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結婚問題,古代女子怎麼結婚那麼早

2021-05-04 11:30:21 字數 3519 閱讀 3970

1樓:匿名使用者

是呀!15歲的古代女子 應該很小!但越古人們結婚的年紀就越小,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比如人類的祖先古猿的平均壽命只有十五年,雄性略長一些。,再晚點,40多萬年前北京人的平均壽命為20多歲。2023年前的古人的平均壽命大約40多歲。

在古代47歲即謂「晚途」,是由於古人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長,而一般人40歲以後就稱老的緣故(杜甫《羌村三首》中的「晚歲迫偷生」和蘇軾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前者46歲,後者38歲,亦同此理)。

如果古人也向現在30歲結婚的話,那會有多少孤兒呀!人類在不斷進化,越來越聰明。成年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北京人不到十歲就成年了,可以結婚了,但20歲老年北京人遠沒有現代20歲人聰明,這是進化的結果。不知樓主明白沒有。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平均壽命比現在的人低很多,而且古代夭折率高,瘟疫、戰亂常使得人口劇減,這種多子多福、早婚早育的觀念對維持中華民族人口的數量非常重要。《黃帝內經.素問》: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就是說男子16歲、女子14歲之後就具備生育能力,可以結婚。齊恆公曾令「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

孔子主張「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於此而往,則自婚矣。」墨子說:

「昔者聖王為法曰:丈夫年二十,不敢毋處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聖王之法也」。墨子解釋說:

「欲早處家者,有所二十年處家:其欲晚處家者,有所四十年處家。以其早晚相踐,後聖王之法十年。

若純三年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即是說,如果按三年生一個孩子,早婚十年,就可早育三個孩子。但是由於好不容易將女兒培養成勞動力,父母還想女兒為家裡多做一些貢獻,父母並不希望女兒過早結婚離開家庭。

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就用法律來設定結婚上限年齡(現在的婚姻法卻是設定結婚下限年齡),防止晚婚。~

3樓:龍博星

古代富人的孩子8--13歲就可以結婚,長大了再圓房,就是過性生活。

4樓:臺津

我覺得是因為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一般都很短吧,所以15歲就是大人了。過了20就算老女人了。。你看現在四十歲五十歲還算中年呢。過去三十幾歲就是老太太了,都能當奶奶抱孫子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說的好的話就加分

xx了ps 15歲的古代女子 應該很小阿

問題補充:15歲的女子那什麼就會做那種事了啊~~悲哀~~這你就不對了,你可以到網上找找,有一個國家的孩子都是14 -15 -16 -17歲結婚的

因為他們的生命只有50歲左右

難到你為他她們悲哀就對了

6樓:悠悠我行

15歲可以結婚,但大多數女孩都在17歲結婚.

7樓:神聖之主

古代的人平均年齡沒有我們現代人高,所以15歲應該就相當於我們的25歲左右。

你第二個問題,我們都不方便回答。

8樓:小邱道長

一般的18歲之前就都結婚了,古人壽命短,又想留後代續香火,所以就會這樣。

像更狠的皇太極七歲結婚啊,他媳婦當時會多大啊,跟他差不多

9樓:臺年

古代結婚又不一定馬上圓房的,現在到處是激素的食品所以女孩子早熟,古代應該晚2-3年

而且古代有很小就訂了婚的

我也對這個問題困惑過,有緣啊真是

後來一個老師跟我說的

10樓:謝安寧

現在早戀那麼多。我們的父母輩和樓主一樣好奇。。。。時局問題。

11樓:匿名使用者

像這種事情在城市不多見的 但是在農村是很多的 不是 農村出來的不知道

我就知道的 十五六歲有孩子都就不下十個 而且都是真事

12樓:八風

有的還要小就嫁人了

古代的人沒有什麼科學根據的~

所以他們的思想就是很愚鈍的

只是喜歡早點結婚 生孩子罷了~

古代女子怎麼結婚那麼早

13樓:最後維度

古代人的壽命不如現代人

古代「女子出嫁」有幾種說法?

