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年度經濟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
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讚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
「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樑、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視窗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裡。
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
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
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
『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
『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
』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
『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蓆。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闢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
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2樓:黑石理財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深海的龍王有一日巡海歸來,一下覺得腰間象是有枚鑽子刺一樣痛,沒一下就頭暈目花起來,老龍王實在支撐不住了,痛得在牙床上打滾。龍王想:「在這樣痛下去是要了我的老命的還是去凡間試一下。
」龍王搖身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子,再說老郎中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子按住腰,痛得滿臉發青、虛汗淋淋走進來,就勸開眾人說讓老人家先看。龍王也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下來就伸手。老郎中摸了一下脈門,嚇了一跳,心想自己看了幾十年的病,怎麼這人的脈和常人不同。
他起身招呼這老人走進裡頭的房間,老郎中要他說出自己到底是什麼人,不說實話很難診病處方,再這樣拖下去,難說會大禍臨頭。龍王一聽,心想還是病要緊,就如實說出自己是龍王,在巡海時,一下覺得腰間有鑽骨的癢痛,歸到龍宮後,更是痛得難受,叫遍了龍醫看也沒見湊效,這才來到凡間求郎中診斷。
老郎中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那好吧,不過,你只有再到海邊去現出身方能確診。」
說來也怪老龍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老郎中轉身就要走,龍王一把扯住他說:「恩人,要不是你,老龍這條老命就難保了,你等一下,我馬上就來。
」說完就一頭鑽進海里。沒一下,龍王帶著龍婆和龍子,端著一盤海里的珍寶向老郎中拜謝。郎中說什麼也不肯收,他邊推邊說:
「只要龍王保佑人間,年年能風調雨順就是謝禮了。 」老龍王想了想說:「那好,每年開春,你們人間只要仿我的身子紮成紙龍,敲鑼打鼓叫我來,我老龍保證凡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打那後,每當到了大年春節,人們都紮起紙龍敲鑼打鼓舞龍燈,以慶來年風調雨順。那舞龍燈的習俗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了。這雖然是傳說,但象徵龍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
3樓:黃呵呵呵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深海的龍王有一日巡海歸來,一下覺得腰間象是有枚鑽子刺一樣痛,沒一下就頭暈目花起來,老龍王實在支撐不住了,痛得在牙床上打滾。龍王想:「在這樣痛下去是要了我的老命的還是去凡間試一下。
」龍王搖身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子,再說老郎中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子按住腰,痛得滿臉發青、虛汗淋淋走進來,就勸開眾人說讓老人家先看。龍王也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下來就伸手。老郎中摸了一下脈門,嚇了一跳,心想自己看了幾十年的病,怎麼這人的脈和常人不同。
他起身招呼這老人走進裡頭的房間,老郎中要他說出自己到底是什麼人,不說實話很難診病處方,再這樣拖下去,難說會大禍臨頭。龍王一聽,心想還是病要緊,就如實說出自己是龍王,在巡海時,一下覺得腰間有鑽骨的癢痛,歸到龍宮後,更是痛得難受,叫遍了龍醫看也沒見湊效,這才來到凡間求郎中診斷。
老郎中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那好吧,不過,你只有再到海邊去現出身方能確診。」
說來也怪老龍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老郎中轉身就要走,龍王一把扯住他說:「恩人,要不是你,老龍這條老命就難保了,你等一下,我馬上就來。
」說完就一頭鑽進海里。沒一下,龍王帶著龍婆和龍子,端著一盤海里的珍寶向老郎中拜謝。郎中說什麼也不肯收,他邊推邊說:
「只要龍王保佑人間,年年能風調雨順就是謝禮了。 」老龍王想了想說:「那好,每年開春,你們人間只要仿我的身子紮成紙龍,敲鑼打鼓叫我來,我老龍保證凡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打那後,每當到了大年春節,人們都紮起紙龍敲鑼打鼓舞龍燈,以慶來年風調雨順。那舞龍燈的習俗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了。這雖然是傳說,但象徵龍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
4樓:內涵謅侃
民間故事《未解之謎》有關龍的傳說!
