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練書法採用什麼姿勢,正確的書法姿勢是什麼(毛筆)

2021-08-05 22:38:33 字數 6285 閱讀 1003

1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科學、傳統的執筆與坐姿理論:“足安、坐滿、頭正、身直、虛腋、臂開、肘起”;“指實、掌虛、掌豎、腕平”這樣的基礎要領要好好領悟

正確的執筆方法。

古人執筆分兩種,坐著寫字用五指執筆法,站著寫字用三指執筆法,可是70年代上海沈尹默在全國推廣書法時,只推廣了五指執筆法,三指執筆法瀕臨失傳,好在有林散之等巨匠的成功實踐,當前全國搞書法的70%只會五指執筆法,包括部分已成名的老書家。

學會三指執筆法對中鋒用筆起了決定性作用。目前國內書法傳承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執筆問題。廣大書法愛好者應該及時掌握兩種執筆法。

初學書法者,先要選好老師。

擇師的標準不在於長幼,而在於他是否是真正的行家,主要看他的創新能力,字外功夫,綜合素質,影響力及人品,找對老師就能事半功倍。

選好字帖和筆墨紙硯。

現在出版業十分發達,古代的所有碑帖都有很多不同版本供大家選用。北京琉璃廠一條街,書畫專業書店文房四寶店到處林立,應有盡有,有的還配了示範光碟。

筆分羊毫、狼毫、兼毫三大類,羊毫軟,狼毫硬,兼毫軟硬適度,初學者應選用兼毫,廠家比較出名的湖州善璉湖筆系列、宣州宣筆系列和江西產的各類毛筆,均可選用。

字型可按書體選購:

篆書有《甲骨文》、《石鼓文》、《散氏盤》、秦篆、楚篆等;隸書可選用《張遷碑》、《乙瑛碑》、《史晨碑》、《石門頌》、《好大王碑》等;

楷書可選用《張猛龍碑》、《張黑女碑》、《九成宮》、《顏勤禮碑》、《褚遂良楷書》等;

行書可選《聖教序》、《米芾行書》、《王鐸行草》;

草書可選《十七帖》、《書譜》、《智永千字文》、《平復帖》,懷素、張芝草書。

對於初學者,可以從以下三步練起:

一、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執行習慣基本養成。

二、練習點,每天練5鐘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練字,先從字型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覆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三、寫不好的字請老師當面示範,細看每個點劃細節的運筆方法。

多參加一些書畫筆會交流,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一般經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就會小有成就。

2樓:石華

寫字的基本姿勢有兩種,一是坐著寫,一是站著寫。

坐勢,這是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寫字姿勢,尤其是初學者,一般都是坐著寫。它要求姿勢端正,胸部離桌邊約15釐米,頭正肩平臂開足實。頭正俯視運筆處,注意力集中在筆尖,視線與筆尖成45°俯角,容易看清下筆的準確與否。

這樣既能保證字寫得端正,又不損壞眼力。兩肩齊平,身體才能坐正,腰部挺起才能使胸部離開桌邊,保持精神振作,有利於呼吸和運氣。兩臂張開,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兩腳自然平放踏實,保持平衡穩定,便於書寫筆畫時能做到橫平豎直,寫撇捺時也能放開。

立勢,一般情況下,需寫較大的字,紙放在桌面上,立著俯寫。也有把紙貼在牆上,立著寫壁。

立著俯寫時要求低頭俯視正前方約45°俯角,頭部和身體都要端正,不能歪頭側身,保持視線和桌子上紙面的方向一致,俯視全面,照顧到全域性,便於書寫時的運筆和經營佈局。俯視必然要適度的躬身,但不宜過度,身體太彎,書寫時間長了就容易疲勞,自然舒鬆,才能揮寫自如。立勢只能懸臂,左手按紙或按桌面,右手執筆,懸臂臨空而書,不能使肘和腕靠近桌面。

否則腰部必然彎曲、緊張。腳部自然左右分開,兩腳距離大約和肩寬相等,左右腳前後可適度錯開,便於站得穩,也便於身體前後移動。

立勢寫壁,由於書寫的字和篇幅過大,紙需貼在牆壁上書寫,或者直接在牆壁上書寫時,才對壁而書。書寫時要正面平視,頭正必須身正,身正才能有正確的角度,以觀察字幅全域性,掌握每字每行在全幅字中的位置。只有全身自然舒展,運筆方能自由放開。

