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烹飪有幾大特點,中國菜的特點

2021-07-03 04:33:25 字數 5419 閱讀 8834

1樓:

1、在選料上,由於我國多數人在飲食上受宗教的禁忌約束較少,而人們在飲食上又喜歡獵奇,講究物以稀為貴,所以中餐的選料非常廣泛,幾乎是飛、潛、動、植,無所不食。

2、原料加工上,中餐廚師非常講究刀工,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細小的絲、丁、片、末等刀口。

3、烹調上,中餐做菜一般使用的圓底鍋、明火灶非常適宜炒菜,所以中餐炒的烹調方法非常多。

4、口味上,中餐菜餚大都有明顯的鹹味,並富於變化,多數菜餚都是完全熟後再食用。

5、主食上,中餐有明確的主、副食概念,主食有米、面等多種製品。

2樓:匿名使用者

在餐飲上進行中西餐結合目前已經成為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大家認為這是個趨勢,我很早就已經注意到了從一個廚師或者一個酒店來講,就是自己的絕活、招牌;從一個國家的角度講,就是本民族獨特的,別人不具備的東西。這樣才能拿出去與人家進行交流,進行融合。這裡講的是中西餐融合,延伸到各菜系間的融合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

融合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一定要通過融合使自己的特色日臻完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去借鑑別人的一些東西,如原材料、烹飪技法、調味品,去豐富自己的特色。

不是去為了融合而把自己修改一遍,必須要保持自己的本質,然後再考慮如何用其他的技巧來豐富自己,使自己更加圓潤、豐滿,更加多元化。只有保持住自己的特色,才能發揮自己的特色。 經常有人問我,你的菜是哪個菜系,我告訴他們不是川菜,不是粵菜,不是魯菜,是大董烤鴨店自己的菜。

往糙了說,這是個大雜燴;往高了說,這是各個菜式精華的結合。我把它稱為大中國菜,聽起來有點誇張是嗎?但從整個趨勢上說,這完全有可能,對外而言每個菜系都是代表中國菜的一個視窗,外國人看到後首先的一個概念,這是中國菜。

那麼回到中西餐結合問題上,在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決不能抱著先入為主的概念,有些人在觀念中認為西餐優於中餐,或者中餐優於西餐,我說這些都是片面的,侷限的,不存在誰好誰不好。在世界上普遍承認三大美食,即中餐、以法餐為代表的西餐和以土耳其為代表的伊斯蘭餐,既然它們各自存在,並被廣泛認可,那麼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各自的特點。它存在於世並被流傳,就一定有許多的優點,從辯證的角度看,一個事物它都有兩面性,有優點,也會有缺點,有精華,也會相對有糟粕。

如果非要分出個高下,用一方的優點與另一方的缺點去比較,這是不科學的認識方法。說到認識,我想先談談目前在對待西餐問題上的兩個誤區。一個就是標準化問題,說到標準化,好些人認為西餐是完全的標準化操作,事實上,西餐的標準化只存在於西餐的快餐領域,而在所有西餐的風味餐廳還不是標準化,仍是以人為的經驗來操作。

另一個問題就是營養問題,有觀念認為西餐與中餐相比更注重科學的膳食與營養,這也是個誤區。實際在西餐中也存在著許多不科學的飲食方法,比如西餐中的基礎醬,就是用蛋黃與油加在一起打出來的,在西餐中被大量運用,它的營養並不全面;另外黃油仍被用於西餐中,須知它的脂肪含量是相當高的;還有西餐中常常見到的鵝肝醬,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其實是鵝被強迫性餵食後,造成的脂肪肝;用過餐後按照習慣,我們中國人一般要吃些水果,而外國人一般不吃水果,而吃甜品,其含糖量相比而言是較高的,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所以大家應該有這種概念,借鑑融合並不是一味肯定某一方,或否定某一方,而要全面地看待問題,從中吸收精華,去其不科學不合理的部分。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式下,中西餐融合是一個發展趨勢。這種融合得益於當前飛速發展的資訊流與物流的發展,過去我們如果想用西餐的原材料,沒有發達的物流體系作保證,那簡直就是奢談。而完全開放的市場使融合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作為我們廚師就要認識到這種趨勢,更要認識到它的必然性,這樣我們才能提早去進行學習,去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與別人進行融合交流,首先我們得了解人家,這樣才能有意識地取長補短。 既然中西餐結合是趨勢,那麼我們具體在實踐中怎麼去融合,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其實在前面我已經提到了,首先就是必須保持自己的特色,這是基礎。

