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確認下對方是否過得比自己好
2樓:手機使用者
唉,還不是之前的時候中國窮,吃不起飯,在當時人們生活水平低下,糧食緊缺的情況下,生存是人們頭等大事兒,見面就先問這個,慢慢的就延續下來了。
3樓:影子
這是典型的為了緩解尷尬而沒話找話,要不見了面大眼瞪小眼的,那場面多奇怪啊。問了這個還能再聊兩句。
4樓:暗受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這句話就是一句禮貌的問候,用這句話開頭更能拉近人與人之前的距離,覺得老祖宗們很厲害。
5樓:強妍容
這句話很親切啊,像是朋友之前隨便聊家常似的,我就挺喜歡見了面這麼打招呼的,一點都不生疏的樣子。
6樓:8045滅韓諭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候語習慣吧,英語國家就喜歡問天氣來打招呼。而「你吃了嗎」一定是幾千年前老祖宗就用這種方式來問候,然後傳承至今的。
7樓:王倩
其實就是為了怕見面沒得聊、避免尷尬吧,見面之後說什麼話都是一樣的效果,就是問個好而已。
8樓:峰佘無敵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飯比天都大。所以這句話就能涵蓋所有的問候語,簡潔明瞭。
9樓:知87253鉤撤
聽爺爺奶奶說的,那個時候窮啊,大部分人還都是飽一頓餓一頓的,「你吃了嗎」那時候不只是打招呼,可能也是真的想詢問下對方吃過飯了沒。
10樓:手機使用者
我認為一開始這是人們邀請對方來做客吃飯的用語,後來用著用著就跑偏了。不管什麼場合都用這句話問候,那就約定俗成吧。
11樓:知哥49826晃蹦
因為只有吃飽了才能有力氣談事,人的需求是個金字塔型的,而吃飯是最低層,即最基礎的。如果這個問題都沒有解決,也就不用談別的需求了。
為什麼中國人見面總說「你吃了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吃了嗎?」是中國人相互見面打招呼的一種最常用的語言。為什麼用這句話來打招呼?
過去,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那時,人們經常想的是能不能頓頓有飯吃,人們之間互相最關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飯的問題。因此,人們在互相見面時最常詢問的就是:
吃過飯沒有。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吃了嗎?」競成了見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語。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不斷髮展,這種習慣正逐漸被一些世界通用的禮貌用語所取代。
13樓:準婆婆
過去的人都是餓肚子啊,能吃飽多幸福呀!
所以才有「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吃飯了嗎?可能是最淳樸的問候。
14樓:
可能是以前人生活不好 ,經常吃不飽飯 ,所以見面要問問
1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中國人愛關心人,擔心你沒有吃飯,怕你餓肚子,所以才說「你吃了嗎」,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禮儀之邦的關愛情懷。
16樓:匿名使用者
被省略的後半句是:沒吃一起。確定一下如果吃了,大家聊一下天也不擔心影響別人吃飯
17樓:易逝古人心
不見得吧,那得是剛過飯點才問,其他時間幾乎沒有問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 過去,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很多人食不果腹
,衣不遮體。那時,人們經常想的是能不能頓頓有飯吃,人們之間互相最關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飯的問題。因此,人們在互相見面時最常詢問的就是:
吃過飯沒有。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吃了嗎?」競成了見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語。
19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北京 而且還得是老北京才這麼說 你還見過中國有其他地方這麼跟人打招呼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古代吃不上飯,吃飯是一天中的頭等大事
2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吃貨朋友千千萬,總有一個會點讚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的一種禮節,寒暄問好,中國受孔子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含蓄
23樓:c你過來呀
不見面也可以說你吃了嗎?
