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
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原詩:《望洞庭》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釋義: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淨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青螺。
2樓:
《望洞庭》詩意:
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裡,就像**盤裡的一隻青螺。
《望洞庭》全詩如下: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賞析: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
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緻;遠景迷瀠、奇麗。
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
其用詞也極精到。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
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盤裡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託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
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 ,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3樓:大愚若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
全詩如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全詩翻譯: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淨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景亮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陀螺。
賞析: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4樓:申申囖
劉禹錫《望洞庭》賞析
[原詩]
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裡一青螺。
[註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裡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裡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盤子託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著名詩人。
5樓: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盤子託著青青的田螺。
6樓:陳瑜兒or百度
洞庭湖水光呀與秋月相融,浪靜好似銅鏡未磨。
遠望洞庭湖山水一片青翠,好似**盤子裡託著綠色田螺。
《望洞庭》的簡短詩意是什麼?
7樓:堇辰媽媽
翻譯:湖面 的 波 光 和 秋 夜 的 月 光 交 相 輝 映 , 是 那 麼 寧 靜 而 和 諧 。 湖 面 風 平 浪 靜 , 就 像 沒 有 經 過 打 磨 的 銅 鏡 一 樣 迷 迷 蒙 蒙 。
遠 遠 望 去 , 明 亮 的 洞 庭 湖 環 抱 著 蒼 翠 的 君 山 , 就 好 像 白 銀 盤 裡 託 著 一 枚 玲 瓏 的 青 螺。
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
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8樓:萱兒生日禮物女生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淨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一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青螺
9樓:無2無
品原文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裡一青螺。
編輯本段註釋譯文
註釋(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和:
和諧,這裡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
(4)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5)山水翠:湖光山色。 (6)**盤:
形容平靜無波的洞庭湖。 (7)青螺:青色的田螺,這裡用來形容湖中間的君山。
譯文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潭面沒有風像一個沒有磨的鏡子。 遠望洞庭湖非常美麗。好像一個**盤裡面有一個青螺。
編輯本段作品鑑賞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juan四聲)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緻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
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
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
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盤裡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託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
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
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這是很難得的。只有真心觀察,才能讀出這首詩的情思。[1]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
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與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 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
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詞》、《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1]
望洞庭是什麼地方,望洞庭中的洞庭指的是哪個地方?在哪個省?
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 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 即今君山 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鬆滋 太平 藕池 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 資 沅 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望洞庭 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
望洞庭是秋天的詩句嗎,望洞庭,總寫洞庭湖秋色的詩句是
望洞庭 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 三 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
望洞庭的作者是,《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詩人。詩中採用的修辭手法,把比作未磨
望洞庭 的作者是 唐 代詩人 劉禹錫 詩中採用 比喻 的修辭手法,把 無風的湖面 比作未磨的銅鏡,內 把洞庭湖比作 盤 把洞庭的君山比作 青螺 望洞庭 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詩人採用比喻的容修辭手法,把無風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銅鏡,把洞庭湖比作 盤,把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