書寫時右臂要保持一定曲度往前,左臂自然垂放身旁。兩腳分開成八字形,約與肩同寬。如果字幅過大,為了保持書寫時的視平線,寫上面的字要有墊腳物,寫下面的字又要稍往下蹲,做到字字部位恰當。

3樓:李山石老師

書法初學者,可以先練坐態,主要是摹寫,因為碑帖字都不是太大的。如柳公權的〈玄祕塔〉,字僅三分大,坐著寫,適合坐著寫。當練大字時,可以用站姿,懸腕,寫字半徑變大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初學者最好採用坐姿,而而且在初學毛筆時手會抖所以最好不要把手腕懸著寫,用另一隻手扶著寫字的那隻手。

5樓:天生我才沒有用

一般講,寫小字冝採取坐姿加枕腕或懸腕;寫大字則採取站姿懸肘懸腕,才能揮寫自由。

6樓:施妙雙

坐姿。建議用顏真卿的勤禮碑(如果是軟筆的話)筆用“齊月風光”,筆桿要立直!若是硬筆,建議千萬不要用龐中華的字帖!

有很多字看起來好看但是結構並不嚴謹,非常不適合學習,會使你的字型顯得很世俗。(我學書法12年了,今年16……相信我吧)

7樓:新風鑑藏

腰挺直,頭抬起來,正確握筆,看一畫寫一筆,,認真練習。。。

8樓:匿名使用者

坐姿最好,漸漸用站的

正確的書法姿勢是什麼(毛筆)

9樓:不避諱真心丶

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擫、押、鉤、格、抵五字法。即:

1、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2、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3、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4、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5、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擴充套件資料

毛筆的運用:

毛筆的筆頭,按其部位大體又可分為三部分:筆尖(鋒穎處)、筆肚(中間部位)、筆根(與筆桿相接處)。再把筆尖至筆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筆尖的三分之一這一段就稱一分筆,從筆肚到筆尖這一段稱三分筆,中間部位到筆尖這一段稱二分筆。

顯然,使用一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纖細、瘦勁。如初唐時的書家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書”也是突出的範例;使用二分筆書寫,筆畫則顯得圓潤、俊健。

如晚唐的柳公權、元代的趙孟頫多采用二分筆;使用三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豐腴、渾厚。如中唐的顏真卿、宋代的蘇東坡。

一般說來,使用三分筆寫字,是用筆的極限。古人有“使筆不過腰”的說法。如“過腰”用筆,一是極易出現“墨豬”,而且筆鋒提起時無法彈回;二是容易導致筆鋒開叉收不攏;三是大大縮短筆的使用壽命。

對於初習字者,往往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不敢鋪毫,單用筆鋒書寫,字顯得纖弱無力;二是肆意鋪毫,甚至用筆根書寫,字顯得臃腫、贅疣。所以,初習字者應首先注意正確地使用筆位。

10樓:文史一家人

書法姿勢除了身體姿勢外,就是執筆的姿勢,對書法作品的表現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坐(站)立姿勢: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握筆方法:三指執筆法,拇指和食指兩指緊握筆桿,中指靠在筆桿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緊筆桿,三指握筆桿的地方距筆尖大約1寸的距離,筆桿距紙面大約45度的角度。

11樓:低調boy傳奇

毛筆的書寫姿勢主要有兩種:一是坐書姿勢,一是立書姿勢。前者主要在書寫字徑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時採用,後者一般用於書寫字徑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時採用。

一、坐書姿勢: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鬆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儘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 — 40釐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範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俗稱為二郎腿)。

二、立書姿勢:立書姿勢是為了懸腕運轉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域性,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

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

12樓:匿名使用者

學書者首先應擺好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這不僅關係到今後能否練好字,而且關係到書寫者的身體健康。

一、書寫姿勢

毛筆的書寫姿勢主要有兩種:一是坐書姿勢,一是立書姿勢。前者主要在書寫字徑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時採用,後者一般用於書寫字徑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時採用。

(一)坐書姿勢

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鬆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儘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 — 40釐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範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俗稱為二郎腿)。

(二)立書姿勢

立書姿勢是為了懸腕運轉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域性,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

二、執筆方法

古人十分重視執筆方法,認為“凡學書字,先學執筆”。古人的執筆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鐙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對執筆的鬆緊也意見不一。

