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謀杜斷”是指誰,典故是什麼

2021-06-10 13:46:13 字數 1362 閱讀 6993

1樓:七中滴好孩子

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計謀,傳為美談。後人因以房謀杜斷喻指同心協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謀劃國家大事。

元雅琥《上執政政四十韻》:“房謀兼杜斷,蕭律繼曹遵”(蕭規曹隨)。

房玄齡(579-648),字喬(一說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隋末舉進士,任隰城尉。唐兵入關中,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

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貞觀元年(627年)為中書令。後任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

他長期執政,與杜如晦、魏徵等同為唐太宗的重要謀臣。後封樑國公。曾受詔重撰《晉書》。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隋末曾任滏陽尉。唐兵入關中,助李世民籌謀,臨機善斷,官陝東道大行臺司勳郎中。

太宗即位後,累官至尚書右僕射,與房玄齡共為輔弼,訂定各種典章制度。時人合稱“房杜”。

2樓:匿名使用者

指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

3樓:長心亭

房玄齡與杜如晦。

是說房玄齡謀劃,杜如晦決斷,配合得十分好。

典出帝王的50個成語及其典故

4樓:y神級第六人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

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古代關於合作愉快成功的典故

5樓:摩天長笑

房謀杜斷

唐太宗李世民有兩個得力的宰相,一個是“尚書左僕射”房玄齡,一個是“尚書右僕射”杜如晦。那時,唐朝開國未久,許多規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人們把他們兩人並稱為“房、杜”。

《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說:唐太宗**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闢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這時候,唐太宗就必須把杜如晦請來。

而杜如晦一來,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出計謀,一個善於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在當時看來,房、杜二人同心輔政,是合作得非常協調的,所以人們稱讚他們“笙磬同音,惟房與杜”。

6樓:因受

廉頗和藺相如,多麼經典的將相和。

英雄救美的典故是指誰和誰,經典的英雄救美故事有哪些?

千里送京娘 宋太祖趙匡胤年少時,正處於五代十國,天下大亂,他就有一個拯救的心,年少輕狂的趙匡胤因得罪朝廷而闖蕩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經路過華山,從一群強盜手裡救下苦命女子趙京娘,匡胤與京娘結為兄妹並獨行千里護送京娘回家。京娘姓趙,山西永濟人,年方十七,隨父去曲陽燒香還願遭劫,幸遇趙匡胤拔刀相救,千...

武陵人 ,是什麼典故, 武陵人 ,是什麼典故?

武陵人 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講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 眼前的景色 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

「臥薪嚐膽」的典故是什麼,「臥薪嚐膽」的典故是什麼?

這是一種面對 還有睿智,心性無比堅定的容 忍 只有大智慧,經歷大過錯的人才能理解 其中 忍 的真正含義 臥薪嚐膽典故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夫差為了報父仇,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