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帶玉米排骨湯
應該用駐蘇,住和駐的區別在於,住意指居住,而駐意指住在執行職務回的地方,除了居住更強
答調在居住地履行職務,在這個語境中顯然需要強調全國政協委員的職務履行。其他比如說在四川的政協委員,也被稱為駐川全國政協委員,就是同樣的道理。
2樓:銅錢會頭目
不要聽那個人瞎說。住蘇
3樓:繾綣心絃
這個答案是不準確的。
我國政協委員是按照界別來區分的,如工商界、文藝界等;而人大專代表是按屬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4樓:為誰為誰為
1、淮海戰役:2023年11月6日至2023年1月10日,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地方部隊的配合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歷時66天,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區域內,發起了偉大的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為「徐蚌會戰」)。
戰役首殲黃伯韜兵團,繼殲黃維兵團,再殲杜聿明集團,解放軍以**13.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共計55.5萬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
2、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3、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4、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5、鉅鹿之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鉅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
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餘北上以解鉅鹿之困。
5樓:帥氣的小宇宙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官渡之
戰、赤壁之戰、牧野之戰、長勺之戰、柏舉之戰、陰晉之戰、伊闕之戰、鄢郢之戰、即墨之戰、鄗代之戰、鉅鹿之戰等等。
1、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3、長勺之戰
長勺(shuo)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戰爭中魯國「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敗了齊軍,造成中國戰爭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戰例」。曹劌論戰所敘述的原則和長勺戰例,成為中國後世「後發制人」防禦戰略思想的寶貴借鑑。
4、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5、柏舉之戰
柏舉之戰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吳**隊深入楚國,在柏舉(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內,一說湖北漢川北)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佔領楚都的遠端進攻戰。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快速取勝的成功戰例。
6樓:古湖潮林
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鉅鹿之戰、六合之戰等。
1、牧野之戰
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商朝滅亡。
2、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8月在淝水河畔。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112萬大軍。
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最後東晉獲勝。前秦戰敗後苻堅被殺,北方重新**。
3、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
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4、鉅鹿之戰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5、六合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在後周攻南唐之戰中,殿前都虞侯趙匡胤率軍打援,以少勝多,於六合擊敗南唐軍**的作戰。趙匡胤揮師奮力拚殺,終以少勝多。南唐軍喪師近5000人,餘眾爭舟渡江南逃,慌亂中又溺死甚眾,南唐精兵大損。
7樓:匿名使用者
1.鉅鹿之戰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決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
2.官渡之戰
公元200年,曹操於袁紹在官渡相遇,此次戰役雙方軍力相差懸殊,袁紹軍約11萬人,曹操軍約5萬人。雙方相差軍力在一倍以上,可曹操軍隊在戰爭中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戰爭進行了一年的時間,給曹操一統北方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3.劉仁軌白江口之戰
663年八月,唐朝與倭軍的水師,終於在白江口碰撞,本想以多欺少吃掉唐軍的倭寇水師,卻瞬間遭到了碾壓一般的打擊,這場戰鬥瞬間進入了唐軍輕鬆吊打的模式。強弩發射的大唐火箭,呼嘯在白江水面上,四百多艘倭寇戰艦陷入一片火海,一萬多倭兵當場餵了魚。
4.夷陵之戰
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打敗蜀漢軍。
5.長平之戰
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8樓:千山鳥飛絕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崖山海戰、淮海戰役等。
1、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淝水之戰
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3、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4、崖山海戰
是2023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
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5、淮海戰役
戰役於2023年11月6日開始,2023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9樓:愛笑的
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而這樣的戰役在西方卻少得可憐。比如牧野之戰、柏舉之戰、陰晉之戰、伊闕之戰、即墨之戰、鉅鹿之戰、彭城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昆陽之戰、赤亭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
一、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二、赤亭之戰
赤亭之戰是元初二年(115年),在東漢與羌人的戰爭中,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太守虞詡擊敗西羌於赤亭(今甘肅成縣西南)的著名作戰。
此戰,虞詡智謀超群,用兵靈活,在兵少勢孤的情況下,不斷地虛張聲勢,以弱示強,以強示弱迷惑敵軍,取得對數萬羌軍作戰的勝利,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戰後,虞詡於武都修築營壘180所以御羌。
三、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四、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五、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它這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商朝滅亡。故《左傳》稱:
「紂克東夷而損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