王羲之主張執筆要緊,執筆緊方能貫力於筆端。蘇東坡主張虛而寬,即執筆要鬆,這樣便於轉動筆桿。其實“緊”與“鬆”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的兩個方面。

執筆是為了很好的運筆,所以“緊”是指要能很好地駕馭筆鋒,不讓其飄滑無力,“鬆”是指手中的筆運轉靈活,筆鋒能隨心所欲地變化,字才有韻味。科學的執筆方法可以概括為:筆桿垂直、指實掌虛、自然放鬆。

(一) 筆桿垂直

筆正,指筆桿應與紙面基本保持垂直,為的是保證中鋒行筆,具體說是筆桿垂直,便於調節八面鋒的筆鋒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運筆過程中,隨著手腕的擺動,筆桿會倒向筆鋒所指的方向,如寫橫畫時筆桿向左傾斜,寫豎畫時筆桿向前傾斜.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讓筆桿倒向運筆方向而造成“拖筆”,更不可倒向筆畫的兩邊而形成偏鋒。

(二) 指實掌虛

指實,用指尖捏筆,不能用指關節處勾筆。因指尖部分感覺靈敏,易於控制筆鋒的細微變化。手指捏筆要鬆緊適度。

一般地說,所寫的字越小,筆就越要捏緊一點,大字則可鬆一些。坐書姿勢捏筆要緊一些,立書姿勢則可鬆一點。

掌虛,是指執筆時掌心要虛空。無名指、小指不得握於掌內。古人說,“虛可容卵“。即是說掌心要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空間,目的是便於手指及關節的靈活運動。

(三) 自然放鬆

執筆自然放鬆,指、腕、肘、肩四關節必能靈活運轉,寫起字來輕鬆自如。比如吃飯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緊,碗裡的飯菜必然夾不到嘴裡去,執筆的道理也是一樣。

如果說執筆主要靠手指的話,那麼運筆則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說,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運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懸腕、懸肘懸腕。枕肘枕腕,是說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託(一般書家是將左手枕在右腕下面),這種方式用於寫小楷。枕肘懸腕,則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懸空狀,寫中、大楷或小行書用這種方式。

懸肘懸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懸空,常用於寫行、草或很大的楷書。

最後還有一個執筆部位的問題。一支毛筆,手指捏在什麼部位才是合理的呢?這沒有絕對的答案。

一般的原則是:寫小字及楷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下:寫大字或行、草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上一些,這樣筆鋒運轉幅度大,筆法流轉靈活。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種執筆法:五指法。據說系唐代書法家陸希聲所創,他以五個字分別說明五個手指在執筆時所起的作用。五個字為;擫、押、鉤、格、抵。

(擫)用來說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緊貼在筆桿左側。

(押)用來說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緊貼在筆桿右側,與拇指相對夾住筆桿。

(鉤)用來說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關節彎曲為鉤,鉤住筆管外部。

(格)用來說明無名指的作用。無名指緊貼筆桿,把中指鉤向內的筆桿擋住,防止筆桿歪斜。

(抵)說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墊託的意思,指小指墊託在無名指的下面,以增加無名指“格”的力量。

練書法的好處和不練書法的壞處各列三點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今天仍生機勃勃。書法精品內涵豐富 博大精深,蘊自然的性靈 溢美的芬芳 凝智的妙趣,人們在欣賞中可以得到審美的享受 哲思的啟迪 心靈的美化。漢代楊雄說 書乃心畫 的確,每一幅書法精品都是作者技法的妙用 雄才的揮灑 大智的奔湧 高懷的展現,總之是作者心智執行的印跡。練習書法...

投籃姿勢怎麼練,正確的投籃姿勢是怎樣練的

說說我自己的練法 命中率還行,哈哈 首先立定投籃,手掌張開,左右手掌成90度握住籃球,只要感覺手掌能夠貼住籃球 豎直 舉著雙手,利用手腕擺動把球投出去,可以練手腕力度 最後離開球的應該是食指和中指 可以控制方向 本人覺得很實用,因為不管是跳投還是急停跳投,防守的人都很難可以蓋到你,少了很多尷尬!痛苦...

王羲之的書法是怎麼練出來的王羲之練書法的故事

王羲之 303 361年 字逸少,原籍琅琊臨沂 今屬山東 後遷居山陰 今浙江紹興 官至右軍將軍 世稱 王右軍 會稽內史 世稱 王會稽 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 書聖 王羲之對真書 草 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被後人譽為 書聖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 美崙美負的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