24樓:匿名使用者
問候語,跟你好一個性質。
2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是一箇中國人的禮貌用語
26樓:沐英唯禎
這只是人們之間見面所擁有的一句問候語,處於一種禮儀性的。不一定你已吃了或者你沒吃他才說這個話。
27樓:漏點窩
在古代的時候,百姓因為家裡窮,有時候會吃不上飯,所以在當時人們的心中能吃飽飯是一種幸福的表現,表明家裡有餘糧,衣食無憂,見面說「你吃了嗎」是一種祝福。
28樓:匿名使用者
「吃了嗎」原意:以北京地區為代表的問候語,經常用於用餐的時間相互問候,相當於「嗨」;是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的常用語!最早見於明代,據葡萄牙人克路氏記載,他當時去過中國的南部福建、廣東一帶。
據記載:「他們互相問候的話,通常說『食飯否?』意思是吃過沒有,因為他們認為現世的一切好處都取決於吃飯」從這段話中可以得出這種習俗至少在明代就存在了,可謂源遠流長。
一般回答:吃了。若回答「吃了」,則有可能被熱情的北京人民回一句「吃了再吃點」。
沒吃。若回答「沒吃」,一般情況下可能被熱情的北京回一句「我這吃來吧,剛得了。」但此話切不可當真,因為此話是客套話,不具實際意義。
在極少數情況下(比如電影)才會出現「沒吃,沒吃回家吃去吧!」。所以在沒吃的情況下一般說:
「沒呢,這就去。」
希望此回答能幫助到您!
29樓:那個女孩的書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百姓能否填飽肚子更是檢驗皇帝的硬性指標。不論古代,就拿近代來講,我們的饑荒有很多很多,飢餓的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沒有徹底離去。所以,痛苦的記憶讓人們對有沒有吃飯很在乎,一句吃了嗎,盡顯傳統與記憶。
3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風俗啊,每個地方都 有自己的風俗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見面習慣問」你吃了嗎?」
31樓:騎著蝸牛趕集
「吃了嗎?
抄」是中國人相互見面打招呼bai的一種最常du用的語言。為什麼zhi用這句話來打招呼?過去,在較dao長的時期內,中國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體。
那時,人們經常想的是能不能頓頓有飯吃,人們之間互相最關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飯的問題。因此,人們在互相見面時最常詢問的就是:吃過飯沒有。
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吃了嗎?」競成了見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語。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不斷髮展,這種習慣正逐漸被一些世界通用的禮貌用語所取代。
32樓:匿名使用者
回顧以前,人們最大的問題是解決溫飽,「吃了嗎?」便成了大家時常掛在嘴邊的問候語。
33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外國人見面都好問「你好」!如果人家剛發生什麼不高興的事,你回這樣問不
是幸災樂禍嗎?答
所以說,中國人見面問候「吃過了嗎?」與外國人問「你好」都是人們見面之間的一個招呼而已,沒必要過意的深究。
如果非要說個為什麼,那有正反兩個方面的解釋:
一是顯得更關心對方,所以就用比「你好」更深入一層的關心問候,直接指向衣食住行中的吃來問。
二是舊社會,人們的吃飯問題比較嚴重,能吃上飯就算是好日子,所以就問這句話。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為什麼是「你飯吃了嗎」?
34樓:河南清明雨
這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因為窮怕了,老怕你沒飯吃,關心你。現在已不這樣了。
35樓:x血影
樓上說的對,現在打招呼都是hello啊
黑人打招呼的手勢都是什麼意思,黑人見面時打招呼的手勢
拳頭撞擊,互握手換互握拳後撞胸.問這個幹嘛啊.難道要去美國黑人區?大街上小心點.黑人見面時打招呼的手勢 握拳是打招呼,撞擊是瞭解 和我們的見了面說話打招呼一樣,他們用動作代替 撞胸是慶祝 拳頭撞擊,互握手換互握拳後撞胸 那些在電影裡出現的黑人的手勢是什麼意思?中指和無名指和攏,食指和小指 分開,指尖...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紅色,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紅色?
揭祕中國人對於紅色到底有多狂熱,就算抗擊匈奴也要穿紅色的衣服。因為中國人是拼了命才有今天的,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不知道流下了多少鮮血,中國人喜歡紅色,一方面是為了紀念這些勇敢的烈士,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國旗是紅色的 紅色是喜慶的顏色 和 血液的 顏色有關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紅色?揭祕中國人對於紅色到底...
為什麼中國人做事喜歡抱團,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抱團害別人?
團隊合作的好處還是很多的,所以才會深得大家喜歡。畢竟我們自身每個人的優勢都不一樣,總不能每個人都是全能的存在。因此才會逐漸興起了抱團的習慣。當然,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強的,這一定是一個實力十足的團隊。可是也不是每個人抱團的宗旨都是想的那麼好。有的抱團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懶得做,所以才選擇了抱團。畢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