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奉文有茂春,必東耀照明。萬家發富貴,祖國定榮華。
2樓:量子國度
歡迎全世界陸姓的族人加入,凡是陸通(田通)或陸柴箐的後裔強烈歡迎,13年11月底在安徽合肥舉行世界陸氏宗親大會,有去的家門**聯絡,每年清明節我族會在古祠堂(貴州遵義)舉行清明大會
3樓:匿名使用者
起源主要有四:①顓頊後裔。《廣韻》載,顓頊後代吳回帝堯時任火神祝融,子名終,夏時住在大陸澤(今河南獲嘉一帶),後遷山西平陸,有一支在山東陵縣陸鄉建陸國,西周初年為魯國所滅,其後世子孫就以陸為姓,是為山東陸氏。
②出自媯姓。《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戰國時田完裔孫齊宣王有孫子叫通,受封於平原陸鄉(今山東平原一帶),即陸終的故地,遂以陸為氏。史稱陸氏正宗。
③出自陸渾國。《陳留風俗傳》、《風俗通義》等載,春秋時有陸渾國,公元前525年被晉國所滅,陸渾國遺民依照漢人習慣,以國為氏,以陸為姓。④出自他族。
《魏書·官氏志》載,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改鮮卑步陸孤氏為陸姓,為北人八族之一,是為河南陸姓;傳成吉思汗之孫阿里不哥行六,為避禍隱姓埋名,以排行為姓,姓陸;彝、臺灣土著、京、土家、滿、蒙等民族均有陸姓。
始祖:陸通。 遷徙:
陸姓最早發源于山東,並以此為中心向四周傳播,很早便遷居南方。史載西漢陸通後裔陸烈任吳縣(今屬江蘇)令,遷豫章(今江西南昌)都尉。其子孫留居吳縣,發展為當地大族,並尊陸烈為開基始祖。
後吳郡陸姓又分衍出穎川支、荊州支、丹徒支、樂安支、魚圻支、太尉支等,遍佈河南、湖南、江蘇、山東等地,其中穎川支發展為當地望族,尊陸閎(陸烈第十二世孫,東漢初年任穎川太守)為開基始祖。魏晉南北朝時,中原陸姓有鮮卑步陸孤氏加入,以河南洛陽為郡望,成為陸姓又一大繁衍主流。南方孫吳政權有大都督陸遜一族,南北方各地陸姓陣容都得到大規模發展,榮載史冊的陸姓名人盛出空前。
陸遜之子陸抗為孫吳鎮軍大將軍,孫輩陸機、陸雲皆西晉著名文學家,江南陸姓昌盛可見一斑。盛唐時陸姓勢力呈鞏固發展之態。據福建《雲霄縣志》所載,有陸姓將佐隨陳元光父子開漳入閩,落籍於此。
宋元至明清時,陸姓已廣佈神州,進而延伸至臺灣、新加坡等地。其分佈經數千年輾轉遷徙,無數次避禍南移,已變為典型南方姓氏。今日陸姓以江蘇、廣西、廣東、浙江、上海等省為多。
目前陸姓人口列全國第七十位。 郡望: 吳 郡 三國吳置,治今江蘇蘇州。
此支陸氏為陸通直系後裔,開山始祖為陸烈。
河南郡 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今河南洛陽東北。
潁川郡 秦置,治今河南禹州。此支陸氏為吳郡陸氏分支,開山始祖為東漢陸閎。
平原郡 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南)。
河內郡 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 堂號: 忠烈堂 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於福州。
元兵殺來的時候,陸秀夫從容拔劍將妻子、兒子驅逐下海而死,然後自己也投河自盡。
黜霸堂 漢朝時陸賈跟隨劉邦滅秦建漢。他的口才相當好,兩次出使南越。還曾寫了一本《新語》送給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河南、平原、河內、吳郡、穎川。
②自立堂號:懷忠、三德、源本、繩武、鹹秩、天隨、世德、仰賢、崇本、羲經、永言、繼述、善慶、嘉蔭、仁本、思過、中正、永福、繼志、行素、雙璧、崇本、懷橘、尊性等。 字輩:
某支陸氏字輩:應士正萬家,發興守中啟,國益維永成,遠開光明大,顯祖廣有德,學秀克必立。
江蘇吳江陸氏字輩:傳家惟孝友,華國本詩書。續輩:鼎亨延世祚,恆業守丕基。
浙江江山陸氏字輩:文韜武爵,學富才高,鳳凰來朝,德盛隆古,聰哲睿良,仁敬慈惠。恭友睦姻垂竹帛,智廉勇藝勵雍和,芳聲照曜盈宵漢,秀裔積慶綿澤長,光前裕後書可久,泰集勳名士為祥。
