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礎。「仁」包括三個方面的的基本涵義:
(1)家族成員間的親善關係。孔子解釋仁的根本涵義時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就是指子女要尊敬、順從父母、長輩;悌就是弟對兄要恭順。反過來,父母對子女必須慈愛,兄對弟要友善和愛護。
孔子認為這是「仁」的出發點,因為一個連父母兄弟都不愛的人是不可能愛其他人的。
(2)「泛愛眾」 、「仁者愛人」、「仁者無不愛」,要用對待家庭成員間的友善態度來對待一切人。具體表現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對他人有理解、寬容的態度和心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如果有能力應該幫助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仁者愛人」表現在統治者身上就是要有愛民之心,實施仁政和德政,為老百姓謀利益,使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與民同憂,與民同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省刑罰,薄稅斂」,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生產,深耕易耨;老百姓所要求的,設法滿足他們;不想要的,不要強制他們接受,「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2樓:abc小王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
於禽獸又何難焉!』詳解 何為「仁」?一是以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為旨歸;二是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內在道德修養。
孔子言「仁」從「愛人」為核心,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恕、孝、弟等內容,而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實行的方法。 所謂仁愛就是:要想自己立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同時也要別人行得通。
凡事都能推己及人,就可以說是實行仁愛的方法。 仁者愛人,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學說的最高道德概念,是儒學所主張的愛的方式。這種愛的基本原則,就是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決定愛的程度。
(所謂「仁」就社會的精華,在孔子年代精華就是有錢的官僚,那個年代是階級社會。所以「仁者愛人是社會地位高的去愛社會地位低的。」)
忠是以孝悌為前提,孝悌以忠為目的
有人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裡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於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
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係,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係。
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
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務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內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儒家「仁者愛人」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3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礎.「仁」包括三個方面的的基本涵義:
(1)家族成版員間的親善關係.孔子權解釋仁的根本涵義時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就是指子女要尊敬、順從父母、長輩;悌就是弟對兄要恭順.反過來,父母對子女必須慈愛,兄對弟要友善和愛護.
孔子認為這是「仁」的出發點,因為一個連父母兄弟都不愛的人是不可能愛其他人的.
(2)「泛愛眾」 、「仁者愛人」、「仁者無不愛」,要用對待家庭成員間的友善態度來對待一切人.具體表現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對他人有理解、寬容的態度和心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如果有能力應該幫助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仁者愛人」表現在統治者身上就是要有愛民之心,實施仁政和德政,為老百姓謀利益,使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與民同憂,與民同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省刑罰,薄稅斂」,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生產,深耕易耨;老百姓所要求的,設法滿足他們;不想要的,不要強制他們接受,「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下列屬於儒家思想的是? 仁者愛人 無為而治 法不阿貴 兼愛、非政
4樓:尹六六老師
仁者愛人
無為而治是道家
法不阿貴是法家
兼愛非攻是墨家
5樓:匿名使用者
仁者愛人、無為而治是儒家思想,法不阿貴是法家思想,兼愛非攻是墨家思想
6樓:苓語
第一個,第二個道家,第三個法家,第四個,墨家
7樓:匿名使用者
除仁者愛人外全不屬於
「以和為貴,仁者愛人」的思想是儒家的還墨家的?
8樓:匿名使用者
1、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蘊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選c
解析:「以和為貴、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了深遠影響。
9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
儒家:「孔子:仁愛,禮,孟子:仁政,民貴君輕,苟子:禮。」
墨家:「非政,兼愛
關於儒家「仁者愛人」和墨家「兼愛」的問題
10樓:白蟻非蟻
所謂仁愛,是從內心發出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是人之天性。孟子說「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而墨子所謂兼愛,主要內容含有兩方面,即」兼相愛,交相利「。墨子希望人人都能相愛,都能互利,墨子批評那些說兼愛睏難的人說」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
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也就是說天下相攻是不能兼愛交利的緣故,不能兼愛交利是因為沒有人這樣做的緣故,只要做就可以實行。
總之,「仁者,愛人」是從人性出發,闡明併發揚人性的善,毫無功利色彩。而兼愛只是一種治國的手段,墨子覺得這樣做有利就提倡這樣做。
11樓:落絮依歸
孟子繼承孔子的「仁者愛人」之說,繼續強調愛有差等。這
也是他與墨家的「兼愛」分歧最大的地方。孔孟主張愛有差
等,提出愛父子要勝過愛兄弟,愛兄弟要用勝於愛鄰居。墨
子「兼愛」的則提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
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墨子·兼愛中》
),這種愛是不分
貴賤和親疏的。由此可見,孔孟的「仁愛」是「仁者愛人」
,而墨子的「兼愛」則是「人愛人人」
。這兩種愛相互比較就
可以看出,
孔孟之愛是一種有選擇的愛,
墨子之愛是一種
「博愛」
。如果說儒家「仁愛」是人世間美好的善與愛的,那麼
墨家的「兼愛」則是人世間廣博的「大愛」與「至善」
。正所謂大愛無疆,止於至善。只有「人人愛人」才能達到「人
愛人人」
,只有「我愛人人」
,才能「人人愛我」
。這種大愛
與至善也正與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本質要
求是一致的。
儒家的「仁愛」是「仁者愛人」
