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神祕火車頭
祭天需要選擇「國內」最高的山,而在魯國境內,最高的山就是泰山,所以泰山就成了祭天之地。漸漸地泰山因此在中國文化中就佔了一席之地,被譽為「五嶽之尊」,成為儒教的聖山。
在這種文化和時代背景下,春秋時期的諸國君主便命人在泰山頂上築起圓形地壇,作為祭祀天神的場所,稱為「封」;又在泰山腳下築起方形祭壇,作為祭祀地神的場所,稱為「禪」,合稱「封禪」。
君主們到泰山封禪,其目的是祈求天地保佑,年歲豐登,國家太平,君權安穩。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後,這一文化被延續下來,所以秦始皇也成為第一個到泰山「封禪」的皇帝。
此後,「封禪大典」逐漸演變為最高階別的國家禮儀,除了祭祀天地外,還先後加入了狩獵、遊覽、儀仗巡遊、歌舞表演等,以至封禪大典的規模成了國家強盛的標誌。從此,泰山在皇家儀式中的地位變得崇高無比,各朝皇帝想要成就一番都會親臨泰山,舉行規模巨集大的封禪儀式,以求得到百姓的支援。
2樓:相忘於江湖
封禪(fēng shàn),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
其實本意是向天乞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也有個別皇帝去嵩山的,如武則天。原因是近。
3樓:匿名使用者
1、古代只有有功德的帝王,在天下太平的時候才可以來泰山封禪,據說有72位帝王曾經來過泰山封禪,但真正記入史冊的只有秦以後得12位帝王,古代的帝王來泰山是為了宣揚自己的功德,揚名顯號,****的,所以來泰山封禪就成為了歷代帝王的追求,因為這意味著自己有功德,自己的統治使天下安定,所以當年沒有功德的宋真宗假借天書也要來泰山封禪,他要通過封禪來證明自己是一位成功的帝王,其實就是虛榮心在作祟,。
2、根據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的記載,泰山位於東方,是萬物的發祥地,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有了神聖的地位,而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兼管人們的社會地位,貧富貴賤,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歷代帝王紛紛來祭祀泰山神,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功歸於天地,來答謝泰山神靈的,同時也希望泰山神與自己一起坐鎮,一起來治理天下。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你說的祭祀大概指的是封禪吧。 這是由泰山的特殊位置和悠久文化所決定的。其一,古人崇拜東方、蒼天、太陽、高山,而泰山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高的山,在那裡既能第一時間看到太陽升起,也便於皇帝與天近距離的溝通;其二,泰山地處黃河流域下游,這一帶在遠古相對比較發達,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古代皇帝通過效仿先人封禪泰山,宣揚自己的豐功偉業,塑造自己的光輝形象,提升自己的歷史份量。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用《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後經司馬遷確認,有十二位遠古帝王曾先後封禪泰山,他們是:
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對此,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書虛》中也有記載:「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
」可見,早在遠古時期,泰山封禪就已經成為聖明帝王所必須舉行的國家大典。這些遠古帝王,要麼是華夏祖先,要麼是明君賢主,都為中華民族做出過卓越貢獻。在後來的皇帝們看來,能夠重溫遠古帝王的光輝歷程,能夠在泰山封禪方面與之並駕齊驅,絕對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
封禪活動是封建帝王為了鞏固皇權、統一思想、****的一種政治手段,歷代帝王通過封禪、朝拜、祭祀泰山,無不是藉此樹立自己的至尊地位,證明自己的橫空出世,鞏固自己的封建統治。正是由於歷朝歷代帝王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才使泰山封禪在中國封建王朝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政治象徵作用,併成為每一位皇帝畢生追求的大事。殘暴的秦二世胡亥,妄圖通過此舉親身體驗父親當年的威風,挽回國家敗落的頹勢,結果還是因為自身無道,最終成為亡國之君。
相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加泰山封禪,卻照樣能夠成為「千古一帝」。其實,真正的有德之君是不需要這種勞民傷財的「噱頭」的。
5樓:天機一鼎策
五嶽」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他們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國人論風光,必曰三山五嶽。 「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記 秦始皇本紀」載:
「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是蘇東坡所謂「東方雲海空復空,群山出沒空明中」的「仙蹟」;而「五嶽」則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他們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雖然五嶽不是我國最高峻的山嶺,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顯得格外險峻了。「詩經」中有「泰山岩巖,魯邦所瞻」、「嵩高維嶽,駿極於天」等詩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嶽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而泰山作為五嶽之首,理所當然的也就成了那些帝王們****的好地方了!!
