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圖中山石、林木,反映了早期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和麵貌。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雖然是人物畫,但以大量的山水為故事的背景。由於顧愷之本人就是較早地涉及到山水畫創作和理論的大家之一,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洛神賦》圖中山水部分的畫法是具有那一時代代表性的藝術樣式。
圖中樹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關係較為混亂,確如張彥遠為我們在《歷代名畫記》中所描述的那樣:「魏晉已降,名跡在人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石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
列植之狀,則伸臂布指。」從而為我們在理論與實物考據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畫面貌的特徵。從線色本身來看,《洛神賦》圖中線條細勁有力,如張彥遠所言:
「顧愷之之跡,緊勁連綿,迴圈超乎,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線條的表現力內在含蓄,以表現意態為先。線條內部勾勒產生的塊面以青綠填色,色彩變化較少,只在坡腳岸邊施以泥金。
山石樹木,結構單調,狀物扁平,但富於裝飾性。
2樓:互動應用
傳統山水畫一般是如以上各位已經表述清楚:皴、擦、點、染
由於現代山水畫表現形式越來越寬泛,其繪畫技法種類繁多,因此按順序第一種是: 勾、皴、擦、點、染
第二種是:染、勾、擦、點、染
第三種是:潑、勾、點、染、皴
回答者: zmzmhj - 五級 2010-2-27 19:57
其他回答 共 3 條
找老師啊
回答者: pengju2010 - 二級 2010-2-25 15:11
皴、擦、點、染
回答者: ζ微積分ξ - 四級 2010-2-25 15:22
皴、擦、點、染
回答者: 89019826 - 一級 2010-2-26 16:56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嘛,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剛剛起步,還處於初始發展狀態,直到唐朝才開始成熟,五代兩宋達到高峰。
所以即便是顧愷之這樣的大畫家,筆下的山水畫仍然停留在稚拙階段。
《洛神賦圖》體現了哪些獨特的風格?
4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洛神賦圖》將不同情節置於同一畫卷,洛神和曹植在一個完整畫面的不同場景中反覆出現,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將畫面分隔成不同情節,使畫面既分隔又相連線。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雖然是人物畫,但以大量的山水景觀為作為故事的背景。由於顧愷之是較早涉及山水畫創作和理論的大家之一,故《洛神賦圖》中山水部分的畫法是當時代表性的藝術樣式。
《洛神賦圖》中的樹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關係較為混亂,確如後來唐代畫家、繪畫理論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描述的那樣:魏晉已降,名跡在人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石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
列植之狀,則伸臂布指。
這在理論與實物考據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畫面貌的特徵。從線條本身來看,《洛神賦圖》中線條細勁有力,正如張彥遠所言:顧愷之之跡,緊勁連綿,迴圈超乎,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
線條的表現力內在含蓄,以表現意態為先。線條內部勾勒產生的塊面以青綠填色,色彩變化較少,只在坡腳岸邊施以泥金。山石樹木,結構單調,狀物扁平,但富於裝飾性。
畫面採取分段連續形式,概括描繪了幾個重點。畫卷開首展現出,在暮色蒼茫中,曹植與貼身侍衛們站立在洛水之濱遙望滔滔河水。他寄予著苦戀美麗的洛水女神,漸漸出現在平靜的水面。
洛神模糊的身影昭示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
曹植在原詩賦中用「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形容洛神在水上飄忽往來的情景。他彷彿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表現出關切、遲疑的神情。兩人的思念之情溢於卷面,令人感動。
在下一幅畫面中,曹植依然站在岸邊,表情凝滯地望著水波上的洛神。那梳著高高雲髻和被風揚起的衣帶,使水波上的洛神猶如飄飄欲仙般來自天界。她欲去還留,在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的情懷。
整個畫卷洛神與曹植一再碰面,日久情深。無奈之下纏綿悱惻的洛神,最終駕著六龍雲車,在雲端中漸漸遠去。
整個畫面中,「文魚警乘」、「玉鸞偕逝」、「水禽翔衛」,旌旗飛揚,形成畫卷的最高潮。這場詩人的夢幻,經過畫家的妙筆,把人們引進了一個神話的世界。