14樓:虔誠的圖騰

女子出嫁在古代稱為「嫁

」「歸」「適」「許字」「出閣」「出適」「出聘」等,婚姻觀念、風俗習慣、身份地位等文化因子就滲透在這些稱謂中。

1、嫁 《說文解字》:「嫁,女適人也。」揚雄《方言》:

「自家出謂之嫁。」「嫁」字左部表示「女子」,右用「家」表示字的讀音,意即女子出嫁到丈夫家生活,做丈夫家族的成員,以丈夫的家為最終歸宿,故古有「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的說法。

2、歸 《詩經·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孔穎達《疏》:

「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猶如回家,後也用「于歸」稱出嫁。「歸」字左部表示讀音;古代「男主外,女主內」,右部是個「帚」字,是一種清掃工具,表示女子的主要職責是料理家務、打掃衛生,故女子許配也說「執箕帚」,如《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

「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願獻甄氏為世子執箕帚。」

3、適 本義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東南飛》:「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嫁」和「適」有等級區別,《儀禮註疏·喪服》:

「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庶曰適人。」

4、字 《禮記·內則》:「女子十五有年而笄。」鄭玄注:

「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字。」上古時期,女子十五歲為適婚年齡,最遲也不過二十歲。

對女子來說,起「字」就有了「許嫁」的意思,女子許婚叫「許字」,女子嫁人叫「字人」,而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叫「待字」「待字閨中」。

5、出閣 閣,即閨房,未出嫁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住在閣樓上,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稱為「出閣」「出室」,相反未出閣就是未出嫁。「出閣」最初指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雖稂華可尚,出閣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

」後為女子出嫁的通稱。

15樓:匿名使用者

適 形聲字。本義是往,至。舊時指女子出嫁。

如《孔子家語·本命》:「女年十五許,有適人之道。」再如《孔雀東南飛》: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已適」指已嫁出,「重適」則指改嫁。

歸 形聲兼會意字,本義為女子出嫁。如:「秦伯歸五女。

」至於女子出嫁何謂為「歸」,孔穎達《疏》有云:「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猶如回家。

此詞在高中教材中出現過,明代歸有光之《項脊軒志》有云:「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

出閣 閣,闈閣。古時稱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雖稂華可尚,出閣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後為女子出嫁的通稱。

16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女方:出閣

對於夫家:來歸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女子在出嫁的時候,孃家會給備一件開襠褲,這有什麼講究?

古代女子為何結婚還會穿開襠褲呢,古代女子出嫁時,為什麼女方都會準備開襠褲?

如果你用現代嬰兒開襠褲的原理去理解古代開襠褲就大錯特錯了。古代的開襠褲是保暖用,裡面還會穿有襠的褲子,開襠褲早期叫做 後來稱 套褲 裡面有襠的褲子叫做 套褲穿著的時候褲腰會形成很大的交疊,加上裡面的褲子和衣襬的遮掩,可以說一點問題也沒有。在過去相當一部分人還認為套褲是農耕民族的專屬,並以此嘲笑農耕民...

古代女子的服飾,古代女子服飾描寫

1 淺色羅裙繚姿鑲銀絲邊際,水芙色紗帶曼佻腰際,著了一件紫羅蘭色彩繪芙蓉拖尾拽地對襟收腰振袖的長裙。袖口處繡著的淡雅的蘭花更是襯出如削蔥的十指,粉嫩的嘴脣泛著晶瑩的顏色,輕彎出很好看的弧度。如玉的耳垂上帶著淡藍的纓絡墜,纓絡輕盈,隨著一點風都能慢慢舞動。2 一襲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外罩品月緞繡玉...

古代女子宮刑刑具古代女子刑罰這幾種女子宮刑慘不忍睹

1 騎木驢 一種針對女性犯人的酷刑。所謂木驢,其實就是一頭用木頭做成的驢,木驢背上,豎著一根大拇指粗的尖木樁。當女犯被強行按坐下去時,那根尖木樁就直直地刺進了她的下身。而且,隨著木驢的走動,那根尖木樁也一伸一縮,直弄得女犯下身鮮血淋漓,痛得撕心裂肺,很多受此刑的女犯往往會慘死在木驢上。在古代,這種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