龍的傳說、故事。
關於龍的傳說 故事 20
古代龍的故事和傳說
有關龍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5樓:阿沾
1、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2、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樑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俱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繡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3、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
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隻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了。
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展觀;相容幷包的多元文化觀。中國龍文化內涵豐富,從性質和內涵來看,龍文化可分為三大型別:宗教龍、政治龍和藝術龍。
宗教龍即把龍當作聖物或神靈來崇拜,把龍視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護神等。政治龍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普遍崇拜龍的心理,把帝王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用以維護統治。
藝術龍就是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對龍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繪畫、舞蹈、神話傳說、競技活動等方式表現龍。
中國龍文化傳入東南亞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顯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龍鳳藝術,明顯具有中國長江文化系的特徵。龍的頭大,有些像獅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
這種龍的形象在這一地區的建築、服飾、雕刻,以及龍舟、龍舞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長江以南有星羅棋佈的江河湖泊。龍舟文化甚為發達。
指揮龍舟競渡的銅鼓飾有龍鳳等吉祥動物圖案。東南亞的銅鼓藝術源於中國。
滇系和粵系銅鼓藝術的差別也見之於東南亞,成為長江龍鳳文化的地方演變體。從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東南亞龍文化是長江文化系,特別是苗蠻文化向南的伸延。
關於龍的傳說故事
6樓:你好嘛
1、《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
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2、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樑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牆上也繪著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後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裡來,把頭從視窗伸進屋子裡,把尾巴橫在客堂上。
葉公看到後,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並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
3、龍的誕生故事
據傳,古時候森林裡的動物很多,而且非常凶猛,常常成群結隊出來襲擊、吞食人類,致使人類無法安寧地生活。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們只好頻頻向天庭發出求救呼聲,祈求上天能懲治那些無比**的動物。
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間檢視,瞭解實情。 六郎神下到凡間目睹了動物撕咬凡人的場面,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如果不及時拿出拯救辦法,人類將無法生存。他重重地劃出一條界線,暫時把人與動物隔離開,再遍訪百姓,蒐羅各方面意見。
大家一致認為必須儘快在動物之中立一個「王」,以它來管制那些為所欲為的動物。六郎神采納了大家的意見,苦思冥想得出了一個妙計:以九種動物組合成一種新動物,取名為「龍」。
說辦就辦,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畫了起來。
先勾畫出蛇身,接著畫駝頭、鹿角、牛嘴、魚鱗、鳳尾、鷹爪,當畫完「獅須」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他想這第九樣「虎眼」只能先畫在一旁放著,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個咒,再把兩隻「虎眼」安上去,以後這東西才會更聽話。快到八十天時候,有一個木匠帶著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裡砍伐木頭,走入洞內歇息。
偶然之中看見洞壁上畫著一個動物圖案,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東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兩隻眼睛。他隨手拿起墨筆,模仿六郎神畫的「虎眼」,添在龍頭上。這下壞了,洞壁上的龍張牙舞爪扭動起來,嘴裡噴著濃霧,龍體火光四射,一時狂風大作,洞內飛沙走石,龍像一道閃電似的飛了出去。
木匠趴在地上,嚇得屁滾尿流。 一聽說「王」龍出洞,那些凶猛的動物早已聞風喪膽,再也不敢出來食人,從此,人們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隨隨便便在山野勞作。 但是,龍成了百獸之王后,日益狂妄,根本不聽六郎神的使喚,常常飛上天空興妖作怪,有時連續降雨不止,地上常鬧洪災,百姓叫苦連天。
後來,搖身一變,還多出了一條龍。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條鎮在雲層裡,繼續看管動物;另一條則打入東海,令它不得隨意出入。 百姓以為龍雖然出了一點小差錯,但畢竟功大於過,依然把它視為吉祥物,因此,逢年過節都要紮上一條龍,走村串戶遊耍一番,企盼來年風調雨順,太平安康。
4、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後就跳進壺裡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
5、鯉魚躍龍門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
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於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鯉魚們一個個輕輕鬆鬆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並沒有兩樣。於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中國龍的由來,起源以及龍的傳說故事究竟有哪些
商周時期 商周時期的龍比較簡單 笨拙 粗獷,從史書上的記載和考古中的發現都證實,那時的龍大部分呈圓曲狀,頭尾相接。大眼 巨頭,沒有明顯的角和四肢。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手工藝有了一定發展,工藝美術也出現了興旺的局面,這一時期的龍從造型上已經向寫實方向發展,內容也相對豐富,有龍鳳與人的組合,雙龍圖的組合等...
關於龍的傳說,有關於龍的傳說
1.龍女拜觀音 在觀音菩薩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2.岑港白老龍 舟山島西岸有個海灣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傾瀉下來,猶如百尺白布懸掛在峭壁上,煞是壯觀。年復一年,在嶺腳邊衝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 龍潭 3.龍...
壯族的傳說故事作文,壯族的傳說故事作文300字
廣西來素有 歌海 之譽,源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廣西各族人民一向有愛唱民歌的習俗。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 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每逢節日及重大節慶活動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傳情達意。農曆的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歌圩,在這一天許多壯家姑娘 小夥甚至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在田間山坡上相互對唱山歌,以歌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