另外我們要明確融合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於更廣泛的人群,讓我們做出來的菜適合更多人的口味。舉例說,大董烤鴨店的烤鴨完全是一道中國菜,且具備自己的特色,現在經過研製,我們把它叫做酥蜜烤鴨,怎麼讓它能酥呢?從工藝上進行了改進,我們選用了一些西餐的爐具,從原料配比上我採用了一些西餐的調味品,這樣就使我們的烤鴨在脆的基礎上又達到了酥。

不但沒有使我們菜品的特色消失,還使這種特色更加鮮明,而且讓這道菜更加符合了現代飲食觀念。再舉個例子,我們這裡有一款牛肉菜叫豉椒澳洲牛仔粒是採用澳洲純正的小牛肉製作的,可以說這是地道的西餐原料,我們在製作時卻採用的是中餐烹飪手法,這道菜可以說結合得非常完美,過去中餐的牛柳多是採用老黃牛的肉,要想使肉嫩,就要加嫩肉粉等來破壞肉質的纖維組織,而這種小牛肉很嫩,連上漿都不用,只需下鍋爆香就行,非常香,非常滑嫩,最主要是不破壞它的纖維組織,不損失它的營養成分。 中西餐結合的目的是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手段從而完善我們自己的特色,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

但最忌的是丟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盲目地去學習別人,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作法,是買珠還櫝的行為,在中西餐結合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把握好這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飲食文化歷來講究色、香、味,講究餐飲的形式,可以用“精”、“美”、“情”概括。這幾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的文化底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絡。 精,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內在品質的概括,這種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滲透、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

選料、烹調、配伍乃至飲食環境,都體現著一個“精”字。 美,體現了飲食文化的審美特徵。中華飲食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美。

這種美,是指中國飲食活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是指它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中餐之美不僅表現在味道上,而且在形式上、顏色上、器具上,甚至在服務人員的服飾上,都透著美的成份,讓人時時刻刻感覺到美的衝擊和享受。可見,美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基本內涵,是中華飲食的魅力所在,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

情,中華文化歷來以情為紐帶,同樣,中華飲食“情”為重要的功能。在中國,吃飯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社交活動。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一邊談生意、交流資訊、採訪。

古往今來,中國人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惜別或歡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活動的社會調節功能和心理按摩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4樓:安徽新東方烹飪學校

煎炒烹炸……想學習中餐烹飪可以到知名度高的院校學習,有專業的大師親自授課

5樓:石家莊新東方廚師學校

中國餐飲文化博大精深,做菜也講究色香味俱全,想要做好菜不是簡簡單單,想成為廚師的話還是需要專業的老師來教的

6樓:匿名使用者

總的概括就是:色 香 味 形 器 營 意

7樓:匿名使用者

煎、炒、烹、炸、燜、熘、燒、煮。

8樓:安徽新東方烹飪學院

中餐烹飪很講究原材料和廚藝,來安徽新東方學習專業的中餐烹飪,畢業還安排工作

9樓:呼市新東方烹飪學校

建議選擇專業的廚師學校系統的學習,不建議選擇到飯店裡跟師傅學習

專業的廚師學校會給你提供材料,不只是理論知識,學校開設很多實訓課程,學生不僅能系統的學習,更能很好的操作

10樓:廈門新東方烹飪

學廚師與其它行業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

一、學廚師不會被社會淘汰,人是鐵,飯是鋼,民以食為天。

二、學廚師工作範圍廣闊,**都有廚師,**都要廚師。

三、學廚師發展空間巨大:菜品的創新、營養的搭配永遠沒有封頂。

四、廚師愈老愈值錢:不像許多行業只能吃青春飯,青春一過生活無著落。

五、學廚師學習投資相對較低:許多行業學費高昂,參加工作後很長時間內就象在賺自己的錢,更有很多人因為高昂的學費望而卻步。學習廚師投資則相對較低。

中國菜的特點

11樓:就這個了

與其他國家菜餚相比,中國菜在烹飪文化和烹飪技法上,具有多彩多姿、精細雅緻、和諧適中的特徵。

(一)原料豐富,選料嚴謹

中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跨度都比較大,還擁有很長的海岸線,物產豐富。加之中國菜多為熟食,多種原材料均可使用。有一句俗語稱:

“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幾乎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可以作為中國菜的食材。中國菜不僅動物原料用得廣,植物原料的選擇同樣廣泛,早在西周時期,有文字記載的可食用植物物種已達到130多種。

但在中國菜中,名菜常選擇名貴的食材,如燕窩、魚翅、熊掌、鹿尾、虎骨、猴腦等。其中部分食材取自保護動物,所以某些名菜因取材困難而無法烹製。目前,很多烹飪家使用替代品進行嘗試。

(二)刀工精細

中國菜的原料大多加工成小塊宜食的尺寸,不像西餐在食用時進行二次切割。中國菜對刀工非常講究,有切(直刀法)、片(橫刀法)、剁、剞(雕刻圖案)等多種,技法有刻刀法、滾刀法、鋸刀法、反刀法、推刀法、切刀法,刀工處理的工具主要是菜刀和砧板,可將原料切成片、絲、條、塊、丁、粒、米茸等形狀,並要求其大小、厚薄、粗細均勻。有些原料經廚師的刀工後可拼成栩栩如生的美麗圖案。

(三)注重火候

中國菜烹調方法非常多,有涼拌、炒、爆、溜、煸、蒸、熬、煮、燉、煨、燴、氽、涮、燒、焯、滷、醬、煎、炸、燜、烤、焗、薰等幾十種,每一種又可分為好多小類。中國菜在製作過程中還十分講究火候,以最簡單的蒸排骨為例,蒸的時間長了,肉就老了,時間短了,則還沒熟透。火候是中餐烹飪技術的核心,火力可分為旺火、中火、小火、微火。

最終要達到“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爛而不化”。

(四)講究調味

味道分基本味和複合味兩種。基本味即酸、甜、苦、辣、鹹等,比較單一;複合味有酸辣、鹹鮮、魚香等,各種調味技藝有上百種之多。其中以四川菜最為典型,其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點為世人所稱道。

中國菜除了講究口味變化外,在烹調的過程中還能巧妙地運用不同的調味方法。同等量的調味品在菜餚加熱的不同程度加入酒會形成不同的口味。

(五)重視色香味俱全

中國菜很早就講究色、香、味俱佳,《後漢書•邊讓傳》裡寫到:“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中國菜的取名多彩多姿,以寫意手法命名的有“龍虎會”、“鳳爪龍衣”、“獅子頭”、“佛跳牆”;以人物命名的如“東坡肉”、“宋嫂魚羹”、“宮保雞丁”。

唐朝皇帝唐懿宗命皇宮內準備各種美味給同昌公主食用,如“靈消炙”這道菜,是用喜鵲舌、羊心尖等材料調製而成,一隻羊只有四兩肉能用作原料,雖經暑毒,終不腐敗。

(六)講究飲食禮儀

中餐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中餐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

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著檸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

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溼指頭,輕輕刷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漢語,漢字有哪些特點,中國的漢字有哪些特點?

一 漢字的特點 六個特點 從書寫形式看,漢字是平面型方塊體漢字 漢字的筆畫有秩序的分佈在一個平面性的方框裡,這是漢字從外觀上看最明顯的特點 音素文字的字母在構詞時是呈魚貫式線性排列的。漢字的形音義之間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據 漢字尤其是古代漢字的形音義之間原本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傳統上認為漢字是表意文字,是...

中國傳統的年畫有什麼特點,中國年畫的特點有什麼?

年畫作為我國所獨有的古老民間藝術,它以色彩的鮮明性藝術地展現了題材廣泛性和內容豐富性,充分地體現出我國民間色彩的藝術特色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深受我國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喜愛。1 中國民間年畫色彩的表現性 色彩是一種視覺神經刺激,它的產生是由於視覺神經對光的反應,色彩構成包括三種要素,即 被觀察的物...

中國烹飪的時代特點有哪些,中國烹飪發展史的第一,第二,第三高潮期,分別在哪個歷史時期

先秦時期中國烹飪的起源歷史久遠,根據中國考古界的研究論斷,距今五六十萬年以前的北京人已開始用火熟食,烹飪由此發端。從而將禽獸用食物充飢解渴的飲食方法,逐漸升華為人類一項文明的享受。烹飪 最早見諸文字,在2700年前的 周易?鼎 以木巽火,烹飪也。意為把食物原料放在順風點燃的柴草上炊熟。隨著生產力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