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元建柏
一、飼養前的準備。
將準備好的養蟲籠和扎盤,用高錳酸鉀藥液浸泡消毒後再用清水衝淨藥液,保證清潔無菌後備用。養蟲房地面、牆壁、門窗和屋頂等要用高錳酸鉀消毒,養蟲房的加溫設施消毒後安裝好備用。根據蟈蟈出孵的時間,提前加溫使養蟲房內溫溼度達到出孵若蟲的要求。
二、溫度與通風管理。
新孵出的蟈蟈若蟲對溫度要求很嚴格。溫度應控制在28℃左右,不宜過高。三齡以上的若蟲對溫度變化適應生增強,一般掌握在25-28℃。
溫度高一些,蛻皮間隔較短,發育較快,但體質不甚健壯;溫度低一些,蛻皮間隔期長,發育稍慢,抗寒能力強,體質健壯,即所謂:「熱蛻」和「冷蛻」。應選擇「冷蛻」管理。
晝夜溫度變化要儘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蟈蟈若蟲喜乾燥,除了為降溫少量噴水之外,一般不必噴水。
蟈蟈若蟲怕悶熱,要配合暖房降溫,定時通風,應選在每天中午前後溫度最高時開窗通風。在室內溫度沒有降到最低限時,通風時間儘量延長。暖房內空氣要達到清新,防止煙、酒、香料、化妝品等異味侵入,以防止對若蟲造成影響。
三、飼料和餵食。
餵養蟈蟈的飼料主要有三大類,即黃豆(青豆)、羊肝、胡蘿蔔。黃豆含植物蛋白質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維生素a含量很高。胡蘿蔔營養齊全,所含粗纖維有極好的利便作用,對若蟲是不可缺少的。
以黃豆2份,胡蘿蔔2份,羊肝1份,乾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絞肉機絞成泥狀。餵食時以新鮮的菜葉切成塊狀,將絞好的飼料塗在上面,置於罐中,每罐可多放幾塊,上下都有,使若蟲均可食到。因為若蟲食量小,飼料不要塗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費。
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鮮,現做現喂,不要喂隔日食,餵食要定時,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四、換籠和大鞘期管理。
隨著若蟲蛻皮次數的增加,體態愈來愈大,要及時由小籠轉到大籠,防止若蟲因在小籠裡活動不開,而影響蛻皮、運動和生長髮育。籠子裡面要放用高粱稈破成的糜子,供若蟲棲息跳躍。
蟈蟈的最後一次蛻皮俗稱為「大鞘」,大鞘期的飼養罐高應為蟈蟈體長的2-3倍,使蛻出的新體有較大的周旋餘地。平時放入罐中的樹枝、高粱稈之類要全部拿出,罐內重新放入用高粱稈內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頂部要稍低於罐口,以供蛻皮之用。蛻皮時蟈蟈爬到支架高處,倒掛於高粱稈內瓤下,爪花可抓入瓤內,非常牢靠。
用紗籠飼養的蟈蟈則不必搭架,蟈蟈抓住籠壁就很結實,一般不會掉下來。蛻皮時頭朝下倒掛,靠重力新將體蛻出鞘外。蛻皮時忌驚嚇,不可有大的響聲和震動,以免蟈蟈掉下來。
個別情況如掉下來,後肢摔彎,可在5分鐘內將彎曲腿節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體硬化,便無「殘廢」之憂。蟈蟈蛻皮完成後,肢體很軟,不可驚動,讓其自然活動,幾個小時後肢體即完全硬化。
2樓:匿名使用者
吃肉,愛甜的水果,喜歡吃同類的屍體,好鬥 蟈蟈,人稱「叫哥哥」,屬直翅目,螽斯科昆蟲。產於我國河北、安微、山東、山西等地。蟈蟈體長約4釐米,寬近1釐米,身體壯實,蟲體綠色,因產地不同,顏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綠至深綠之間。
頭部有黃褐色、細長呈絲狀的觸角,是其感覺器官之一。後足強健、大腹,善跳躍。生於原野草叢、矮林、灌木,平時隱藏於草中,或在植物莖杆上爬行、棲息、覓食。
主要吃植物的莖、葉、瓜、果等,食量較大, 是危害農作物的害蟲之一。但因其善鳴,故農民捕捉後裝入籠中進城叫賣,頗受市民特別是小孩的青睞。
請問蟈蟈的習性是什麼?
