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解釋,故事,出處。(至少)謝謝

2021-04-16 14:37:24 字數 5895 閱讀 2875

1樓:漂亮小芭比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走出山谷。

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裡。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

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

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成語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成語釋義「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

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

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

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

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鉅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

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一諾千金

出處:《史記·季布來佈列傳》得**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釋義:「諾」,許諾,諾言。一句許諾就價值千金。比喻說話算數,講信用。

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後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

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藉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

「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樑、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裡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

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2樓:匿名使用者

1、滄海桑田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成語故事和解釋還有造句。(5個)

3樓:讀家貝兒

(一)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指到邯鄲去學走路的步法。後人用邯鄲學步的意思和故事來比喻模仿別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忘掉了。

學習外國經驗,不能邯鄲學步,連我們自己成功的經驗都丟了。

(二)驚弓之鳥:

從前,有一位名叫更贏的人,他是一位有名的神箭手。有一天,他陪魏王在後花園裡喝酒,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贏對魏王說:「我為大王表演一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

」魏王搖頭笑笑:「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嗎?」更贏說:

「能。」

過了沒有多久,一隻孤雁從東方徐徐飛來,更贏擺好姿式,拉滿弓弦,虛射一箭,雁應聲而落。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驚歎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

」更贏於下弓解釋說:「這是一隻有隱傷的鳥,聽見絃聲驚悖而下落的,並非我的技術高明!」魏王更納悶了:

「大雁在天空中飛,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隱傷?」更贏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淒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到絃聲,就猛一下子搧動翅膀往高處飛,瞬間就牽動舊的創傷,疼得使它跌落下來。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三)退避三舍 :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

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我們班的母老虎來了,我們立刻退避三舍.

(四)拾人牙慧: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並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並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於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隻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

「康伯連我牙齒後面的汙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寫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五)南轅北轍:

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鄲。季樑聽到這個訊息後,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沒換,頭上的灰也沒去掉,就去見魏王, 季樑對為魏王說:「今天我在來此的路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那人告訴我說:

「我想要去楚國。」我問他:「楚國在南方,為什麼要朝北走?

」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

「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說:「我的路費多著呢。

」我又跟他說:「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

「不要緊,我的馬伕很會趕車。」趕路的這些條件越好,就離楚國越遠。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業,時時想在天下取得威信。

(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去攻打邯鄲,來使土地擴充,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就離建立王業越遠啊。

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你想這六條要求,與**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什麼和議可言。

關於狗的成語故事 至少 ,關於狗的成語故事 至少三個

成語 狗尾續貂 拼音 g u w i x di o 解釋 續 連線。晉代皇帝的侍從 用作帽子的裝飾。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后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成語故事 晉武帝司馬炎兼併了魏 蜀 吳三國,建立了統一的晉朝以後,把家族子弟分封各地為王,企圖鞏固晉王朝的統治。結果事與願違,諸...

成語 道貌岸然 的出處和涵義 謝謝

形容神態嚴肅,貶義,表示故作正經,表裡不一。出處不詳 請說出5個和 道貌岸然 類似含義的成語。裝模作樣,裝腔作勢,拿腔拿調,一本正經,表裡不一,故做正經,正襟危坐 和 道貌岸然 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哪些?道貌岸然的成語圖 冰雪聰明 成語解釋 拼音 b ng xu c ng m ng 釋義 比喻人聰明非凡...

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語,至少10對,並解釋

十全十美,完美無缺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剛愎自用,我行我素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居高臨下,高高在上 千鈞一髮,危在旦夕 一心一意,專心致志 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津津有味,興致勃勃 味同嚼蠟,索然無味 1,不計其數 數不勝數 沒法計算數目,形容極多.2,不近人情 不近情理 不合乎人的常情.3,不經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