卷末畫面曹植回到岸上,坐於洛水之畔,終日思念,最後依依不忍地離去。漸漸離去的洛神回過頭來,凝神幽思地望著曹植,表情是那麼的萬般無奈,似帶有深重的哀怨和嘆息。
而曹植則靜靜地坐在那裡,他的貼身侍衛也都默默地站著,連同周圍的草木也一動不動,似乎曹植是無動於衷,然而透過他那平視的眼神,分明表現出一種「相見爭如不見,多情還似無情」的落寞心態,周圍的寂靜烘托出他的孤獨和無奈。畫中兩人「憑君莫語傷心事,盡在含情不語中」。
《洛神賦圖》畫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麗身姿,表露出她「若往若還」的矛盾心態。奇異神獸具有強烈的神話氣氛和浪漫主義色彩。其人物神情刻畫生動,主題內容突出,手法寫實。
線條簡練飄逸,色彩典雅鮮麗。整個畫面環境富於裝飾性。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洛神賦圖賞析
5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洛神賦圖》將曹植《洛神賦》的主題思想表達的完整而和諧。顧愷之巧妙的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將辭賦中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表達得純潔感人、浪漫悲哀。畫面奇幻而絢麗,情節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充滿了飄逸浪漫、詩意濃郁的氣氛。
《洛神賦圖》中顧愷之充分發揮了藝術想象力,將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現為畫面上具體的形象,表現出《洛神賦》中充滿詩意幻想的浪漫意境。隨著畫卷,觀者在畫家的思路的引導下,思想情緒不由自主地隨著人物的心情或驚喜或悲痛。
畫家根據辭賦中內容藝術聯想,塑造出畫卷中嬉戲的眾神仙,鹿角馬面、蛇頸羊身的海龍、豹頭模樣的飛魚、六龍駕駛的雲車等這些綜合而成的形象,這些奇禽異獸形象穿插在山川、樹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間,與眾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動靜對比而又拉開了空間距離,營造出奇異飄渺的幻覺境界和優美抒情的浪漫情懷。
《洛神賦圖》中浪漫而悽婉的氣氛,顧愷之還通過人物精神的表現營造出來。畫面中悽婉浪漫的氣氛通過人物之間的情感關係和內心深處的心靈變化表現出來,尤其是眼神的描繪。曹植與洛神飽含感情的對望是二者心靈深處的交流和情感表達。
畫面中的洛神形象不論是出現在水面上、還是飛在半空中、還是漫步叢林、還是乘雲車離去、大部分形象都是朝向畫面左方前行,回頭與岸上的曹植對視,眼神或飽含深情、或無奈感傷、或欲言又止、或依依不捨。
在洛神離去之後,曹植目光仍望向空茫的前方追尋洛神的倩影,即使坐在歸途的車上離去仍然回頭張望。人物無言的眼神之中流露出兩者一往情深的真切愛情和相戀而不能相守的無奈悲痛,加劇了浪漫悲悽的氣氛。
6樓:牧人小丫
賞析青綠山水是重彩山水畫產生和發展的最早也是最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繼承了早期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並直接脫胎於魏晉時期的人物畫傳統,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併為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創造了兩宋重彩山水畫的巨大成就。大青綠山水產生時的最初狀態,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本著歷史承傳的基本規律,它一定保留有早期人物畫的某些藝術特徵,而這正是顧愷之《洛神賦》圖的重要價值之一。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雖然是人物畫,但以大量的山水為故事的背景。
由於顧愷之本人就是較早地涉及到山水畫創作和理論的大家之一,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洛神賦》圖中山水部分的畫法是具有那一時代代表性的藝術樣式。圖中樹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關係較為混亂,確如張彥遠為我們在《歷代名畫記》中所描述的那樣:「魏晉已降,名跡在人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石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
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伸臂布指。」從而為我們在理論與實物考據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畫面貌的特徵。
從線色本身來看,《洛神賦》圖中線條細勁有力,如張彥遠所言:「顧愷之之跡,緊勁連綿,迴圈超乎,調格逸易,風
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線條的表現力內在含蓄,以表現意態為先。線條內部勾勒產生的塊面以青綠填色,色彩變化較少,只在坡腳岸邊施以泥金。
山石樹木,結構單調,狀物扁平,但富於裝飾性。 此圖取材於曹植的《洛神賦》一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從帝京回東藩的途中,經過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