3樓:哇哎西西
蟈蟈喜棲息于田野或莊稼地,更常棲息於高位的樹枝上或向陽的山坡高燥之處。它後肢粗壯,善於跳躍,行動較為敏捷,但一旦受到驚擾,便徑直往下躍落。
蟈蟈以植物嫩葉為食,也吃些細小的蟲子和新鮮的毛豆、菜葉、嫩莖等。它白天和夜裡都能鳴叫,而以白天鳴叫更為頻繁。
夏天炎熱時期,天氣越是乾熱,它叫得越起勁,鳴叫聲顯得急促而連續。氣溫較低時,則叫聲輕低緩慢,最喜歡爬到樹枝的高處去鳴叫。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蟈蟈的採食習性 蟈蟈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食物以捕捉小昆蟲為主,有時也吃一些花草嫩葉。有些人認為它是吃草葉的昆蟲,實際上它是不吃草的。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它失去了選擇食物的自由,人給什麼它就吃什麼。
蟈蟈最愛吃鮮活的昆蟲,即使是它的同類也相互殘殺,強者吃弱者,弱者卻毫不反抗,甘願被食 。蟈蟈還愛吃新鮮的紅棗、紅薯、胡蘿蔔等,總之,蟈蟈屬於雜食昆蟲,但食物必須新鮮,否則它不會吃食。
蟈蟈還有一種特殊的採食習性,那就是食物多樣化。蟈蟈在吃飽一種食物後,若給它換另一咱新鮮食物,它還能吃一些,連續換幾次,它吃幾次,沒有飽肚,即使肚子老大也不會被撐死。另外,幾天不給它食物吃也不會被餓死,特別能耐飢餓。
此外,蟈蟈不需飲水,其所吃食物的含水量就可以滿足它的生活所需。
二、蟈蟈的生長繁育 蟈蟈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生長難度很大。它雌的產卵,每個卵的大小如同兩個小米粒,一次可產200~300粒。它把卵產在土層以下3~4cm處,自然條件下,要隔一年的時間才能孵化出來;如果人工孵化,溼度要控制在70%,溫度在28℃為宜,需三個月的時間就可孵化出幼蟈蟈;若在孵化中,溫溼度不適宜,孵化的時間要長些。
蟈蟈的成活率大約在60%。
蟈蟈從卵殼裡出來後,每七天脫一次皮,每次脫的皮都是自己吃掉,如果因某種原因掉自己的脫皮,將來它的叫聲會不好聽或很少叫。蟈蟈先後共脫七次皮,到最後一次(即第七次)脫皮才會叫,第七次脫皮後3~5天開始叫一兩聲,以後逐漸增多,一個月左右是叫的高峰期。蟈蟈最喜歡新鮮空氣,空氣越流通它叫得越歡。
在人工養殖蟈蟈的環境中,它的整個生長髮育過程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是孵化期,需三個月時間;第二個是生長期,需50多天;第三個是叫歡期,為三個月時間;第四個時期是衰老期,叫聲越來越少,全身發黑色,直至死亡,需二個月時間。蟈蟈從卵殼孵化出來至死亡,大約200天左右,這是它最長的生命期。
一般的蟈蟈生命期也就在100~150天之間。
三、曙蟈脫肛病的防治 蟈蟈在人工養殖的過程中,大多數會出現脫肛現象,也就是蟈蟈從**排出一些白色漿糊狀物體與它的**連在一起,有其它食物粘在一起而不能自由行動,幾天便可死亡;若自己能自由行動,幾天後,白色漿糊狀物體就會自行脫落,蟈蟈就會正常生活,不會影響其叫聲。這種現象多數人認為是蟈蟈著了涼,患了「脫肛」,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蟈蟈所能排出的白色漿糊狀物體其實是自己的**,在人工飼養中得不到交配,以致**排出後粘在**上形成這種現象,在人們不瞭解的情況下,誤認為是蟈蟈「脫肛」,這種現象實際上是蟈蟈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如果採用雌雄蟈蟈共處,則可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或者在蟈蟈排出**後,用紙筒或柔軟的東西把其從**上輕輕彈掉即可。
5樓:匿名使用者
蟈蟈挑選
1,首先看個頭,大優於小。
6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蟈蟈,人稱「叫哥哥」,屬直翅目,螽斯科昆蟲。產於我國河北、安微、山東、山西等地。
