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9點說史
1、李白: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2、孟浩然: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於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恆產的書香之家。
3、王維:王維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運城永濟市)。王維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
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擴充套件資料
1、李白軼事典故——為白寫序
李陽冰曾與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肅宗時李白曾投身於永王李璘幕府帳下,因李璘丹陽起兵叛亂兵敗,李白受到牽連,被治罪流放。
後雖被大赦,但居無定所,窮困潦倒,流浪到當塗,李陽冰時任當塗縣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後,毅然把李白在當塗安置下來,生活上給予多方照顧。李白死於當塗,終前,把一生詩作託付給李陽冰。
李陽冰不負重託,便用精美的書法把書稿重新抄錄編成《草堂集》20卷,還為詩集寫了一篇序言。流傳於世。李白的詩作所以能廣為流傳,除詩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外,李陽冰編輯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沒。
2、孟浩然軼事典故——失約朝宗
孟浩然四十歲時進京考試,與一批詩人賦詩作會。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一時詩名遠播。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和王維等愛詩的京官都來和他交朋友。
郡守韓朝宗先向其他**宣揚他的才華,再和他約好日子帶他去向那些人推薦。
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談詩,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說,你與韓公有約在先,不赴約而怠慢了別人怕不行吧。他不高興地說,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樂,哪管其它事情。
3、王維——後世紀念
據《藍田縣誌》記載,王維墓位於輞川鄉白家坪村東60米處,墓地前臨飛雲山下的輞川河岸,原墓地約13.3畝。現被壓在向陽公司14號廠房下。
《唐右丞王公維墓》碑石被向陽公司14號按石料使用,壓在水洞裡。
墓前遺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2023年),督郵程兆聲和陝西巡撫畢沅豎立的碑石兩座,「文革」中被毀。王維的母親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處修輞川公路時將王維母墳塔平毀。
2樓:琥博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孟浩然生平不詳689~740,王維(701年-761年)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 701年2月28日
孟浩然:689
王維: 701
王維與孟浩然,李白的關係
4樓:大大大大倩倩
王維與孟浩然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王維與李白並無來往,是陌生人。
王維與李白
李白和王維都出生於公元701年,而卒年也相近,李白卒於公元762年,王維卒於761年,兩人活躍於同時代的唐朝,但是歷史上沒有見過兩人任何的交往記錄,任何古籍中都沒有記載,連贈詩之類的也沒留下。
王維與孟浩然
維與孟浩然的關係也非常好,因兩人都崇尚山水田園詩,都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因仕途不暢,在回襄陽隱居前曾寫了一首《留別王維》的詩相贈。在孟浩然後,王維也寫下了一首《哭孟浩然》的詩回贈,從贈詩來往中,可看出兩人友情的深厚。
5樓:逍遙小帝皇
自然是朋友關係。
李白與孟浩然
在李白的朋友中,和他心心相印的應首推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生於公元689年,比李白大12歲,是唐代從陳子昂到李白、王維這個過渡時期中最有成就的詩人.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感情深厚.
孟浩然也頗有用世之心,但因一直沒有得到仕進的機會,只好隱居山林,寫下不少山水詩,史稱「田園詩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膾灸人口的《春曉》詩,便是他的傳世之作.
李白對孟浩然是很尊敬的.他在《贈孟浩然》的詩中寫道:
吾愛孟夫子,風流無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這首詩就是送給孟浩然,讚美他不願仕宦、醉酒賞月隱居的性格和生活.詩中表現了李白思想中傲岸出世的一面,他對孟浩然的品格之所以很欣賞,正是因為高臥鬆雲的隱逸姿態和瀟灑散淡的生活方式與李白的自我形象期待相合.據說,孟浩然常常騎著驢與小書童攜書袋和酒漫步山間,古人稱他「風神散朗、骨貌疏清」.
他的這一生活方式和形象正是士大夫文人所喜愛欣賞和有意效仿的,因而得到李白如此高的評價.孟浩然四十二歲的時候,正是開元十六年,他準備到長安考進士前,遊歷名山大川,曾來到湖北的黃鶴樓.
孟浩然來到黃鶴樓,巧遇李白,兩人早就認識,李白讚賞他的為人,曾贈詩給孟浩然,詩中寫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表達了李白的欽佩之情.
這次在黃鶴樓相見,兩人自然興奮不已,登樓遠眺,映入眼簾的是碧藍的天空,滾滾的江水,眼前的景緻無不令人留連.此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百花爭豔,百鳥鳴啼,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濃濃的春意,又怎能不令人讚歎.
