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總結中國古代科技未能發展成為近代科學的因素?速求

2021-04-18 17:40:03 字數 4928 閱讀 7037

1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上。重實用。應用性強。但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方法上。典籍整理和經練總結。缺少實驗。使用上。缺乏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用於現實生活中

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2樓:莫冰

1、實用性:大多數是服務於農業和手工業,間接為強化大一統的君權服務。

2、經驗性: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

3、封閉性: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通的社會生產力。

4、片面性:對社會科學的研究多於自然科學

3樓:奶思呀呀

1、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在首創性、歷史連續性、全面多樣性上都是舉世矚目的。

2、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的特點。

3、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

4、與農業關係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展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又一特徵。

5、官辦為主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的另一特點。

4樓:初級提問者

簡述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 ①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在首創性、歷史連續性、全面多樣性上都是舉世矚目的

②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的特點 ③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

④與農業關係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展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又一特徵

⑤官辦為主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的另一特點

⑥適合封建政治觀念需要的科學文化在封建社會的框架內得以延續。

⑦整體觀,與西方科學注重分析不同,中國傳統科技重整合,重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結構、功能和聯絡

⑧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⑨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⑩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其顯著的優點,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這也決定了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古代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區別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科技追求的一般是個人奢華享受的極致 而西方近代科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質的適用 本質的區別是是服務物件和目的不一樣

6樓:諶育良

中國主要圍繞農業發展科技,實用性強,但理論不足,沒有發展為近代自然科學,同時兼整體性的特點;西方重實驗與理論,產生了近代自然科學。

7樓:野生牛肉丸店長

中國古代科技注重實用性和總結前人的經驗,是為了生產和鞏固統治的需要,而西方近代科學注重通過觀察和實驗,實用技術發達

中國古代從輝煌到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8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政治制度:長期的封建統治是遏制中國科技發展最主要因素 。

中國是最早進入、最後走出封建社會的國家,長期充滿弊端的封建統治嚴重製約了科技發展。中國古代科技大體可分為兩類:官用科技和民用科技。

官用科技就是皇帝召集一批有識之士在自己身邊搞所謂的科學研究為自己服務,比如北宋蘇頌發明的水運儀象臺是專門為皇帝報時用的,很多方士的職責就是在皇宮裡為皇帝研究長生不老藥,這類科學研究大多數是為了取悅於皇帝或是為了完成皇帝的任務而進行的,雖然大多數研究目的單

一、成果有限的,但像水運儀象臺之類的成就有很高的價值,而且數學和天文學的研究也有很傑出的成果,為科技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可是很多成果因掛上御用的招牌而無法及時在第一時間被百姓應用於生產實踐中,既而成了空洞的、無法進一步發展的理論。而民用科技,則是由普通百姓中對科學技術感興趣(如沈括、李時珍)或是在日常生活、勞作中積累起經驗的人(如畢昇)發展起來的,由於沒有一定的組織性、安排性,其中成果也是良莠不齊的。另外,一些科技由於只能為皇家所擁有,特別像天文學,在民間的研究被官府壓制甚至禁止,得不到發展的溫床。

再比如,古代燒製陶瓷也分官窯和民窯,官窯的技術被嚴令不準外傳,這嚴重影響了官窯與民窯之間的技術交流,進而影響了製陶業的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下,科學技術完全得不到充分的發展,總是靠著前人留下來的成果沾沾自喜甚至驕傲自滿,一代靠一代,結果只能是越靠越落後。在這樣的封建制度下,即使每朝每代都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科學家,整體上科技的發展也是深受影響的。

古代的中國就猶如一個年輕時大有作為的人,但年齡大了就不思進取,只知道去欣賞自己年輕時的豐功偉績,最後失去了抵禦外界的侵擾的能力,落得個任人宰割的悲慘下場。

二、國家政策:嚴重的「重農抑商」政策使得科技變得可有可無。

古今中外科學技術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國家政權的支援和正確的科技政策。在我國的封建社會裡, 長期的官僚制度是科學技術賴以發展繁榮的民主制度的死敵, 統治階級要求科學技術服從自己的利益, 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大量的與手工業生產發展有關而與其切身無關的科學技術就得不到重視, 甚至被遏制。例如, 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天工開物》一書, 是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總結, 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中都沒能得到重視與應用。

中國的封建社會中一直是種植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很少進行商品交換,因此不需要複雜的科技來大幅度提高生產力。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對科學技術的需求沒有西方那樣迫切,便使得先進的科學技術處於可有可無的尷尬地位。再者,到了清朝,嚴重的閉關自守、盲目自大更使得科學技術更成為了不需要的東西。當英國特使覲見乾隆皇帝, 要求通商時, 乾隆帝的答覆竟然是:

「 **物產豐盈, 無所不有, 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連林則徐在禁菸之初也認為:「 我中原數萬裡版輿, 百產豐盈, 並不藉資夷貨。

(如果中國閉關絕市)恐爾各國生計, 從此休矣。不注重商品交換就沒有提高生產的動力,也就沒有了發展科學技術的需要。抱著這樣的態度,又怎能能低下頭去向西方學習比自己更先進的技術呢?

