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高蹺,一作腳把,亦稱柳木腿等,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它是城鄉民眾自娛自樂的保留節目,每於民間社火、花會中出演。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
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北方演出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
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有扮演傳統戲中角色的,也有驚險的翻身動作。
有單人表演,也有集體對舞,踩在高蹺上的舞者,既滑稽又驚險,引得人們翹首仰望,歡聲雷動。
關於踩高蹺的由來,民間傳說及古籍記載各異。一說走高蹺是禦敵取勝的高將軍的創造。相傳,有一年,胡兵攻佔了甘州,朝廷聞訊,令一位姓高的將軍掛帥出征。
高將軍帶兵趕到甘州時,胡兵已把護城河上的橋拆了,使部隊無法攻進城去。一天傍晚,高將軍走出軍營,突然從正在河邊覓食的大雁的腿上受到啟發,回營後叫人砍來許多柳木棒,令將士們綁在腿上練習走路。第二天深夜,將士們踩著高高的柳木棒,過了護城河,乘胡兵不備,一舉收復甘州城。
天亮後,高將軍與部下踩著柳木棒舉行入城儀式,以慶賀勝利。此後,每逢慶賀的日子,老百姓也學樣踩起了柳木棒。因這玩藝兒是高將軍發明的,人們就叫它「高蹺」,以此紀念高將軍。
其實,有關高蹺的表演,在《列子·說符》中就已有記載:春秋時,宋國有個叫蘭子的人把兩根比自己身體長一倍的木棍綁在雙腿上,為宋元公作疾走如飛的表演,手上同時又舞弄七把劍。由此可見,當時踩高蹺的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以此推算踩高蹺的歷史,至少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時間了。
踩高蹺究竟是以何為動因而發明出來的呢?有人認為是對神話傳說中殊方異人的模仿。《山海經·海外西經》載:
「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腳。」郭璞注:
「國在赤水東也。……此人腳過三丈也。」類似的記載。
又見於同書《大荒西經》。據此推測,初民因物質生產方式的制約,產生了期望雙腿加長,便於下海捕魚的幻想。但也有人以腿加長而手不加長,仍無法捕撈為由,對此表示質疑。
此外,還有人提出踩高蹺源於先民採集果實的技能或原始宗教表演的假設,然而這兩種假設在後世的勞動形式中都沒有切近的痕跡可尋,所以也難為公論所接受。
近年來,隨著傳統的「社火」、「花會」活動的恢復和民俗旅遊業的發展,踩高蹺這項古老的民間遊藝又見活躍,可是它的「根」究竟在哪兒。卻始終是一個謎。
2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於生活,高蹺最早是一種生活用具,後來逐漸變成民俗文化。所以,一切關於高蹺起源的民俗文化或神話傳說都不靠譜。高蹺真正的起源是我們的祖先用來通過泥濘的道路的。
古時候沒有膠鞋,又沒有很好的路面。一下雨就道路泥濘,雨後還要晒一晒路面才能硬化,所以我們的祖先想出踩高蹺的辦法。後來隨著生產資料和生產力的提高,高蹺逐漸失去了實用性,只留在了民俗文化表演中
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友情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友情,什麼是親情。
愛是包容而不是放縱 愛是關懷而不是寵愛 愛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單相思 愛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真正的愛情並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愛的人彼此心靈的相互契合 是為了讓對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獻 這份愛不僅溫潤著他們自己,也同樣溫潤著那些世俗的心真正的愛情,是在能愛的時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愛情,是在無...
什麼是醜?什麼是美什麼是美什麼是醜
美與醜是審美文化的積澱,無所謂美,無所謂醜,人們推崇的就是美,相反就是醜。賈平凹說 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他說的是一塊石頭,挺有哲理,是不錯的。但對於一個人,就不適用了,人的美醜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對普通的人來講,外表或許有美醜,但絕大部分的人外表都一般,並沒有很醜或者很美。對美醜,每個人的看法也很...
什麼是理性,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自由,什麼是信仰
首先,聖經是沒變化過的,現在的聖 經的版本和幾十年前出土的一千多年前的聖經完全一致的,這點你可以百多的到。第二,進化論是很符合理性的,希特勒的那本書 我的奮鬥 裡面的思想完全就是這種弱肉強食的思想,他認為猶太人是劣等名族,他在推進世界的進步,他在改善人類的基因,因為他是高貴的日耳曼民族,猶太人是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