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留下來讓清兵抓住殺了

2021-05-09 02:36:53 字數 3122 閱讀 4772

1樓:匿名使用者

以死來殉變法事業。

2023年夏秋間,寫成重要著作《仁學》,它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9月18日,譚嗣同夜訪袁世凱,要袁帶兵入京,除掉頑固派。袁世凱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榮祿,然後率兵入京。

袁世凱於20日晚趕回天津,向榮祿告密,榮祿密報西太后。21日,西太后發動政變。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

他聽到政變訊息後並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梁啟超譚嗣同於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唯有譚嗣同一人,清楚地瞭解自己因何而死,且確實願意為之而死。今人多將譚氏歸入維新派之列,實際上,早在入軍機處之前,譚氏即已深植強烈的反滿立場。以其著作《仁學》為例,因反滿思想激烈,生前僅梁啟超、章太炎等有限幾位好友得見。

其中如此寫道:

「成吉思汗之亂也,西國猶能言之;忽必烈之虐也,鄭所南《心史》紀之;有茹痛數百年不敢言不敢紀者,不愈益悲乎!《明季稗史》中之《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不過略舉一二事,當時既縱焚掠之軍,又嚴薙髮之令,所至**虜掠,莫不如是。即彼準部(準格爾),方數千裡,一大種族也,遂無復乾隆以前之舊籍,其殘暴為何如矣。

亦有號為令主者焉,及觀《南巡錄》所載淫擄無賴,與隋煬、明武不少異,不徒鳥獸行者之顯著《大義覺迷錄》也。臺灣者,東海之孤島,於中原非有害也。鄭氏據之,亦足存前明之空號,乃無故貪其土地,攘為己有。

攘為己有,猶之可也,乃既竭其二百餘年之民力,一旦苟以自救,則舉而贈之於人。其視華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噫!

以若所為,臺灣固無傷耳,尚有十八省之華人,宛轉於刀砧之下,瑟縮於販賈之手,方命之曰:此食毛踐土者之分然也。夫果誰食誰之毛?

誰踐誰之土?久假不歸,烏知非有。人縱不言,己寧不愧於心乎?

吾願華人,勿復夢夢謬引以為同類也。夫自西人視之,則早歧而為二矣,故俄報有云:『華人苦到盡頭處者,不下數兆,我當滅其朝而救其民。

』凡歐、美諸國,無不為是言,皆將藉仗義之美名,陰以漁獵其資產。華人不自為之,其禍可勝言哉?」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譚嗣同不逃走,而是他要用死來喚醒國人的革命熱情。

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聽到政變訊息後並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

譚嗣同把自己的書信、文稿交給梁啟超,要他東渡日本避難,並慷慨地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日本使館曾派人與他聯絡,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並對來人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

在獄中,意態從容,鎮定自若,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9月28日,他與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義於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當他們被殺時,刑場上**者上萬人。他神色不變,臨終時還大聲說: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樓:匿名使用者

西太后發動政變。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他聽到政變訊息後並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

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譚嗣同把自己的書信、文稿交給梁啟超,要他東渡日本避難,並慷慨地說:

「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日本使館曾派人與他聯絡,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並對來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請自嗣同始。」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

4樓:米覓木子

他的思想與感情估計有點激進,而且有一種江湖俠義觀,按歷史上說他是能跑的,如果真跟歷史一樣就是前面兩原因,但古人的事我們不知道,也許當時跑不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額,對死亡看開了唄,再加上戊戌變法失敗,作為領袖人之一,承擔責任吧,我也不清楚

6樓:匿名使用者

先烈犧牲。。。。。。後人不明其原因。。。。。。。是先烈之悲也。。抑是後人之悲也。。。無力迴天。。無力迴天啊。。。

7樓:匿名使用者

人每個年齡段思想不同,每個朝代的人思想也不同

8樓:不動明王水客途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9樓:令川公子

對於歷史的發展來講,或許生者的存在始終是主導著歷史發展的道路的,或許活著可以保留維新派的力量;

但是,大勢所趨,維新變法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譚嗣同與其說是為了變法革命而犧牲,毋寧說是為了他心中的理想而犧牲,理想破滅則壯士血冷,死才是最好的歸宿;

可能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少能感受到復生的這種氣概,說是傻也好說是不靠譜也罷,畢竟每個人對於成功的看法不盡相同;

最後,「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願與野草青」

10樓:匿名使用者

梁啟超勸譚嗣同共同出走日本使館暫時躲避,譚嗣同說:「我與你不同。理由是,一、大概往後這十年八年,國內沒有我們的立足地。

逃亡的話,華僑多為廣東人,我既不能講英語,又不會粵語。一些活動能力都消失了,成為廢料;二、我父親在官,我跑了,一定會株連家屬;三、我有肺病,壽命不會很長了;四、世界史先例,政體轉變,無不流血,讓我來做個領頭人吧。你該逃生,我則待死。

」引自樑啟勳《戊戌前後康、樑史料補遺》

很可惜,為了把譚嗣同宣傳成高大完美的英雄,大家都把前三條忘掉了,把所有筆墨全放在第四條上。

11樓:月亮依舊

這樣應該可以激怒人民

戊戌政變後,為什麼康梁逃跑了,譚嗣同卻留下來並且被殺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他認為自己的死可以喚醒國人

13樓:鋼板草川

譚嗣同跑了死的就是光緒帝。譚嗣同替光緒死的。

怎樣評價譚嗣同的死,譚嗣同為什麼要死?

譚嗣同臨死作了一首詩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表明他當時只求一死,譚是一名熱血青年,深受康 樑影響,雖學問不如康 樑,但喚醒民眾的意識 希望變革的決心卻無以侖比,他本可以和康,樑一起跑掉的,譚的死可以說影響了整個之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貢獻不可估量。說實話我很佩服譚嗣同。有人說他書生意氣,我...

譚嗣同為什麼說自己「死得其所

關於譚嗣同的 死得其所 一個人為理想而死,是對這種理想最好的宣傳。譚嗣同的作為已遠遠超越了維新一代知識分子而與五四一代知識分子比肩。譚嗣同生前曾多次談及死亡。此哈姆雷特式 活著,還是死去 之天問,在譚嗣同那裡成為一個政治民主命題 人應當為君王而死,還是為正義而死?為什麼秦始皇有權命令孟姜女為他而死,...

我好想念你們啊,但是為什麼不留下來呢

一浪推一浪一屆的都一件,誰也想留在這裡那可以呀,那都學校肯定是走一批來一批來一批走一批都想留下了,那還行嗎?學校成不下了。一浪推一浪一屆的都一件,誰也想留在這裡那可以呀,那都學校肯定是走一批來一批來一批走一批都想留下了,那還行嗎?學校成不下了。有些事情是不能自己左右的,雖然很想念他們,但是他們也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