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紙墨成殤
《毛詩序》主要反映了以下文學見解:
1、詩的特徵:情志合一與詩樂舞三位一體。
2、詩與社會的關係及詩的社會作用:詩政相通與“詩教”方法。
3、詩的創作原則與方法:“發乎情,止乎禮義”與“主文而譎諫”。
4、詩歌的體裁和表現手法:“六義”說。
擴充套件資料《毛詩序》產生於春秋中期的《詩經》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所收錄的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純文學作品,因此詩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實際上是文學的代稱,關於詩的理論批評也就具有文學批評的普遍指導性。
先秦詩論起於儒家,宗法儒學,從理論上強調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詩言志”這一開山的綱領(朱自清,《詩言志辨》)。《尚書·虞書·堯典》曾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即便《舜典》絕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於戰國,甚至更晚,然而“詩言志”的觀點則肯定由來已久。
由此可見先秦詩論尚未明確涉及詩歌情感性的特質,沒有抒發內心情緒的“詩緣情”的自覺認識,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首先接觸到詩的情感特徵,並將其與言志聯絡在一起予以較系統地論述的,則是完成於漢代的《毛詩序》。
2樓:映簾夢斷聞殘語
這是我們《中國詩學研究》老師的課件上的,借你一看:
一,詩的特徵——情志合一與詩樂舞三位一體
《毛詩序》繼承了先秦“詩言志”的觀點,進一步闡述了詩歌抒情言志的特徵。早在先秦,偽古文《尚書•堯典》就提出“詩言志”之說,成為我國詩論的“開山的綱領”(朱自清),此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詩以言志”、《莊子•天下》篇有“詩以道志”、《荀子•儒效》篇有“詩言是其志也”之說,都繼承發揮了“詩言志”之說。雖然在先秦“志”中包含“情”,如唐代孔穎達《左傳正義》所說“在已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但“情”在“詩言志”說中並不佔主要地位。
而《毛詩序》則突出強調了“情”與“志”的統一性,更為清楚地說明了詩歌抒情言志的特徵,從“詩者志之所之也”和“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兩段論述來看,《毛詩序》認為“情”與“志”是二而一的東西。
《毛詩序》還揭示了中國古代藝術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表現形態,並認為所有藝術形態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尚書•堯典》曾指出“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顯示出詩與樂的一致性,《禮記•樂記》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強調了樂與舞的一致性,而《荀子•儒效》篇則指出“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對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特徵有所論述。《毛詩序》總結了以上這些論述,指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從抒情言志的特徵論述了詩、樂、舞在藝術上的統一性。
二,詩與社會的關係及詩的社會作用——詩政相通與“詩教”
《毛詩序》論述了詩樂與社會政治狀況的密切聯絡,指出:“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政乖”,即認為政治狀況是文學藝術的最直接的影響因素,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政治狀況、民情風俗都直接影響到這一時期產生的文學藝術的風貌,也都可以通過這個時代產生的詩樂的內容和藝術風格反映和表現出來。同時,《毛詩序》還進一步指出社會政治、民情風俗的興衰成敗之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到藝術創作,導致詩樂在內容和風格上的變化,它說:
“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這裡有社會政治、民情風俗的變化是藝術內容、風格變化的原因的意思。
從詩樂與政治的關係出發,《毛詩序》重視詩樂的社會作用,認為詩歌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風”,所謂“風”就是詩歌的藝術感動作用。通過發揮這種審美功能,詩歌可以產生積極的社會作用,即“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而這種社會作用又表現在兩個方面: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在上的統治者可以發揮詩的感動作用教化百姓,培養良好美德,改變社會風俗。即所謂“先王以是經夫婦,成教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在下者可以“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通過詩的感動作用“以風剌上”,從而使“聞之者足以戒”,並進而“正得失”。這是在理論上肯定了中國古代詩歌干預現實、批判現實的優良傳統。不過,《毛詩序》無疑更重視“上以風化下”的“詩教”功能,它把先秦以來儒家的詩樂教化思想理論化、系統化了。
三,詩的創作原則與方法——“發乎情,止乎禮義”與“主文而譎諫”
《毛詩序》指出了詩歌“吟詠情性”即“發乎情”的基本特徵,並且強調詩歌表現人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發乎情,民之性也”。但它同時也對詩所表現的情感予以一定的限制,要求“發乎情,止乎禮義”。所謂“止乎禮義”即要求詩所表現的情感不超過、不違背社會政治、倫理規範,要保持在“禮義”所許可的範圍之內。
這是《毛詩序》所提出的詩歌創作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一方面對詩歌表現情感的內容、性質、範圍有所限制,體現了儒家文藝思想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政治倫理規範的保守性,但另一方面,又使詩歌與一般的情感表現區別開來。它實際上要求詩歌雖然表現的是作詩者個人一已之情感,但這種情感又必須具有社會性和理性特徵,這是有積極意義的。
