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封賞時都說封幾百戶,幾千戶之類的那戶是什麼意思

2021-07-29 05:22:19 字數 5757 閱讀 8916

1樓:

千戶一般授予開國有功的功臣,令世襲管領。千戶下設百戶,百戶下設十戶。千戶的規模大小不一。

有的名為千戶,實際戶數多達數千。如朮赤臺千戶,即由4000兀魯兀部眾組成,也有不足1000戶的。百戶也有類似情況。

千戶的組成,大致有三種:一是由不同氏族部落部族混合組成的,這是多數,多為成吉思汗在戰爭中奪獲的俘虜;一是由原有部落人員構成的,如弘吉刺部的按陳駙馬,亦乞刺思部的孛禿駙馬,汪古部的阿刺忽思,都令各「統其國族」。

一是由重新收集散在各部落的同族部眾所構成,如伯嶽吾部汪古兒、捏古思部納鄰脫斡鄰勒、忙兀部的畏答兒、兀魯兀部的朮赤臺等大都率部投誠後忠心不二者。

千戶制是打破舊有的部落組織而建立起來的。它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單位。通過千戶制,全蒙古百姓都被納入千戶之內,並被固定在指定牧區內,不得任意移動,戶口登記入冊。

凡年滿15歲至70歲男子都要服兵役,並隨時根據國家命令,自備馬匹、兵仗、糧草,由千戶、百戶長帶領出徵;所有男性公民,「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既是牧民,又是戰士。

千戶之上,統以萬戶。但萬戶是軍事統帥,而不是行政長官。萬戶置左、右翼萬戶,中軍萬戶,以及鎮守林木中百姓萬戶等。蒙古汗國建立初期,左翼萬戶由木華黎統領,管轄東抵興安嶺地區各千戶。

右翼萬戶由博爾術統領,管領西至阿爾泰山方面各千戶;中軍萬戶由納牙阿統領;鎮守林木中百姓的萬戶由豁兒赤統領;朮赤所屬萬戶由忽難統領。

不論萬戶、千戶、還是百戶,都是成吉思汗「**家族」的臣民。成吉思汗將各千戶包括管轄千戶的各級那顏(官人),都作為家產分賜給自己的母親、諸子、諸弟。

據《元朝祕史》記載,成吉思汗母親訶額倫和季弟鐵木哥斡赤斤共得「忽必」(份子)1萬戶,二弟合撒爾4000戶,三弟合赤溫子阿勒赤歹2000戶,異母弟別勒古臺1500戶,長子朮赤9000戶,次子察合臺8000戶,三子窩闊臺5000戶,幼子拖雷5000戶。

各級那顏為受命管理百姓的地方軍政長官,他們必須絕對服從大汗和大汗的宗親。如發現有瀆職或背逆行為,大汗及其宗親有權隨時加以撤換或懲處。

那顏階級既是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統治人民的重要支柱,同時也是高踞於廣大牧民之上的領主。根據規定,萬戶和千戶那顏在其管轄範圍內,不僅享有世襲封地權利,還擁有分配牧場,徵收賦稅,差派謠役,統領軍隊的權力。

建有特殊功勳、被授予「答刺罕」稱號的那顏,享有免除賦稅、獨有戰利品、不受法律約束和制裁、九次犯罪不受罰、有自由放牧等權利。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侯是一種爵位。爵位共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侯是第二等。

公侯都有封地,也叫食邑。食邑的大小按家庭數計算。有一百戶的叫百戶侯,有一萬戶的就叫萬戶侯。

3樓:手機使用者

封給他多少戶,那些戶要上繳的賦稅等等就都歸他所有了,有點像地主和佃戶之間的關係,但是不像地主對佃戶的人身控制那麼嚴。比如某人封百戶侯,那這一百戶人家上交上來的賦稅就歸他所有了

4樓:獨舞雪紛飛

戶代表每一個家庭。

封戶,就是把一片土地連同上面的農戶分封給一個人。

把土地封予或再轉封予有功之士或宗親,其土地即稱作食邑。早期西周及春秋時代封建制度下的食邑,受封者對於所受封土地,除了經濟上的權益之外,尚有統治該土地及人民的權力。但在戰國至秦漢行郡縣制以後,食邑逐漸轉向以該地人民所交賦稅為主的經濟利益為主,而失去其他政治、軍事上的作用,大多以「戶」作為食邑分發的單位。

古代封爵為什麼稱封多少戶?這裡的戶意味著什麼?

古代所說的食幾千戶幾萬戶是什麼意思?具體是?