6樓:金葵花金
應該是因為泰山比較高吧,而且泰山相傳很靈驗的。
7樓:姑蘇慕容琅
封禪,是很多帝王繼承大位之後都要做的事。有的帝王,在即位之後,會去n個山到處封禪,泰山封禪的帝王,有一些名氣比較大,慢慢的就演變成一個必須去的地方,這個就像是品牌文化意義,泰山,就是封禪史上的名牌效應
8樓:凌步天歌
秦始皇去了,誰讓他是第一個君主集權的皇帝呢,所以後來大家都跟風
泰山為什麼是歷代帝王封禪之地?
9樓:匿名使用者
泰山在五嶽中名聲最著,其原因亦與秦漢之際開始的封禪活動有關。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禪是一種祭祀性的禮儀活動,「封」是在泰山上堆土為壇,在壇上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禪」是在泰山下掃除一片淨土,在淨土上祭祀土神,報答后土的功績。
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於是,凡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於天;然後,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樑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這就是歷代帝王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歷代帝王封禪泰山活動,有其開始和發展的過程。封禪泰山,大約可溯源於原始人群對自然山川的崇拜。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東漢哲學家王充在他的《論衡·書虛》中也說:
「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紛紛湮滅者,不可勝數。」司馬遷從《管子》中找到名字的是十二位,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
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是傳說中的人物。《尚書·舜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後。」所謂「巡狩」是指遊牧民的巡行狩獵。「柴」,燒柴火。
「望」,是一種祭祀形式。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崇拜,與後世有目的的神道設教,告成功於天,以強調帝王統治權力的禮儀活動,有明顯區別。封禪和朝拜泰山,載入史冊的是從秦始皇開始,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記功。
其中漢武帝七次東巡登封。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禪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後改為祭祀。
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頂。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其統治,而泰山又因封禪告祭被抬到與天相齊的神聖高度。一座自然山嶽,受到文明大國的歷代最高統治者親臨封禪祭祀,並延續數千年之久,幾乎貫穿整個封建社會,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精神文化現象
10樓:匿名使用者
泰山在五嶽中名聲最著,其原因亦與秦漢之際開始的封禪活動有關。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禪是一種祭祀性的禮儀活動,「封」是在泰山上堆土為壇,在壇上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禪」是在泰山下掃除一片淨土,在淨土上祭祀土神,報答后土的功績。
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於是,凡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於天;然後,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樑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這就是歷代帝王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歷代帝王封禪泰山活動,有其開始和發展的過程。封禪泰山,大約可溯源於原始人群對自然山川的崇拜。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東漢哲學家王充在他的《論衡·書虛》中也說:
「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紛紛湮滅者,不可勝數。」司馬遷從《管子》中找到名字的是十二位,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
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是傳說中的人物。《尚書·舜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後。」所謂「巡狩」是指遊牧民的巡行狩獵。「柴」,燒柴火。
「望」,是一種祭祀形式。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崇拜,與後世有目的的神道設教,告成功於天,以強調帝王統治權力的禮儀活動,有明顯區別。封禪和朝拜泰山,載入史冊的是從秦始皇開始,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記功。
其中漢武帝七次東巡登封。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禪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後改為祭祀。
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頂。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其統治,而泰山又因封禪告祭被抬到與天相齊的神聖高度。一座自然山嶽,受到文明大國的歷代最高統治者親臨封禪祭祀,並延續數千年之久,幾乎貫穿整個封建社會,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精神文化現象
趙國的歷代帝王,趙國有哪些皇帝?
前437年,晉哀公去世,其子晉幽公繼位,對趙 魏 韓已毫無權威。前403年 周威烈王23年,即晉烈公17年 周王室正式承認韓 趙 魏三家為諸侯,與晉侯並列。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的 資治通鑑 認為戰國時代由此開始 初命晉大夫魏斯 趙籍 韓虔為諸侯。趙烈侯 趙籍 前408年 前400年 前403年被周威烈王...
《歷代帝王圖》和《步輦圖》的作者是
閻立bai本 601 673年 唐代雍州萬年du人,隋代畫家zhi閻毗之子,閻立德之dao弟。唐太宗專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 屬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 車馬 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步輦圖 是以貞觀十五年 641年 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
歷代帝王登基初期,身邊都有輔政大臣嗎
從中國歷史上來看,幼主與輔政大臣之間基本上是一對政治上的矛盾體。兒童皇帝作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卻沒有實際的決斷能力和才華,離不開一些老臣子的幫助,實際的權力基本掌握在輔政大臣手中。一般來說,輔政大臣是老皇帝用慣了的人,資歷才幹都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關鍵是品德。在老皇帝的權力威望之下,這些臣子小心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