,墨家的「兼愛」是「人愛
人人」。如果說儒家的「仁愛」是美好的善和愛,那麼,墨
家的「兼愛」就是廣博的大愛和至善。春秋滕國是中國「仁
政」和「善治」思想的試驗田,
「善國」不僅是對孟子「仁
愛」思想的傳承和發展,而且其「善治」理念也受到了墨子
「兼愛」思想的深刻影響,儒墨兩家共同倡導的「仁政」在
這裡雙流歸一,終成善國。因此,滕州不僅是中華善文化的
發源地,而且還是和諧文化的發源地。
由於墨家主張愛無差等,而儒家主張愛有差等。換
句話說,在愛人的問題上,墨家強調同等,儒家強調差等。
《墨子》裡有段話說明了這
個分歧,有個巫馬子對墨子說:
「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於鄒人,愛我
鄉人於魯人,愛我家人於鄉人,愛我親於我家人,愛我身於吾親。
「(《墨子
·耕柱》
)巫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說
「愛我身於吾親
」,很可能是墨家文獻的誇大其詞。這
顯然與儒家強調的孝道不合。除了這一句以外,巫馬子的說法總的看來符合儒家精神。
因為照儒家看來,應當愛有差等。
談到這些差等,孟子說:
「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
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
·盡心上》
)孟子同墨者夷之辯論時,問他
「信以為
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
」(《孟子
·媵文公上》
)對於兄之子的愛,自
然會厚於對鄰人之子的愛。在孟子看來,這是完全正常的;人應當做的就是推廣這種愛
使之及於更遠的社會成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這就是孟子所說的
「善推其所為
」(同上
)。這種推廣是在愛有差等的原則基
礎上進行的。
愛家人,推而至於也愛家人以外的人,這也就是行
「忠恕之道
」,回過來說也就是行「
仁」,這都是孔子倡導的。這其間並無任何強迫,因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側隱之
心,不忍看得別人受苦。這是
「仁之端也
」,發展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愛人。但是同樣
自然的是,愛父母總要勝過愛其他一般的人,愛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觀點是這樣。墨家則不然,它堅持說,愛別人和愛父母應當是同等的。這會
不會弄成薄父母而厚別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愛。孟子抨擊
「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的時候,心中所想的正是這一點。
在愛的學說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後的許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過。但是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更帶根本性的分歧。這就是,儒家認為,仁是從人性內部自然地發
展出來的;而墨家認為,兼愛是從外部人為地附加於人的。
也可以說,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沒有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人應當行仁義?
不過他的回答是根據功利主義。他強調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強迫和誘導人們實行兼
愛,也與儒家為仁義而仁義的原則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
·兼愛》篇的話與本章
所引《孟子》論「四端
」的話加以比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這兩家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學
代表的階層不同
儒家代表的是落寞的舊貴族階層
墨家則代表平民階層
根本利益不一樣
因此,墨子的這種兼愛的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理想主義,它根本是不會實現的。
墨家講兼愛(無區別之愛,愛所有人)與道家講不愛(不愛所有人即是愛所有人】都是一種
博愛思想都一樣
墨子本是儒家**,
後因認為儒家學說繁瑣而自創一家。
墨家成員多為當時社會
的小手工業者與小販,
因此主張,
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
其學說偏重於社會倫理。
而道家則偏重於形而上的思考,即偏重於哲學。
此外,由於春秋戰國處於社會轉型時期,
各種階級都有不同的利益。
墨家主要代
表中下層人民的利益,
因此提出了兼愛一說,
來保證中下層人民的生存等基本權
益;道家則代表了在社會舊制崩解中信仰崩潰的上層人士,更關注人們的心理。
其思想實質並不相同。
因此,墨家的出現是當時社會各階級矛盾鬥爭的結果,有深刻的社會因素。
關於墨家和道家:一
,墨家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
,道家則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二
,墨家的影響主要限於先秦
(至少表面上如此
),道家的影響則一直延續到今天,
是中國僅次於儒家的第二大學派;三,
墨家提倡生產勞動
,道家則是脫離生產勞動的;四
,墨家的影響主要限於下層社會
,而道家在知識分子中有較大影響;五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愛
"和"非攻」,
但主要是通過和平方法和個人行動來阻
止戰爭;而道家則主張清靜無為,並不反對戰爭,且對軍事思想有貢獻;
六,在哲學上,墨家主要貢獻是邏輯,而道家的長處則體現在直覺上;
七,兩家都對科技有貢獻,都主張節慾.
八,墨家是集體主義,道家則可以說是個人主義;
九,墨家主張」明鬼」,而道家則從鬼神的影響中跳了出來.
十,墨家為達到目的往往不惜犧牲自己,而道家則把生命看得高於一切;
十一,墨家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
全部成員只服從於」鉅子」一人,
而道家則沒
有嚴密的組織.
十二,墨家主張用賢能治國,道家則反對」尚賢」,主張無為政治.
孔子仁愛思想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
仁愛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就是中華正統文化精神的根基。論語 顏淵 記載 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 說文解字 中說 仁,親也,從人二。也就就是說,仁 就是人與人間相互親愛的一種關係。在孔子看來,仁愛分為幾個層次。仁愛的根本就是孝悌,因為只有在家孝敬父母 兄長,仁愛才能由家庭推廣到社會,才能 泛愛眾 愛君忠...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哪些內容,墨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
前期墨家bai在戰國初即有很大du影響,與儒家並 zhi稱顯學dao.它的社會倫理思想專 墨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 1 兼愛非攻 他的 非命 兼愛 之論,和儒家 天命 愛有等差 相對立。認為 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要求 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 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
情商是指哪些方面,情商包括哪些方面
高情商,首先要懂得無時無刻地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懂得如何真誠 耐心的傾聽別人。其次,還要懂得自我反省,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無謂的爭論中。最後,高情商的本質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覺得體面。簡單講,情商是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是一種產生感情,促進思維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善於巧妙地化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