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如夢令和一剪梅寫作背景李清照一剪梅和如夢令的寫作背景

2021-05-16 20:55:33 字數 5371 閱讀 1226

1樓:清茶半盞

1、《一剪梅》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2、《如夢令》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3、《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5、《一剪梅》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6、《如夢令》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7、作者簡介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2023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2樓:白白乖乖

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絡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這首詞在黃升《花菴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記》說:

「易安結褵(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

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蓆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樑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讚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划著小船去遊玩。「輕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她的神態、舉動。

「輕」,寫手腳動作的輕捷靈敏,表現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 「獨」字就是迴應上句的「輕」字,點明瞭下闋「愁」字的癥結。

「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致的遊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雲中誰寄錦書來?

」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的外在表現。 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

「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

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佇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

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

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

「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絕唱。

總之,《一剪梅》筆調清新,風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了她的心情,顯示著她的形象特徵。詞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3樓:月亮女神達芙妮

如夢令當時的背景是在李清照19歲20歲的少女時代。

一剪梅是趙明誠出差在外時寫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時候寫的然後就跟隨皇上去逃亡了

李清照一剪梅和如夢令的寫作背景

5樓:亦夢之城

1、《一剪梅》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2、《如夢令》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3、《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5、《一剪梅》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6、《如夢令》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7、作者簡介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2023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6樓:匿名使用者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記》卷中對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有過一段記載:「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今人王仲聞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則指出:

「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傢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生,無負笈遠遊事。此則所云,顯非事實。」(第25頁)王說甚是。

這首詞肯定不會寫於新婚後不久。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的前六年時間,兩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後來近十年時間又一起屏居山東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歲左右,趙明誠起復再次出來做官,兩人才有了分手離別的時候,這首詞應該作於這一段時間。

婚後,李清照與趙明誠志趣相投,相互愛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們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丈夫外出做官,分離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李清照還是無法忍受離別所帶來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將這種情感淋漓盡至地傾吐到這首作品之中。

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就為相思懷人設定了一個悽豔哀婉的場景:色彩鮮豔、氣味芳香的紅色荷花已經凋零殆盡,坐在精美的竹蓆上可以感覺到秋的涼意。秋的蕭瑟枯萎,叫離人更難以抵禦相思愁緒的侵襲,這秋涼,甚至一直穿透離人的心扉。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曹丕《燕歌行》),自古以來,冷落的秋天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傷懷人的環境。在這樣的季節裡,丈夫隻身赴任,將自己留在家中,離別的愁苦意緒就時時湧上心頭。「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暗含對輕易別離、獨自登程的怨苦之意。

為生計、前程奔波,離家為官,這在普通夫妻之間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還是一件為家庭帶來光明前景的令人高興的事情。對丈夫一腔深情的李清照卻並不注重光宗耀祖或丈夫的前程,在乎的只是夫妻的恩愛。所以,她才會埋怨丈夫的輕易離別,將自己獨自留在家中。

這種埋怨是沒有道理的,正是詞人這無理的埋怨,才透露出夫妻之間的深厚情感。既然離別已經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李清照只能盼望著早日重聚。「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三句,充滿著熱切的期待之情。自從夫妻分手之後,李清照經常翹首遙望「雲中」。其間,或許也有「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之類的誤會,有滿懷的希望和時時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堅信丈夫對自己的愛情,堅信丈夫牽掛自己如同自己對他的思念。

當「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時候,大雁會捎來丈夫的書信,夫妻團圓的日子便指日可待。這種期待與自信,是對丈夫的深情眷戀,是對美滿婚姻的最好回味,是對未來生活的無限希望。李清照在古代社會裡是幸運的,她有了一位心愛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滿的婚姻。

甚至是分手之後牽腸掛肚的思戀,也令人羨慕不已。

下片寫別後的相思,脫口而出,自然感人。「花自飄零水自流」,寫別離已成事實,令人深感無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飄零、隨著流水消逝而去一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詞人感覺到一種「長恨此身非我有」的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悲苦。

況且,舜華轉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時光呢?詞人不禁為此長長嘆息。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對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謂「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對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於是,這種戀情別思就再也沒有辦法排解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說明詞人不堪相思的折磨,也曾做過多種努力,想把自己從痛苦中擺脫出來。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歸之失敗,表面上眉頭雖然舒來了,但心頭的愁結依然如故。相思之情從外在的「眉頭」深入到內心的深處,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解脫了。李清照註定要在相思愁苦中煎熬下去,一直等到丈夫歸來的那一天。

這首詞集中抒發了作者對丈夫的深摯情感,吐露了不忍離別之情以及別後的相思之苦,將一位沉湎於夫妻恩愛中獨守空閨備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畫得細膩入微。作品的語言自然流暢,清麗俊爽,明白的敘述中包孕了無盡的情思。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簡短一點李清照《一剪梅》賞析簡短一點

賞析 此詞起句 紅藕香殘玉簟秋 領起了全篇。上半句的 紅藕香殘 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的 玉簟秋 寫室內之物,對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是 已涼天氣未寒時 韓偓 已涼 全句的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了詞人情懷。花開花落,不但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 枕蓆生涼,不但是...

古詩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煉字分析與藝術手法整理要超

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詞的起句 紅藕香殘玉簟秋 領起全篇,上半句 紅藕香殘 寫戶外之景,下半句 玉簟秋 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

火速 高分跪求李清照《一剪梅》中移情入景的表現手法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的這首 一剪梅 讓人浮想聯翩。此情此景,突然覺得和現實生活有了關聯。一妙齡女子,鍾愛著她的心上之人,期盼著能有書信寄到,以解她的相思之苦,結果是落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