江蘇濱海陸氏字輩:廣求學古通今士,文有安邦治國臣。
貴州羅甸陸氏字輩:錦畢慶龍光,增強德永昌,朝廷金道義,榮躍秀林章。另一支字輩:明錦應忠培,朝廷登國智,有銀開金鳳,民華極意堆。
山東某支陸氏字輩: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仰聖昭春光。
安徽肥西陸氏字輩:傳家經倫,立建才德。
湖北大冶陸氏字輩:永正秦元,安定登保,垂隆紅才。 名人:
陸賈,漢初政論家、辭賦家。楚人,為劉邦客,有辯才。漢高帝十一年奉命使南越,說服南越王趙佗附漢稱臣,歸拜太中大夫。
惠帝時高後用事,病免家居。高後時,右丞相陳平用陸賈之策,深結太尉周勃,以挫呂安劉。漢文帝元年,再次以太中大夫職使南越,令趙佗謝稱帝犯漢之罪,長奉貢職。
有《楚漢春秋》、《新語》等。
陸遜(183-245),三國吳將領。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世江東大族,少孤。
建安九年(204)孫權召為掾屬,出為海昌縣屯田都尉,**縣令。因功授定威校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呂蒙薦為荊州督,奪荊州,升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
221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拜為大都督,率兵西擊劉備。次年六月,用火攻獲勝。加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為江陵侯。
黃龍元年(229),任上大將軍、大都護,鎮守武昌(今湖北鄂城)。赤烏七年(244),代顧雍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陸績(187-219),三國吳臣。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字公紀。六歲時見袁術於九江,懷橘遺母,時稱其孝。
後仕吳,官至鬱林太守。博學多識。通天文、歷算,著有《渾天圖》,併為《周易》及揚雄《太玄經》作注。
陸續東漢會稽吳(治今浙江紹興)人,字智初。仕郡戶曹吏,後為郡門下掾。坐楚王劉英謀反事系洛陽獄,後獲赦。
陸抗(226-274),三國吳將領。字幼節,吳縣人。陸遜次子。
遜死,率父舊部,任建成校尉,後歷任中郎將、柴桑督、北將軍、鎮東將軍。孫皓即位後,加鎮東大將軍、領益州牧。西陵督步闡叛降西晉,陸抗率兵平叛,斬步闡。
升為大司馬,領荊州牧。
陸機(261-303),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字士衡。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
陸抗子。曾官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文學上其弟陸雲合稱二陸。
太康末與陸雲入洛陽拜謁太常張華,華大為愛重。太安二年(303)成都王司馬穎舉兵伐長沙王司馬乂,陸機為前鋒都督,兵敗遭讒被殺,夷三族。陸機是西晉著名文學家,工詩擅賦,所作《文賦》為我國最早以賦體寫成的文學理論專著。
擅草書。有《陸平原集》。
陸雲(262-303),西晉文學家。字士龍。吳郡(今江蘇蘇州)人。
文學上與兄陸機並稱二陸。西晉末年官清河內史,世稱陸清河。後與陸機同時遇害。
陸雲今存有《與兄平原書》三十五篇,內有許多關於文學創作的有益見解。另存賦八篇,詩歌若干,代表作《為顧彥先贈婦》、《答張士然》等。原有集,已佚。
明人張溥輯有《陸清河集》。
陸修靜(406-477),南朝宋道士。字元德,一字見寂。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
道人。元嘉末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一帶賣藥,宋文帝請入皇宮講道,堅辭而去。曾在廬山修道。
宋泰始三年(467)奉命再至建康,在崇虛館廣為收集道家之書,並加以整理鑑別,奠定道藏基礎。撰《三洞經書目錄》,為最早的道藏書目。精象諱之學,曾與陶淵明、僧慧遠結社。