5樓:大大大大倩倩

「食」是靠著吃飯;賴以為生。引申為依賴、依靠。食千戶萬戶是指所轄的封地大小,而不是確切的數字,意思是,一個人封地裡的幾萬戶老百姓所交納的收入都歸這個人。

千戶侯,古代的封號,意為食邑千戶的侯爵,有向一千戶以上的人家徵稅的權利。

萬戶侯,食邑萬戶以上,號稱「萬戶侯」,後來泛指**貴爵。萬戶侯在封建社會作為一個特殊階層,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關稅及自然資源等),因為其代表著地位、財富、權力,於是它有了階級屬性。

6樓:明欣可表芸

封爵位和封地,食邑幾萬戶意思是。他的封地裡的幾萬戶老百姓所交納的收入都歸他了

如果是春秋戰國時代的話,那些老闆姓的收入,生死,前途全歸這個被封賞的人管

7樓:被盜了了了

封的侯,即「千戶侯、萬戶侯」。食多少戶就是多少戶的侯

8樓:清風king逸

食邑: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又稱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國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盛行於周。

唐 宋 時亦作為一種賜予宗室和高階**的榮譽性加銜。

唐代的食實封制度包括兩層含義:

一:食邑多少戶是虛封,由朝廷撥給相當於這個戶數的物資錢財,其實就相當於特別津貼這種,不能世襲繼承

二:實封,亦即「真食」,就是這些戶數實實在在封給這個人了,或者說封給這個人的家族了,因為實封可以世襲繼承的。

如:李淵入長安後,賜給裴寂良田一千頃、上等宅院一座、布帛四萬段,改任大丞相府長史,進封為魏國公,食邑三幹戶。武德九年冬十一月十八日,裴寂食實際封戶一千五百戶。

三千戶是虛封,一千五百戶是實封。他活著的時候能享受四千五百戶的租庸調(每丁納「租二石、調絹二丈、綿三兩,以及庸: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二十天的數額以代役。

)死之後,他的家人享受一千五百戶的租庸調。

但這個食邑在收取和分配上還有說法:州縣**(一般是縣尉)與徵封使共執戶籍文賬向封戶收取封物,既租庸調。然後將租庸調集中後進行三分:

一分歸國家,兩分歸實封家。但公主的食邑不用分,全部歸公主所有。此外,州縣**還要向封戶收取運費,並將其與封物一起交付徵封使。

唐德宗時實行兩稅法,食實封制度名存實亡。

9樓:匿名使用者

封域所轄的大小。

食千戶——一千戶口的人民受之管轄,向其交納賦稅。

10樓:匿名使用者

封的侯,即「千戶侯、萬戶侯」。

11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食千戶萬戶是指所轄的封地大小,而不是確切的數字。

食萬戶就是分封給一個比較的大的城池,城池裡居民的賦稅無需交給國家而作為封侯的俸祿。

千戶的城池就比較小了。

比如呂不韋就是食洛陽十萬戶。洛陽當時當然不可能有十萬戶那麼多人,只是因為洛陽是原來周朝首都,規模很大,所以稱食十萬戶。

古代所說的食幾千戶幾萬戶是什麼意思?

12樓:大大大大倩倩

「食」是靠著吃飯;賴以為生。引申為依賴、依靠。食千戶萬戶是指所轄的封地大小,而不是確切的數字,意思是,一個人封地裡的幾萬戶老百姓所交納的收入都歸這個人。

千戶侯,古代的封號,意為食邑千戶的侯爵,有向一千戶以上的人家徵稅的權利。

萬戶侯,食邑萬戶以上,號稱「萬戶侯」,後來泛指**貴爵。萬戶侯在封建社會作為一個特殊階層,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關稅及自然資源等),因為其代表著地位、財富、權力,於是它有了階級屬性。

13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食千戶萬戶是指所轄的封地大小,而不是確切的數字。

食萬戶就是分封給一個比較的大的城池,城池裡居民的賦稅無需交給國家而作為封侯的俸祿。

千戶的城池就比較小了。

比如呂不韋就是食洛陽十萬戶。洛陽當時當然不可能有十萬戶那麼多人,只是因為洛陽是原來周朝首都,規模很大,所以稱食十萬戶。

14樓:逆向朝陽

在這裡「食」是靠著吃飯;賴以為生。引申為依賴、依靠

尊為公侯,食邑萬戶。——《漢書·張安世傳》又如:食力(依賴民眾的賦稅生活);食採(受納采地的租稅);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收封地的租稅以供食用,故稱「食邑」,或稱「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歲所受的薪俸。又稱「食祿」

15樓:方智飛

封爵位和封地,食邑幾萬戶意思是。他的封地裡的幾萬戶老百姓所交納的收入都歸他了

如果是春秋戰國時代的話,那些老闆姓的收入,生死,前途全歸這個被封賞的人管

16樓:匿名使用者

封域所轄的大小。

食千戶——一千戶口的人民受之管轄,向其交納賦稅。

17樓:匿名使用者

封的侯,即「千戶侯、萬戶侯」。

18樓:燭花玉夢

就是封候,封多少多少地,享受這塊地上多少多少人的稅.