蟈蟈體長約4釐米,寬近1釐米,身體壯實,蟲體綠色,因產地不同,顏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綠至深綠之間。頭部有黃褐色、細長呈絲狀的觸角,是其感覺器官之一。後足強健、大腹,善跳躍。
生於原野草叢、矮林、灌木,平時隱藏於草中,或在植物莖杆上爬行、棲息、覓食。主要吃植物的莖、葉、瓜、果等,食量較大, 是危害農作物的害蟲之一。但因其善鳴,故農民捕捉後裝入籠中進城叫賣,頗受市民特別是小孩的青睞。
一、蟈蟈的品種:
蟈蟈的品種有北京鐵皮蟈蟈、天津綠蟈蟈、三青蟈蟈和草白蟈蟈。
二、人工輔助取卵和孵育:
1.取卵:
(1)人工輔助取卵:選擇大而健壯的雌雄蟈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蓋紗罩、雌雄蟲比例為2∶1或3∶1,即2、3只雌蟲配一隻雄蟲。盆中蟈蟈的總數不可過多,如擁擠不堪對交配不利,每日及時供食、雌雄相見,雄蟲便振翅高歌「彈琴」,雌蟲會以情相報很快交配。
交配後約兩週,雌蟲就開始產卵,7月中旬以前所產的卵當年可以孵出若蟲,7月中旬以後所產的卵當年很難孵出若蟲來,可以留做明年孵育。6月底到產地引進的蟈蟈中,一次如引進二三百頭雌蟲,再配一百餘頭雄蟲,可產卵數萬粒。
(2)篩卵和布卵:蟈蟈產卵後,將瓦盆中的沙土輕輕打碎,用籮將卵篩出,用清水淘淨晾乾,然後準備布卵,選擇高15釐米,口徑為20-25釐米約瓦盆重新放消過毒的沙土,土與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也可只用細沙土、厚5-6釐米,將蟲卵均勻地撒在土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勻排開,不要疊壓,然手用細沙土覆於卵上,土厚4-5釐米,然後往土上噴水,土的相對溼度為70%左右,最後用布矇住盆口,用繩紮緊。
2.人工孵育:
(1)卵的人工孵育:將布好卵的瓦盆放在日光下照晒、即「長眼」。使土溫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陽光過強時要以物遮陽、防止土溫過高。
每日要及時往盆中噴水,保持盆土溼潤。白天可受熱10餘小時,晚間放在室外接受夜露,至9月中旬,當夜間氣溫低於22℃時,要將卵盆移入暖房繼續加溫,白天保持在30℃。夜間保持在25℃。
一個月以後,中部兩側出現一對黑色眼點。二個月後,卵明顯膨脹變粗,眼逐漸移出卵的一端,兩個眼點的距離也隨之縮小。眼點的一端將發育為頭部、另一端正由黃褐色逐漸變綠,這一端是若蟲的尾部。
兩個半月後、發育較快的卵已全部變成綠色,若蟲背部的橫腹節及六足已隱約可見。
(2)出孵:當蟈蟈的胚胎髮育完全成熟以後,若蟲就會破殼而出。若蟲在出殼前會在卵內輕輕裡動,此時卵殼已變得很薄很軟,在若蟲不斷蠕動下,有氣孔的一端會被衝破。
若蟲先擠出頭部、再伸出前肢,卵殼便象脫裙子一樣脫至蟲體後面。剛出殼的若蟲為翠綠色,出土的幼蟲稍作休息,開始爬來爬去,這時可以將若蟲移至養蟲籠中、分籠飼養。將新孵出的若蟲移入養蟲籠中時,要用鵝或鴿子翅上的長羽毛綁上竹籤做成的羽刷,持盆斜著養蟲籠的口,將若蟲輕輕掃入籠中,然後蓋好籠口。
三、若蟲的飼養管理:
1.飼養前準備:首先要準備好養蟲籠和托盤。
用高錳酸鉀藥液浸泡消毒後再用請水衝淨藥液,保證清潔無菌後備用。養蟲房地面、牆壁、門窗和屋頂等要用高錳酸鉀和火焰噴霧器嚴格格消毒備用。養蟲房的加溫設施消毒後安裝好備用、預計蟈蟈該出孵的時間後、提前加溫使養蟲房內溫溼度達到孵若蟲的要求。
2.溫溼度與通風管理:
新孵出的蟈蟈若蟲對溫度要求很嚴格。溫度控制在28℃左右,溫度不宜過高。三齡以上的若蟲對溫度變化適應性增強,一般掌握在25-28℃,溫度高一些,蛻皮間隔較短,發育較快,但體質不甚健壯,溫度低一些蛻皮間隔期長,發育稍慢,抗寒能力強。
體質健壯,即所謂「熱蛻」和「冷蛻」。應選擇「冷蛻」管理。晝夜溫度變化也要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
蟈蟈若蟲喜乾燥,作了為降溫可少量噴水之外,一般不必噴不。
蟈蟈若蟲怕悶熱、要配合暖房降溫、定時開啟窗戶通風,選在每天中午前後溫度最高時開窗通風。在室內溫度沒有降到最低限時,通風時間儘量延長。暖房內空氣努力達到清新,防止煙、酒、香料、化妝品等異味侵入,以防止對若蟲造成影響。
