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度鍍
余光中先生不幸逝世,世人悲痛。他的名作《鄉愁》再一次被提起,在網上瘋傳。這一首看似非常簡單淺顯的詩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愛,那麼深入人心,讓人感動呢?
我覺得這裡面既有詩歌本身的原因,又有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
第一個原因,《鄉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有普遍意義的母題之一:思鄉。
所謂母題,就是人類共有的,古今中外都適用的一種文學主題,或者說情感方式。
在古代,由於交通不發達,通訊不發達,思鄉的主題表現得尤為強烈。一旦出門在外,就很不容易與家裡取得聯絡,很不容易回到家鄉。所以就特別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
表現這一母題的詩歌,在歷朝歷代都是汗牛充棟,也都很感人。
其二,所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不管是神話還是現實,人類都是從泥土中來的。故土是人類夢想開始的地方,也是人類最後的歸屬。而思鄉,表現的正是一種迴歸故土的情感。
其三,現代人的交通通訊都很發達了,感覺似乎「思鄉」不再那麼強烈了。其實不然,現代人更缺乏「故鄉」。由於現代人大量住在城市裡面,與泥土隔絕,根本就連「故鄉」都沒有,所以現代人「思鄉」更強烈。
現在很多鄉村打造,口號都是「記得住鄉愁」,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原因,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表達的是中國海峽兩岸長期隔絕,急需統一這一巨集大的政治主題。
在中國,從古至今,統一永遠是中國人最共同的,最迫切的願望。因為歷史的原因,海峽兩岸隔絕了。作為出生在大陸的余光中等一大批老一輩臺灣人來說,大陸就是他們的故鄉夢。
他們表達鄉愁,除了希望能夠回到故土以外,更多的是希望海峽兩岸能夠實現統一。所以在那個年代,這首詩歌感動了很多人。
現在海峽兩岸雖然已不再那麼隔絕,交通通訊也變得很容易了,但是人們發現,臺灣一些年輕人的心已經變了,他們已經沒有再把大陸作為他們的故土。臺灣甚至有一些獨派,改教材,改稱謂,特意取締年輕人心中的鄉愁意識。這是一件讓人非常焦慮的事情,所以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在這個時代,再一次體現了它的重要意義。
第三個原因,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之所以深入人心,還在於它有一個非常明朗的簡單的結構。
古代的詩歌,之所以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就在於這些詩歌內容短小,結構簡單,富有韻律,平白如話,內涵深刻。這幾個條件非常重要。這樣的詩歌,就容易進入教材,就適合給孩子們讀,因此傳播的範圍就廣。
李白的《靜夜思》,差不多算是古代詩歌中影響最大的一首了,就是因為它具有以上幾個特點。順便說一句,李白的《靜夜思》,也是表達「思鄉」這一母體的。
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也是具有這些特點的一首很漂亮的詩歌。他表達了巨集大的主題,思想非常深刻。同時它的結構又很簡單,很適合進入教材,很孩子們記誦。
另外,它又具有**美,旋律美,適合譜成歌曲傳唱。所有這些特點,都是這首名作能夠產生廣泛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可以預見,就算一千年以後,這首詩依然會被人記住。
余光中的鄉愁為什麼寫的那麼好呢~
2樓:匿名使用者
《鄉愁》這首bai詩,我們能感到du詩人餘光zhi中心靈深處一個執著的主導情感—dao—對中回
華民族歷史文答化的認同感
「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鄉愁》裡,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的?
作者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裡,「鄉愁」分別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對應物上,這樣,詩人的鄉愁就不至於無所依附。
3樓:匿名使用者
小時候bai
鄉愁是一枚小du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zhi頭dao
長大後鄉愁是回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答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是余光中所寫下的詩,同樣也是由楊弦演唱的民歌。他是一首充滿了無盡哀愁的民歌,余光中將所有的思鄉情緒除了以詩的形式來表達之外,楊弦更將他思鄉的情懷以曲調的方式詮釋。鄉愁的編曲加上胡琴的聲音讓**的曲調走向哀傷的情境,連沒有受過特別**訓練的人也可以輕易的聽出來歌中所欲表達的意境。
雖然多數民歌都是吉他加上口琴的伴奏,就可以窺見美式的搖滾民謠影響我們的民歌甚深。
余光中的鄉愁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
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第二小節:成年後,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
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
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
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5樓:匿名使用者
從21歲負笈漂泊臺島,到小樓孤燈下懷鄉的呢喃,直到往來於兩岸間的探親、觀光、交流,縈繞在我心頭的仍舊是揮之不去的鄉愁。」談到作品中永恆的懷鄉情結和心路歷程時他說,「不過我慢慢意識到,我的鄉愁現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在內的整個中國的眷戀。」
60年代起余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其中便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白髮蓋著黑土,在最美最母親的國土。」回憶起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的情景,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似乎又在感念著當時的憂傷氛圍。他說:
「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6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在臺灣寫的,他很想念新中國,他很想回去
什麼造成了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造成了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 現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 約北緯4度至南緯4度,西經150度至90度之間 幅度數千公里的海水帶的異常增溫現象。原來,太平洋洋麵並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於強勁的東南信風向西北橫掃,將海水也由東南向西推動,結果是位於澳大利亞附近的洋麵要比南美地區的洋麵高出約50釐米。與此同時,南美...
余光中的鄉愁閱讀答案1 什麼是鄉愁?是人把鄉愁比作了什麼
1 深切思念家鄉的憂傷的心情。詩人把鄉愁比作郵票 船票 墳墓和海峽。2 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一,渴望臺灣早日迴歸祖國的強烈願望。1 對故鄉強烈的思念情緒 2 渴望統一和團結的強烈願望 1 對故鄉強烈的思念情緒,比作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2 渴望統一和團結的強烈願望 a...
余光中的詩歌,余光中《給母親的詩》的原文是什麼?
等你,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