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巴伊__老爺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
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慾自照,必須明鏡;
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
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於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
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於人,必須極言規諫。」
(中間還有四段。)
貞觀十七年,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
者十有餘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遂良對曰:「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
首創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
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為事,若有不當,
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比見前史,或有人臣諫事,遂答雲『業已為之』,
或道『業已許之』,竟不為停改。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2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二年,太宗對侍臣說:「古人說"國君就像是容器,百姓就像是水,水或方或圓在於容器,而不在於水。"所以堯舜以仁義治天下,人們都跟隨他行善;桀紂以殘暴治天下,人們都跟隨他作惡。
下邊所做的,都是跟隨上邊所喜歡的。至於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只愛好釋迦牟尼老子的教義。梁武帝晚年,經常駕臨同泰寺,親自講解佛經,百官都帶大帽,穿高靴,乘車跟隨皇上,整天談論苦呀空呀那一套佛家教義,從不把軍機國務典章制度放在心裡。
等到侯景率兵攻向京城,尚書郎以下的**,大多不會騎馬,狼狽不堪地徒步逃跑,死在路上的人比比皆是。梁武帝和簡文帝都被侯景囚禁逼死。樑孝元帝在江陵,被萬紐於謹領兵包圍了,還不停止講《老子》,百官都穿著軍服聽講,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鬥被囚禁。
庾信也嘆息他們這個做法,後來做《哀江南賦》,就說道:"宰相把戰爭當做小孩遊戲,官吏把清談當做朝政策略。"這事也足可作為鑑戒。
我現在所喜歡的,只在於唐堯虞舜的法則,周公孔子的教諭,覺得就像鳥有翅膀魚兒靠水一樣,失去它就必須死亡,不能片刻沒有。」
翻譯文言文7篇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這句話出自**?
3樓:匿名使用者
非知之難
,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慎終》魏徵上疏[註釋] 惟,只有
[意譯] 瞭解它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去做;去做也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善始善終。
[評析] 這句話中知、行、終三者是遞進的關係,強調的重點在「終」。《詩經》中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句子,強調的內容與此相近。
4樓:若塵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永樂大典》
最下面有此內容
文言文《貞觀政要》中的至公之道的翻譯
陳堯諮擅長於射箭,百發百中,世人把他當作神射手,陳堯諮常常自稱為 小由基 等到駐守荊南迴到家中,他的母親馮夫人問他 你掌管郡務有什麼新政?陳堯諮說 荊南位處要衝,白天有宴會,每次我用射箭來取樂,在坐的人沒有不歎服的。他的母親說 你的父親教你要以忠孝來報效國家,而今你不致於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於個人的射...
貞觀十九年閱讀答案,《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太宗出征。貞觀十九年,太宗徵高麗,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門樓撫慰之。有從卒一人病,不能進,詔至床前,問其所苦,仍敕州縣醫療之,是以將士莫不欣然願從。及大軍回次柳城,詔集前後戰亡人骸骨,設太牢致祭,親臨,哭之盡哀,軍人無不灑泣。兵士觀祭者,歸家以言,其父母曰 吾兒之喪,天子哭之,死無所恨。太宗...
《貞觀政要 論納諫第五》翻譯。太宗謂玄素曰 「卿以我不如煬帝,何如桀 紂?」對曰 「若此殿卒興,所
唐太宗對玄素說,你認為我不如煬帝,那比桀紂怎麼樣?回答說 如果 去這裡看吧 貞觀政要 貪鄙原文及翻譯 貞觀政要.貪鄙 吳兢 原文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 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