「唐朝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七百戶」是什麼意思?

19樓:湯醉波

食邑二千戶是虛封,由朝廷撥給相當於二千戶的物資錢財,其實就相當於特別津貼這種,不能世襲繼承。食實封七百戶是實封,就是這七百戶實實在在封給這個人了,或者說封給這個人的家族了,因為實封是可以世襲繼承的~

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又稱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國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

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又稱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國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

盛行於周。分封以宗法制度為依據,大小按封爵等級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內享有統治權利並對諸侯承擔義務。

食邑原為世襲。戰國時食邑主相互兼併,世襲制度廢弛。秦漢推行郡縣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內漸無統治權利,食祿已改為以征斂封邑內民戶賦稅撥充,其數量按民產計算,與周代按田邑大小區分者不同。

食邑隨爵位黜升而損益,亦得世襲。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將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參,參出擊,大破之。賜食邑於寧秦。

」《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詒書》:「不則一日,來至一所在,地名樊川,乃漢時樊噲所封食邑之處。」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

「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數百家直到萬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稅。」

戰國時期享受食邑的範圍相當寬。除了封君、封侯、將相之外,立有一定功績,達到一定職位,或因某種特殊關係而享有食邑者很多。

秦商鞅變法時規定,達到軍功爵第九級「五大夫」即可「稅邑三百家」

陳戴任齊國的「卿」,並不是封君,但有食邑《商君書·賞刑》中說:「周(周圍)官之人,知而訐(告發)之上者,自免於罪,無貴賤,屍(代替)襲其官長之官爵田祿」,說明當時到一定官職便可享有食邑。

秦將樊於期降燕,秦懸賞,如有得樊於期之首者賞「金千金,邑萬家」

戰國時期貴戚的湯沐邑也是食邑的一種,但享受湯沐邑的不一定是封君。張儀遊說楚秦

和好,願以秦女嫁楚,並「效萬家之都,以為湯沐之邑」

與湯沐邑相類似的還有養地。西周為了與秦結好,提議把應邑獻給秦太后作為「養地」

《墨子·號令》有「封之以千家之邑」,「封之二千家之邑」的記載。《荀子·榮辱》篇曾談到:「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等等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也就是說食邑五百戶就相當於正五品的**,子的爵位。

食邑制源起周,那時分封500戶,受賞者相當該地的王有經濟政治軍事等各種特權。到戰國之後變成了只有獲取該地人民所交賦稅的經濟特權,而失去其他政治、軍事上的作用,大多以「戶」作為食邑分發的單位。

也就是說那五百戶的稅收都是給你的。

取個古代帝王的名字,古代帝王的名字

古代帝王取名一般遵從一個原則 就是儘量使用一些別人少用的字,即所謂 易避而難犯 這一點從一些非開國帝王身上體現地尤其明顯。即使即位前取了名字,但這個名用字要用一些比較偏但意思比較好的字,這樣比較符合常規。現提供以下字供選擇,自己組合,因為別人認為好聽的,你未必中意。屺岍岑岺岹岧嶠峛峘嵂嵁嵃嵅崺崴崱崚...

關於古代帝王廟號的問題,關於古代帝王廟號的一個問題?

很可惜,你的思考很詳細,但事實還真不是這樣的。一 劉邦的 高祖 並不是廟號,他的廟號反而是 太祖 全稱 漢太祖高皇帝 史記 漢書 都記述了給劉邦確定廟號和諡號的過程 群臣曰 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高祖 一詞來自 史記 高祖本紀 這個 高祖 是從漢武帝的角...

古代帝王立進士碑有什麼意義,古代帝王死後的墓葬有什麼講究?

一 意義 1 表彰自己所處時期文人輩出,人才湧現。2 表明自己能選賢任能,重用人才。3 表現自己的政績工程。4 鼓舞天下讀書人的士氣,讓整個社會形成重學風氣。5 也有垂示後人的意義。二 簡介 在北京的孔廟裡面,有198塊元 明 清時代的進士題名碑,它是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重要文獻資料。許多歷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