3.飼料和餵養:餵養蟈蟈的飼料主要有三大類,即黃豆(或青豆)、羊肝、胡蘿蔔。
黃豆含植物蛋白質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維生素a含量很高,胡蘿蔔除營養齊全外、其中的粗纖維有極好的利便作用。對若蟲是不可缺少的。以黃豆2份,胡蘿蔔2份,羊肝1份,乾酵母一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絞肉機絞成泥狀。
餵食時以新鮮白菜葉切成塊狀,將絞好的飼料塗在上面,置於罐中,一罐中可多放幾塊,上下都有,使若蟲均可食到。因為若蟲食量小,每塊上不要塗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費。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鮮,現做現喂,不要喂隔日食,餵食要定時,1天1次即可,兩次更好。
4.換籠和大鞘期管理:隨著若蟲蛻皮次數的增加、體形愈來愈大,要及時由小籠換到大籠,防止若蟲在小籠裡面活動不開,影響蛻皮、運動和生長髮育。
籠子裡面要放用高粱稈破成的糜子,供其棲息跳躍。
蟈蟈的最後一次蛻皮俗稱為「大鞘」,大鞘期的飼養罐高應為蟈蟈體長的2-3倍,使蛻出的新體有較大的周旋餘地。平時放入罐中的樹枝、高粱稈之類要全部拿出,罐內重新放入用高粱稈內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頂部要稍低於罐口,以供蛻皮之用。蛻皮時蟈蟈爬到支架高處,以六足倒掛住高粱稈內瓤,爪花可抓入瓤內,非常牢靠。
用紗籠飼養的蟈蟈則不必搭架,蟈蟈抓住籠壁就很結實,一般不會掉下來。蛻皮時頭朝下倒掛式、靠重力將新體蛻出鞘外。蛻皮時最忌驚嚇、不可有大的響聲和震動,以免蟈蟈掉下來。
個別的如有掉槓情況,後肢摔彎,在5分鐘內可將彎曲腿節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體硬化,使無「殘廢」之憂。蟈蟈蛻皮完成後,肢體很軟,不可驚動,讓其自然活動,幾個小時後肢體完全硬化,暫時不要餵食,一天後從飼養罐中取出,裝入葫蘆或紙盒中飼養,等待**。
蟈蟈為什麼首先吃蟬的肚子綠色蟈蟈,蟈蟈為什麼首先吃蟬的肚子
如果說你在學 綠色蟈蟈 一刻的話,可以應用課文裡的原話,這是很聰明的做法。在第6自然段裡,作者法布林寫道 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裡,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裡吮取的糖漿甜汁。還有第7自然段裡的 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我是寫了第一種。因為蟬的肚皮...
蟈蟈和螞蚱有啥區別,蟈蟈與蚱蜢的區別
蝗蟲bai又名 蚱蜢 草螟 du zhi 蚱螞 螞蚱 特徵 通常dao為綠色 褐色或版黑色,頭大,觸角權短 前胸背板堅硬,像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 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使它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 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和螽斯...
蟈蟈頭上的兩隻須是幹嘛的,蟈蟈的鬚子有什麼作用
蟈蟈頭上的須,就是蟈蟈的觸角,顧名思義,就是蟈蟈的觸覺器官,可以感覺到前方有沒有物體或者天敵靠近它,以便它及時跳走。請問我的蟈蟈為什麼把它頭上的兩條鬚子吃了啊?把鬚子吃了?有可能是你的那個蟈蟈性情比較急躁。特別能吃,晚上特別愛叫是很正常的,蟈蟈鳴叫是求偶的,以上都是成年的特徵。鬚子沒了是長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