方特有的天氣現象,氣象學稱之為 太陽...
科目一考過後是給簽字單子嗎?沒考過是不是啥都沒有
考過之後必須得簽字,簽字的那個單子就是考試成績合格單。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裡的規定如下 每個科目的考試成績單應當有申請人和考試員的簽名。未簽名的不得核發機動車駕駛證。根據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考試內容包括駕車理論基礎 道路安全法律法規 地方性法規等相關知識。考試形式為上機考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