著《齋戒儀範》,道教儀式因而完備。卒諡簡寂先生。
陸探微(?-約485),南朝宋畫家。吳(今江蘇蘇州)人。
宋明帝(465-472)時常在侍從。擅人物肖像、飛禽走獸、佛教影象,多為宮廷貴族描繪肖像。畫學顧愷之,後形成筆跡周密、線條勁利風格。
又受書法家張芝一筆書影響與啟發,創一筆畫。所畫人物造型清秀,神態和藹,自然灑脫,被稱為「秀骨清像」,富有創造性和時代特徵。
陸德明(約550-630),唐經學家、訓詁學家。名元朗,字德明,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陳後主時任左常侍,隋煬帝時為國子助教,貞觀初年任國子博士,封吳縣男。
先秦經典文獻的文字和意義,幾經演變,後人理解發生困難,漢魏以來很多學者除了為古書作注以外還作音義。陸德明採集二百三十多家說法,考辨異同,寫出《經典釋文》,既是閱讀古書的工具書,又為研究音韻訓詁提供了大量寶貴材料。
陸法言(562-?),隋音韻學家。臨漳(今河北省臨漳縣)人。
名詞,以字行。其先為鮮卑族步陸孤氏。官承奉郎,因父故罷官。
隋文帝開皇初年(581)與劉臻、蕭該、嚴之推商訂體例,參酌群書,於仁壽元年(601)寫成《切韻》五卷,以平、上、去、入分韻收字,是唐宋韻書的始祖。全書現已不傳。
陸羽(733-約804),唐學者。名疾,字鴻漸、季疵,號桑寧翁、竟陵子。唐代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
幼年託身佛寺,自幼好學用功,學識淵博,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為太子太學、太常寺太祝而不就。避「安史之亂」,隱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其間親自調查和實踐,認真總結、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經驗,完成了創始之作——世界首部茶葉專著《茶經》。因此被尊為茶神和茶仙。
陸龜蒙(?-約881),唐文學家。字魯望。
蘇州(今屬江蘇)人。舉進士不中,居松江甫裡經營茶園,常泛舟太湖,自稱江湖散人。後以高士召,不赴。
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他的詩作諷刺封建**殘酷剝削人民,揭露將軍以人民生命求高功;也有一些即景抒懷的近體,情趣清高,神韻頗佳。小品文成就尤勝於其詩。
陸贄(754-805),唐臣、文學家。字敬輿。嘉興(今屬浙江)人。
大曆進士,中博學鴻詞科。授鄭縣尉。罷歸。
復以書判拔萃補渭南縣主簿,遷監察御史。德宗召為翰林學士。建中四年(783)朱泚兵變,隨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
貞元八年(792)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十一年,為裴延齡所構陷,貶忠州別駕。在郡十年,閉門避謗,考校藥方,撰《集驗方》五十卷。
諡號宣。擅駢文,尤長於奏疏。有《翰苑集》等。
陸淳(?-806),唐經學家。吳郡(今江蘇蘇州)人。
字伯衝,後改名質。官左拾遺,轉太常博士,累遷左司郎中,後改國子監博士。歷信(今江西上饒)、臺(今浙江臨海)二州刺使。
師事啖助、趙匡,傳其《春秋》學,綜合二人之說,撰《春秋集傳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傳辨疑》等,開宋儒懷疑經傳之風。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中,應禮部試,名列第一,被秦檜所黜。
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歷夔州通判、寶章閣侍制等。工詩、詞、散文。
與尤(袤)、楊(萬里)、範(成大)並稱南宋詩壇四大家。其詩表達恢復中原、統一國家的強烈願望,並抒發自己立志報國但壯志難酬的悲憤。描寫農村生活的作品,對農民的痛苦寄予深切的同情,且常與愛國精神相連繫。
