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年一定要貼對聯,過年為什麼要貼對聯呢?

2021-07-03 08:02:04 字數 5770 閱讀 6009

1樓:夕陽專賣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

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

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 春聯始於五代。公元964年,後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春聯普及盛行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說》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而且,他還為王公大臣們御書春聯。

賜給中山王徐達的對聯是:“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賜給陶安的對聯是:

“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於皇帝身體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愛,廣大群眾的傳播,春節貼春聯便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我們稱張貼在大門、中門及窗戶兩側的紅色「春聯」為「對聯」。

有的人會自己動手寫對聯,有的人則用買的。春聯上的對仗句均是吉祥話。 春聯,起源於桃符。

“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

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

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

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諸如: 日月星三光並照 財如曉日騰雲起 天地人一體同春 利似春潮帶雨來 以前,各家各戶常藉對聯來反應自己的身分。

例如,官宦之家的對聯寫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學儒之家「詩書繼世長」;商賈之家的對聯為「忠厚傳家久」,家則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在對聯的正**張貼著四字「橫批」,橫批的下方分別貼了幾張「掛錢」。在房間的門或牆壁上大都會貼著菱形的「斗方」。

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張貼數最多的斗方。有人會故意將「福」及「春」字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著「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

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

2樓:減壓文化

過春節為什麼要貼對聯呢?由來久矣,有些事項一定要注意

過年為什麼要貼對聯呢?

3樓:我去有意思好吧

貼春聯,一是保留了鎮邪避災的意義;二是表達了自己的美好願望;三是紅紅的對子襯托了節日喜慶氣氛。

對聯,又稱楹聯、對子、春聯等等。貼對聯有史為證的大約是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當時稱桃符。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

後來,人們又開始在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春聯是起源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上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正月初一這天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當其走到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屠夫,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即揮筆給其寫了一副春聯。可見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提倡,才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4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

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

春聯始於五代。公元964年,後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

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春聯普及盛行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說》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而且,他還為王公大臣們御書春聯。

賜給中山王徐達的對聯是:“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賜給陶安的對聯是:

“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於皇帝身體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愛,廣大群眾的傳播,春節貼春聯便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我們稱張貼在大門、中門及窗戶兩側的紅色「春聯」為「對聯」。有的人會自己動手寫對聯,有的人則用買的。春聯上的對仗句均是吉祥話。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

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

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諸如: 日月星三光並照 財如曉日騰雲起 天地人一體同春 利似春潮帶雨來 以前,各家各戶常藉對聯來反應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對聯寫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學儒之家「詩書繼世長」;商賈之家的對聯為「忠厚傳家久」,家則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在對聯的正**張貼著四字「橫批」,橫批的下方分別貼了幾張「掛錢」。在房間的門或牆壁上大都會貼著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張貼數最多的斗方。

有人會故意將「福」及「春」字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著「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

5樓:元錦凡胡莉

對聯起源於書桃符。遠在周代就有用桃木來鎮鬼驅邪的風俗。

桃符本來只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上面畫神荼、鬱壘兩個神像為符。

後來到每年春節前夕,人們總用新桃符換下舊桃符。王安石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符換舊符”說的即使此事。

再後來,又逐漸用紙代替了桃木板,這就是今天的對聯了。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6樓:匿名使用者

這你就得問我了呀。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

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

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

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個傳統 古人是為了驅鬼貼的 因為鬼怕紅色 一直到如今 成為了一個習俗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年獸怕紅色,對聯是紅色的.所以就可以過一個快樂的春節

9樓:匿名使用者

孩子 你還小 長大我再告訴你為什麼

10樓:感性的黃大大

因為貼對聯,有著辭舊迎新的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ggbvxdryuhgvvb

為什麼過年要貼對聯哪?

12樓:在煙幹辰

辟邪最初不是貼對聯

而是掛桃符

後來掛紅布

後蜀君主孟昶寫的第一幅春聯

後民間就貼春聯了

為什麼在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

13樓:劈山裂地

春節貼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來的習俗,每到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戶戶都會忙著貼對聯。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每年三十的上午我都會跟著家裡的大人貼對聯。後來到我上學之後,貼春聯的任務就交給了我。

貼春聯的時候,每一副對聯我都會念一遍,感受它所表達的意思,同時也在感受春節的歡快的氣息。

貼對聯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的認真,紅紙黑字這也是對新年到來的祝福。那麼為什麼要在過年的時候貼對聯呢?貼對聯又是從何時興起的?

春節貼的對聯也**聯,最早的一副春聯是出現在五代時候的後蜀國,那時候叫桃符。後蜀國的國君孟昶是一個比較喜歡新鮮事物的人,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他突然產生一個想法,讓他手下的大臣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了門框上。

這兩句話的內容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最早的一副春聯。桃符掛在門框上,既起到辟邪的作用又有了祝願、祈福的內容。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就越來越普遍,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用紅紙寫桃符。

“春聯”一詞正式出現,是在明代初期。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以前是窮苦人出身,他以前在大戶人家打工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過年的時候貼的桃符。等他登記當皇帝以後,有一年除夕他頒佈了一道聖旨,內容是“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春聯一詞應運而生。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開始微服私訪,看到家家戶戶貼的春聯他非常的高興。後來看到一家殺豬的人家門上沒有貼春聯,他問清楚原因後,就幫人家寫了一副。皇帝對春聯都如此重視了,下面的大臣、百姓更會大力推廣,這樣就促進了春聯的盛行。

從此以後貼春聯的習俗一直流傳了下來,直到現在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忙著貼春聯。春聯上華麗的辭藻,抒發了大家美好的願望“迎春納福、辭舊迎新”。

為什麼過年要貼對聯,過年為什麼要貼對聯?

春節貼春聯根據以前的說法一是為了保平安,另一方面就是辟邪。春聯,又稱對聯 門對,它用紅紙書寫,貼在門上很有一番喜慶 熱鬧的過年氣氛。過年要貼春聯,這與古代的 桃符 驅鬼避邪有關。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魅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過年期間的侵擾,人們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同時...

過年為什麼貼對聯,春節為什麼貼對聯

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叫桃都山,山裡有一隻金雞,每當金雞長鳴時,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就必須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邊站著兩個神仙,一個叫茶神,一個叫鬱壘。如果鬼魂在夜裡做了一些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茶神 鬱壘就會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將它捆起來,然後送去喂...

過年一定要回家嗎,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回家

兒時的春節穿新衣,放鞭炮,一家人忙活一頓年夜飯,簡單而幸福。回家,原本只關乎情感意願,不關乎經濟能力。然而,在經濟因素不斷嵌入社會生活的當下,回家,不僅是一種情感性的社會活動,更是一個消費性的經濟活動。父母要求子女有車有房,才覺得在鄰里間有面子,子女覺得回家禮物要貴重,穿著要氣派,走親訪友出手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