在黃鶴樓,孟浩然度過了令人難忘的時光,他要從此地順江而下,去美麗的揚州城.李白前來送行,他站在岸邊,看見孟浩然所乘的那葉小舟漸漸遠去,終於消失在天邊,只有滾滾的江水不斷向東奔流,李白心中無限惆悵,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深情厚意
李白、王維、孟浩然資料
6樓:若藍歌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
曾隱居鹿門山。
王維生於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餘首。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們講學的書,這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也很精通。
受禪宗影響很大。
李白與孟浩然什麼關係
7樓:謝胖胖
在李白的朋友中,和他心心相印的應首推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生於公元689年,比李白大12歲,是唐代從陳子昂到李白、王維這個過渡時期中最有成就的詩人.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感情深厚.
孟浩然也頗有用世之心,但因一直沒有得到仕進的機會,只好隱居山林,寫下不少山水詩,史稱「田園詩人」。
孟浩然來到黃鶴樓,巧遇李白,兩人早就認識,李白讚賞他的為人,曾贈詩給孟浩然,詩中寫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表達了李白的欽佩之情.
這次在黃鶴樓相見,兩人自然興奮不已,登樓遠眺,映入眼簾的是碧藍的天空,滾滾的江水,眼前的景緻無不令人留連.此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百花爭豔,百鳥鳴啼,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濃濃的春意,又怎能不令人讚歎。
8樓:海煙人
李白比孟浩然小12歲,因而李白一直認為孟浩然是自己的前輩詩人。
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是李白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中,特地去拜訪他。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摯友。
於是,相約來到江夏(今武昌),遊歷月餘,最後,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著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
十年之後,李白與孟浩然第二次見面。李白性格愛自由,畢生對隱逸之士懷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長李白十二歲,且既有清譽,又有詩名,這正為李白所心儀,因而這次李白為表達自己的欽佩,寫了《贈孟浩然》
李白終其一生,贈給別人的詩歌也沒多少,可送給孟浩然的詩就有《贈孟浩然》、《春日歸山寄孟浩然》、《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淮南對雪贈孟浩然》、《遊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這麼多,像孟浩然這樣能得李白如此厚愛的人,在唐朝當少之又少了。
9樓:楓逍遙
孟浩然大了李白要12歲的,李白年輕的時候,孟浩然已經成名。都是詩人,也都是性情中人
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陸的時候,那年李白大概28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謁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
於是,相約來到江夏(今武昌),遊歷月餘,最後,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著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與黃鶴樓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遊黃鶴樓的時候,面對美景,自然是詩情大發。正想提筆賦詩,卻見壁上已有詩作,那是崔顥的《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讀完全詩,驚得半天沒有說話,這等好詩,豈非凡人能做。於是李白感慨到: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據說後來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還有讓自己不敢下筆的地方,胸中塊壘,難以展抒。後來到金陵,遊金陵鳳凰臺時,一時興起,便寫下《登鳳凰臺》一詩,欲與崔顥一較高低,其詩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其風格意境卻有相似之處,而境界高遠確也難分高下了。
十年之後,李白與孟浩然見了第二次面,這次李白寫了《贈孟浩然》,以表達自己的朋友的欽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愛的人,當少之又少了
李白和孟浩然是怎麼認識的李白和孟浩然怎麼認識的
公元727年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27歲的李白在金陵千金散盡,漂泊到武漢時遇見了安陸蔡十。蔡十給他談起了雲夢澤。他輾轉來到雲夢澤一帶的安陸,而後結識了詩人孟浩然。李白與孟浩然的英雄相惜,流水高山,成了文壇的千古佳話。公元730年 開元十八年 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 今江蘇揚州 便託人帶信,約...
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李白和孟浩然關於友情 或友誼)的故事
孟浩然也是唐朝 的大詩人,雖然名氣不及李白,但是個李白的關係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 兄長 朋友,可謂亦師亦友。他們之間互 相幫助 感情深厚,從李白的詩句中也可以窺見一二。李白與黃鶴樓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遊黃鶴樓的時候,面對美景,自然是詩情大發。正想提筆賦詩,卻見壁上已有詩作,那是崔顥的 登黃...
李白與孟浩然之間友情深厚的詩句,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表達李白與孟浩然之間深厚情誼的詩句是,什麼
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陸的時候,那年李白大概28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謁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於是,相約來到江夏 今武昌 遊歷月餘,最後,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著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