由於強調詩歌要遵循“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創作原則,《毛詩序》在創作方法和創作風格上主張“主文而譎諫”。所謂“主文而譎諫”即肯定詩歌對社會現實的諷刺和批判,但這種諷刺、批判同樣要“止乎禮義”,因而在創作方法上要儘量避免直陳,而是採取託物喻志的表現手法,進行含蓄、委婉的諷刺、批判。《毛詩序》的這種觀點對中國古代藝術創作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國古代詩歌的含蓄風格主要就是在這種觀點影響下形成的。
四,詩歌的體裁和表現手法——“六義”說
《毛詩序》有“六義”說,即風、賦、比、興、雅、頌,涉及到詩歌體裁上的分類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問題。早在先秦,《周禮•春官》就提出“六詩”說,內容與《毛詩序》的“六義”說一致,但《周禮》沒有對“六詩”作具體論述。《毛詩序》對風、雅、頌有所論述,沒有談賦、比、興,但從中可以看出,《毛詩序》是把“風、雅、頌”看作“六義”中與“賦、比、興”相區別的一組。
《毛詩序》對“風、雅、頌”的論述:“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
政有小大,故有大雅焉,有小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可以看出是將它們視為《詩經》的內容的不同型別,也就是詩歌的體裁問題。後來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指出:
“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用,風、雅、頌是《詩》之成體。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更明確地將《毛詩序》“六義”說所涉及到的詩歌體裁與表現手法問題揭示出來。
現在看來,“風”是產生於各諸侯國的地方詩歌,也就是民歌;“雅”是產生於周王朝**統治區域內的詩歌,與社會政治直接相關;“頌”也就是頌詩,主要用於宗教祭祀和歌頌、讚美祖先、表揚功德。這種對詩歌的分類不僅大體符合《詩》三百篇的實際,也是中國古代詩論關於詩歌分類的開始。
漢代經學家鄭眾說:“比者,比方於物也”,“興者,託事於物”。鄭玄指出:
“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從他們的論述來看,賦、比、興主要是指詩歌的藝術表達方法。賦的特點是直敘鋪陳也就是一種直接敘事、直接描寫的表達方法;比的特點是打比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比喻,接近於“明喻”;興也是一種“比”,不過它是一種“暗喻”或“隱喻”。
此後,南北朝時的劉勰、鍾嶸,宋代的朱熹、清代的李仲蒙等都對賦、比、興的內涵、特點進行過細緻論述,使賦、比、興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主要藝術表現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書上有哦,要查查,批評史.你沒做筆記啊.要打太麻煩了.到網頁裡搜尋去.
文學包括哪些方面?
4樓:狗子小童鞋
包括戲劇、詩歌、**、散文等。
1、中國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
2、文學巨匠
古希臘詩人荷馬; 義大利詩人但丁; 德國詩人、劇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國積極浪漫主意詩人拜倫;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泰戈爾; **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 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5樓:角落裡的楊梅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文學類別 :1、按載體分為: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三大類。
2、按作者所在的時代分為: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他們的範圍都是隨著讀者而不斷遷移的。
3、按產生地域分為:歐美文學,中國文學,日本文學,拉美文學等。
4、按讀者分為: a、按受眾身份/年齡有兒童文學,**文學等; b、按讀者群體及內容分為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宗教文學等。
5、按內容分為:史傳文學、紀實文學、奇幻文學、報道文學等。
6、按表達體裁分為:**、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野史、童話、對聯和笑話等;其他如史傳、哲理、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有文字劇情架構的電腦遊戲(含遊戲主機)等
7、按創作理念分為: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等 以上類別僅僅是一種概括,作為分類的示例,並非全面分類。
文學學習的好處? 5
6樓:馬佳樹枝強鸞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魯迅主要作品反映了什麼諷刺了什麼
魯迅主要作品,反映了封建舊社會的黑暗,諷刺了神經麻木的舊社會的愚昧人民,主張了用新思想洗去舊社會的無知,迎來新中國。魯迅作品主要反映了當時黑暗的封建統治下吃人的社會,諷刺了人們精神的麻木不仁,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及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 魯迅 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
簡述《詩經》中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現實生活
一 宗廟祭歌和民族史詩 1 宗廟祭祀之歌。我國古代特別重視祭祀,儲存在 三頌 和 大雅 中的宗廟祭祀之歌,其中心內容是歌頌祖先和在位的君王或諸侯的功德。2 古老的民族史詩。大雅 中有五首詩歌,生民 公劉 綿 皇矣 大明 敘述了周始祖后稷誕生到武王滅商的史蹟和傳說,是古老的周民族史詩。二 農事詩 1 ...
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西周的政治 經濟情況,商朝最大的青銅器是四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 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王室祭祀用的青銅版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權官村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