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餘、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2樓:培養歪脖樹
第一人稱:吾.餘 予.愚.禺.鄙人.不才.小可.在下.朕.孤.寡人.哀家......
第二人稱:汝,子,君,卿.閣下.足下.先生........
3樓:孟凡萌
僅列出一些書面的吧。
第一人稱:
常見:餘、吾、我(書面上用的不多)
臣子對君王:臣
君王:朕
諸侯:孤
已婚婦女:妾
平輩間:弟
寡婦:未亡人
第二人稱:
汝、爾(略含輕蔑之意)
敬稱:君、卿、子、公(僅限男性)
至於「灑家、俺、寡人、奴家」之類多隻在口語中出現。
4樓:樓蘭蘭紅紅
第一人稱:吾 予 鄙人
第二人稱:汝 君 閣下
所有文言文中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
5樓:葉康翡翠
第一人稱:吾.餘 予.愚.禺.鄙人.不才.小可.在下.朕.孤.寡人.哀家......
第二人稱:汝,子,君,卿.閣下.足下.先生........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稱:臣、某、吾.餘 予.愚.鄙人.不才.小可.在下.朕.孤.寡人.哀家
第二人稱:賢,汝,子,君,卿.閣下.足下.先生
7樓:_楓
第一人稱代詞. 吾、我、予、餘、朕、孤、寡人、臣、僕、妾
第二人稱代詞. 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
語文中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分別指的是什麼
8樓:小小小白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二人稱:你、你們。第三人稱:除「我,我們,你,你們」的其他主語。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餘」「予」等,還有帝王專稱「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的」「我們」「我們的」。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常用「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她」「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擴充套件資料:
古漢語人稱代詞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等,如: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啟予足,啟予手。《論語·泰伯》
①我、予(餘)都可作主、賓、定語。
②「吾」可以作主語、定語,但一般不作賓語。如:今者吾哀我。《莊子·齊物論》
③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如:居則曰:「不吾知也」《論語·先進》
④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⑤「朕」先秦時意同「我」,秦朝後,是皇帝自稱。
2、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如: 五侯九伯,女實徵之,以夾輔周室。
《左傳·齊桓公伐楚》;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先進》;吾語若。《莊子·人間世》;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
《論語·微子》;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漢書·項藉傳》
①它們可作主、定、賓語。
② 「而、乃」只作定語,一般也不用作主語,且絕不用作賓語。
3、第三人稱代詞:其、之,「其」字一般用作定語,「之」字一般用作賓語,第三人稱不用做主語,如: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子·逍遙遊》;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9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稱是指自己的代詞 如"我" ,"我們"
第二人稱是指你談話時在場的別人的代詞 如"你" ,"你們"
第三人稱是指你談論的不在現場的人稱代詞 如"他", "她" ,"他們"
10樓:熱心網友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二人稱:你、你們;第三人稱:他、她、它、他們
11樓:鹿邑浮生如夢
第一人稱:我
第二人稱:你
第三人稱:他
12樓:5句太危險了
第一人稱:我(用於自己)、你(用於對方)第二人稱:您(用於對長輩的稱呼)第三人稱:它(用於表明不是人的東西)
第二人稱代詞在文言文中有哪些
13樓:文以立仁
文言文中第二人稱代詞:汝,爾,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如:
1、甚矣,汝之不惠。
2、爾安敢輕吾射?
3、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6、君與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與俱來。」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
11、願諸君勿復言。
12、卿太重,將非鬼也。
14樓:逢炫明鏡未
第一人稱代詞有「吾、我、予(餘)」等。
第二人稱代詞有「女(汝)、爾、若、而、乃」等。
第三人稱代詞有(上古漢語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彼、之、其」等。
文言文閱讀中第二人稱的詞語有哪些
15樓:我是老夫子
文言文中第二人稱
一、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汝」、「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53165女」、「爾」、「若」、「而」、「乃」。
1、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2、女:用法同「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4、若: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而:古同「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6、乃:可譯作「你」、「你的」。
例:誰謂乃公勇者?(《史記·淮南衡山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注:女(汝)、爾、若可以作主語、定語、賓語。而、乃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7、君:
8、子:在古代專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相對而言,稱「君」比較寬泛。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9、乃:可譯作「你」、「你的」。
二、尊稱代替第二人稱,主要有「公」、「卿」、「君」、「子」、「足下」。但尊稱不是代詞,而是名詞。
1、卿:可譯作「你」、「您」。
例: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除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
2、君:尊稱,可譯作「你」、「您」。
例: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鵲見蔡桓公》);
3、子:可譯作「你」、「您」。
例:富者曰:「子何恃而往?」(《為學》)
4、公:尊稱,可譯作「你們」,「公」後加「等」表示複數。
例: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陳涉世家》)
5、卿:可譯作「你」,表示尊敬或愛意。
例: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資治通鑑》)
6、足下:可譯作「你們」。
例: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16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代詞有「爾」「
bai汝(女)du」「乃」「zhi而」「若」「戎」
,「汝(dao女)」「乃版」是殷商甲骨文裡就權有的,「爾」「而」「若」「戎」是西周以後才出現的,其中「戎」只見於《詩經》,可能與第一人稱代詞「吾」「昂」一樣來自周人的母語。和第一人稱代詞一樣,第二人稱代詞「爾」「汝(女)」「而」「乃」之間也有表義差異。「爾」與「我」配對,是第二人稱代詞的通稱形式。
春秋時期諸侯會盟時用「爾」稱代對方,用「我」稱代己方。
「汝(女)」與「餘(予)」配對,是賤稱形式,含有鄙賤的意義。罵人或很不客氣的時候用它稱代對方。
「乃」與「朕」配對,是尊稱形式,含有尊敬的意義,提到對方祖先或對方的功勳時多用它來稱代對方,所以「乃」常作領屬性定語。
「而」表示親密的意義,常來稱代關係親近的人。
「若」在先秦文獻裡比較少見,《莊子》和漢代的《史記》裡用得較多,可能是「汝(女)」字的一個變體。
17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人稱:汝,爾,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版
2、爾安敢輕吾射?權
3、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6、君與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與俱來。」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
11、願諸君勿復言。
12、卿太重,將非鬼也。——jing海rui寧
小說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能否同時出現
可以同時出現,不過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寫 的時候,要把握好 中人物的性格,心態描寫等,一般來說,用第一人稱寫 的難度較大,目前的 一般都以第三人稱進行塑造 一般現在都不寫 這兩種的 都是第三人稱 寫 時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能同時出現在文章了嗎?如果可以的話這樣好嗎?如若文章過渡自然,或是分視角寫作,或...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各有什麼作用
這裡需指出的是 第二人稱很少用,這種寫法像是 我 向 你 訴說衷腸,一下子把 我 與 你 的距離拉近了,也把讀者和主人公的距離拉近了。讀時令人倍感親切,例如 柯巖 你在 第二人稱在表現情感方面的震撼力是不容忽視的,但一般說來,第二人稱受敘述角度,敘述人的口氣以及聽話人的範圍的侷限,一般人極難駕馭所以...
英語中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第三人稱的主格 賓格形式是什麼
你好,很榮欣為你解答 第一人稱主格i we 賓格me us第二人稱主格you 賓格you第三人稱主格he she it 賓格him her its 希望對你有幫助 稱呼 主格 賓格 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我 i me mine 我們 we us ours 你 you you yours 你們 you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