原文中主人公雖然對宓妃充滿愛戀,而最終卻不得不離去的故事情節,表現了作者在現實中的傷感與無奈。顧愷之在這幅畫裡卻將結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與宓妃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告終。故事以***的形式在同一畫幅的不同場景中,將一個傳說中的愛情故事表現得浪漫感人。
這種手法後世多有借鑑,如五代的顧閔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洛神賦》圖中一些樹、石的表現上,作者以凹凸暈染的方法來增加立體感,這來自於對當時青銅鑄造藝術和帛畫藝術手法的借鑑,來自於那一時代隨著佛教的不斷傳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髮展和相互影響。此外,圖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極其成功的,人物雖散落於山水之間,但相互照應,並不孤立,神情的顧盼呼應使人物之間產生了有機的視覺聯絡,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對人物神態的準確刻畫。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了顧愷之為裴楷畫像在臉上加三根毛一事,其雲:「楷俊朗有識具,此正是其識具,觀者詳之,定覺神明殊勝。」臉上加三根毛對於繪畫的教化作用來說,其實並無任何聯絡,而頤愷之卻認為它能夠反映出裴楷的氣質,這是屬於一種極個性化的問題,而不是某一類人的典型化和抽象化。
這種對個人精神氣質的重視與追求,表現在他對刻畫眼睛的謹慎與仔細。他說:「點睛之節,上下、大小、濃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也。
」很明顯,顧愷之對人物表現的要求是如實地反映人物獨特的氣質和品格,而不是某種概念化的東西。 東晉顧愷之所作。以三國時代曹植的浪漫主義愛情名篇《洛神賦》為題材,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賦的內容。
畫中的曹植帶著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悵望,彷彿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委婉從容,目光
凝注,表現了關切、遲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於卷面,令人感動。全圖設色豔麗明快,線條準確流暢,充滿動感,富有詩意之美。
畫面採取分段連續形式,概括描繪了幾個重點。通過對洛神神情、動作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無限惆悵情意。直接表現在禮教束縛與封建勢力壓迫之下,男女愛情受到壓抑和苦悶的主題。
畫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畫家對周圍環境生動的描繪,突出了畫面的詩意氣氛。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人,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是我國東晉時期傑出的藝術家。他的繪畫作品與繪畫理論對傳統繪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洛神賦》就是他的傑作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雖然是摹本,但基本上反映了他的藝術面貌。
除了《洛神賦》,還有賦》,除了《洛神賦》,還有什麼經典的形容美女的古代文章《
兩都賦 兩京賦 南都賦 三都賦 甘泉賦 並序 藉田賦 子虛賦 上林賦 羽獵賦 並序 長楊賦 並序 射雉賦 北征賦 東征賦 西征賦 登樓賦 遊天台山賦 並序 蕪城賦 魯靈光殿賦 並序 景福殿賦 海賦 江賦 風賦 秋興賦 並序 雪賦 月賦 鵩鳥賦 並序 鸚鸝賦 鷦鷯賦 赭白馬賦 舞鶴賦 幽通賦 思玄賦 ...
洛神賦其中洛神是意指誰的妻子請問洛神賦中洛神是指誰的妻子
洛神不是指某個人的妻子,而是傳說中古帝宓羲氏之女,她溺死洛水而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洛神賦 是曹植做所,他虛構了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了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洛神賦 是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曹植此賦據序所言,系其於魏文帝黃初三年 222年 入朝京師洛陽後,在回封...
洛神賦圖的作者是誰《洛神賦圖》是誰的作品??
源愷之。顧愷之 約345 406 東晉畫家,出身士族家庭,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 今江蘇省無錫市 傑出畫家 繪畫理論家 詩人。洛神賦 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曹植 洛神賦 內容畫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被稱為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之一。洛神賦 原文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