其詞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特色。其文章多貫穿愛國感情,記銘序跋類,為其散文之精華。部分作品亦有消極感傷成分。
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
陸九韶,南宋學者。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字子美。
隱居不仕,講學梭山,號梭山居士。與弟九齡、九淵並稱「三陸」,主張為學應「切於日用」(主要指封建倫理實踐),和朱熹進行辯論,反對在宇宙本原「太極」上還有更高本原的「無極」之說。認定《太極圖說》非周敦頤作。
著有《梭山日記》、《梭山文集》等。
陸九齡(1132-1180),南宋學者。字子壽,學者稱復齋先生,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與陸九韶、陸九淵並稱「三陸」。
乾道進士,初授桂陽軍學教授。後歷任興**教授、全州教授,自少以聖賢為師,稍長補入郡學,獨尊程顥、程頤之說。博閱百家之書,通陰陽、星曆、五行、卜筮之說。
終生以講學著述為業。著有《復齋集》。
陸九淵(1139-1193),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子靜,號存齋。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
學者稱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崇安縣主簿,官至奉議郎知荊門軍。治學途徑與兄九韶、九齡有共同傾向,人稱三陸,以九淵影響最大。
他的心學在宋明理學中一直與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相抗衡。以心即理為其思想核心,把自然的普遍規律與封建綱常倫理合而為一,認為是人所固有的先驗意識。其心學唯心主義,到了明代又由王守仁進一步闡釋,發展成為陸王學派。
他的論學書札、講學語錄和詩文,在他死後由其子陸持之編為《象山先生全集》。
陸秀夫(1236-1279),南宋臣。字君實。宋楚州鹽城(今屬江蘇)人。
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李庭芝鎮揚州,邀陸秀夫為幕僚。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東下,揚州形勢緊張,僚屬大多逃散,陸秀夫等數人堅守本職。
李庭芝把他推薦給朝廷,乃調往臨安。太皇太后率宋恭帝
韓氏家譜輩份順序,急求韓氏家族輩分排列
天津東麗無瑕街 韓氏家普曾祖韓寶起夫人翟氏 道光3o年幸己1821在津南小韓莊遷河北十間房,今無瑕小宋 祖父韓友,韓生,韓福,長孫韓振永,韓振起,韓振財,韓振德,韓振貴,韓振祥,韓振全 字韓恩福,韓恩照,韓恩明,韓恩坡,韓恩成,韓恩起,韓恩春,韓恩洪,韓恩義,韓恩山,韓恩龍,韓恩林,韓恩亭,韓恩森,...
哈氏家族家譜,有關哈氏家族的資料
我是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廟臺鄉通豐村的哈立明,我祖父叫哈玉珍,父輩光字輩,從 來的這裡尋找族譜 哈氏家族輩分為,仲,應,進,文,朝,明,德,成,士,玉,恩,長,顯,耀,榮,芳,紹,清,維,運,景,豐,守,紀,廣,奎,振,尚,立,志,英,俊,慶,忠,良。老祖宗是哥倆,哈仲成,哈仲利,遼寧遼陽甜水是我們這...
在封建社會孔氏家族有怎樣的待遇,孔氏家族在元朝待遇怎麼樣
元朝早期漢人地位較低,不過孔氏家族是大家族 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大地主 地位不會太低。中後期儒家思想地位提升孔氏地位自然也會提高。事實上歷史上朝代交替很少會主動去傷害大家族 大地主。對地主階級傷害大的一般是農民起義。待遇應該不錯,為了收買人心,元朝做了不少面子活。孔子後人備受推崇,兩千多年一直當 大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