既沒有發展的慾望, 又沒有前進的動力, 更沒有外界的刺激, 所以中國的近代科技落後於時代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三、教育體制:科舉制度的落後是科技落後的直接原因。

我國歷史上長期採用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但科舉制度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因此偏重於政治與倫理道德, 輕自然科學, 考試內容僅限於孔孟學說、儒家思想,很少涉及科學技術,這是一個極大的弊端。不把精力用在科舉考試上就不能出人投地,因此很多讀書人把畢生精力都用在了科舉考試上,又哪有心思鑽研數理化?再者,即使考取了功名,也是「八股」出來的沒有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模子」,**扛得起科研的擔子?

另一方面,考八股的都揚名顯貴,搞科學研究的即使有興趣也得不到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援,都成了窮書生,又**搞得起科學研究?這一系列原因,導致了整個國家的科研人才嚴重短缺,沒有這樣的人才,這對科技發展來說是致命的。與此同時,比起西方日益進步的教育制度, 中國曾在世界上佔有優勢的傳統科學在近代讓位於西方自然科學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西方出現了伽利略、哥白尼、牛頓、萊布尼茲時,中國出現了誰?中國的歷史悠久又怎樣,中國古代科技領先又怎樣,要比就比當前的實力。中國的科技和生產方式很長時間內沒有實質性的改進,而不發展就要被反超,這是歷史必然。

四、思維觀念:輕視科技及邏輯體系的缺乏阻礙了科技發展。

自漢武帝「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之後,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儒家重人文輕理工,重思想輕實踐,做學問的主要目的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真正推動科技發展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則「為士大夫所不恥」,所以楊振寧先生認為:「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國三個世紀抗拒西方科學思想的最大原因。

」過分的輕視使得科技的進步變得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從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可以明顯看出,大多數都是注重直觀的總結、經驗的歸納,而缺少嚴謹的思維與邏輯。這一點還體現在對科學的分類上。

以至於李約瑟先生編寫《中國科學技術史》時, 不得不採用近代科學的分類方法, 把其中有關科技的內容提取出來, 這才使世界瞭解到中國科技的巨大成就。換句話說, 我們連自己到底有些什麼成就都不知道, 還是外國人幫我們發現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發現。像沈括的《夢溪筆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孫思邈的《水經注》以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其價值固然不可忽視,但都只停留在了實踐和記錄上,沒有推理、沒有演繹,難以使思維得到質的飛躍,因而在中國《九章算術》沒有升級為《幾何原本》,天圓地方說沒有進化為日心說也不難理解了。

光搞理論固然行不通,但如果實踐和記錄了幾千年都沒在理論上上升到新的高度,就必然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西方列強能用我們發明的指南針找到我們、用我們發明的火藥開啟我們國門也不足為奇了,因為那時我們在用指南針技術製成羅盤來察看風水,用火藥做爆竹燃放出噼噼啪啪的聲響來渲染喜慶的氣氛。

五、學術氛圍:保守沉寂的學術氛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秦始皇實行的**集權**以及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學術氛圍最濃厚也是成果最豐富的百家爭鳴時代。經受了幾千年儒家文化思想薰陶的中國人,從言語、行動、學術觀點方面都小心翼翼謙虛謹慎,說不敢說,做不敢做,堅守「中庸之道」,不善於追根結底地研究,更不善於對前人的觀點有異議。在這種死氣沉沉的氛圍下,即使有所發展,也是一步一步挪動的。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代的西方的大跨步式前進,文藝復興產生了近代自然科學,啟蒙運動增強了科學的意識,而科技革命則更是將這種發展推向了高潮。另外,此時西方的大學正在迅速崛起,特別是劍橋、牛津等世界名校的建成為西方的科技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的作用。而中國呢,不但不重視向西方學習,而且僅有的幾次運動,如洋務運動,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阻撓,因而又使得知識分子變得更加沉默。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從輝煌到edcsd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重視社會科學,理科不提倡

中國近代不重視科學的直接原因

11樓:匿名使用者

兵荒馬亂生存都是問題,還有什麼精力搞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重視自然科學的發展

12樓:高音爆唱

因為被儒學打壓了,士農工商,記住一句話就行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有何特點?

1 實用性 大多數是服務於農業和手工業,間接為強化大一統的君權服務。2 經驗性 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3 封閉性 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通的社會生產力。4 片面性 對社會科學的研究多於自然科學 1 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中國古代為什麼能夠領先世界

中國古代科技最大的特點就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科技發明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科技能取得輝煌,得利於自然經濟的高度繁榮和 集權制下,朝廷能夠集中全國人力物力進行科研 比如對天文曆法的研究 1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1 先秦時期 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 記載,公元前613...

中國古代農具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業的發達與否又與農具有著直接的關係,先進的生產工具能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種類繁多的農具,並不斷改進完善,使之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的槓桿之一。從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時期到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從春秋戰國鐵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