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果
意思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
出處:《蘭亭集序》東晉王羲之。
「向其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對此,作者認為「豈不痛哉」!所以,把他們賦的詩收錄下來,不至於使其泯滅,而讓其流芳百世,使「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如作者一般,生髮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因為「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這不能不令人慨嘆作者有一副多麼好的心腸!
擴充套件資料:
部分精選: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翻譯: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晉朝頂級軍政**,在山陰(今紹興)蘭亭修禊,商議國家大事,各有詩,輯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
傳奇典故
長期以來,學界盛行的說法是:《蘭亭集序》被對之愛不釋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帶進了棺材,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
大唐貞觀盛世,文韜武略的李世民對書法情有獨鍾,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為蒐羅王羲之作品。每每得一真跡,便視若珍寶,餘興來時摹揣度之,體會其筆法興意,領略其天然韻味之後,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卻。
不僅如此,他還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使得學王之風在貞觀年間大為盛行。據載李世民曾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至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
雖然所藏墨寶甚豐,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本。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前朝稀世之珍品,太宗每一念此,便悶悶不樂。
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把它視為傳家之寶,一路傳下,至第7代孫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對祖上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極為欽佩,決心將祖傳書法再現風華。
他練習書法極為刻苦,在永欣寺時,就曾蓋一座小樓專做練字,誓言「書不成,不下此樓」。就在這座冷冷清清的小樓裡,他如痴如醉地運筆揮毫,經三十年之功,智永的書法名氣也越來越大,《真書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書作,歷代評價頗高。
智永年百乃終,逝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辨才和尚。辨才和尚也對書法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遂將它珍藏在臥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當李世民聞言《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處,興奮不已,多次遣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蘭亭集序》。
蕭翼對書法也頗有研究,與辨才和尚相談甚歡。
待兩人關係密切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
」 蕭翼不動聲色地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猶豫再三,才神祕地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故言不信,說此帖早已軼失,怎麼可能在你這裡呢。辨才見其甚疑,一時起興,就從屋樑洞內取出蘭亭真跡予蕭翼賞鑑。蕭翼仔細察看了一番,果為真跡。
只見他臉色一變,迅即將其納入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太宗 「詔書」。辨才此時方知上當,但悔之已遲。
夢寐以求的東西終於到手了,李世民高興得不得了。而辨才因受此事的刺激積憂成疾,一年後便撒手人寰了。
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奉宮內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太子及諸位王子和近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臨本傳世。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以前所喜歡的東西,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成為了舊物。表達了作者對人的慾望沒有窮盡,人生短暫的感慨。高中語文必修5裡有。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喜歡的,在很短的時間內(低頭抬頭的瞬間),已經成為了過去
4樓:煙紫衿
從前所喜愛的事物,很快已經變為舊跡
情之所起,愛之所終,情之所惜,念之所及。是什麼意思
這是情不知所來起 一往 源而深的出處 牡丹亭 的作者湯顯祖對自己的作品中人物杜麗娘的題詞,也是寫在 牡丹亭 開篇的話,意思是,情深時即可超越生死,而現實中能做到的,不過是雖死猶生罷了。全文是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濛中求得其所夢者...
君之我所繫卿之我所憶什麼意思
君之我所繫 卿之我所憶 你是我所掛念的 你是我所思念回憶的。與此語相似的一句話是 君之吾所繫,卿之吾所憶 君之吾所繫,卿之吾所憶 簡介 君之吾所繫,卿之吾所憶 是水瓶小姐所著的一本網路 這是一個很普通卻又不平常的故事,至少在女主的世界裡是這樣,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獨一無二。關於愛情,或許大多數人也...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誰的思想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是造成福 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 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 禍,禍也能變成福。老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 學家之一。關於老子其人 其書及其 道論 歷來有爭論。根據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