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傳統技藝面臨失傳,中國有哪些傳統技藝面臨失傳

2021-08-15 19:49:25 字數 5034 閱讀 4892

1樓:朝花夕拾

1,木匠工藝中,傳說魯班大師的木工藝法總共分七十二**,囊括了選材、制料、加工、成型、裝飾等一系列木工工藝,目前的傢俱製造中,還有誰懂得去應用這些技法?

2,古時傢俱上的漆有講究,最好的漆叫做漆精,其製法業已漸漸失傳。

3,中國國粹的武術,中國武術中的道,那種練功即練心的訓示,那種煉精化氣,煉氣入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修煉法門,也漸漸失傳。

4,藥物的製作:上至魏晉南北朝之前,周易、煉丹之術風行,從古籍記載來看,那時候的五石散,吃後令人飄飄欲仙,但是五石散取的東西都是很常見的,現在也沒有人能夠照樣還原出來了。

5,古時候留下來的這些古建築,純木製,千百年來仍然屹立不倒。而採用了現代工藝,鋼筋水泥之類的材料,一場**一陣大風就可能化為瓦礫。前一段時間故宮博物院進行修葺,頂上的琉璃瓦找遍了整個中國沒有一個匠人能夠燒出來,雖然對外宣稱是材料找不到了,但是何嘗不是技術不到那個水平呢?

6,鍛造技術和金屬加工工藝方面,不用說干將莫邪之類的千古奇兵,苗族裡面的緬刀,鋒利柔軟,將不相容的兩個形容詞天衣無縫的雕琢到了一起,即使以現代的鍛造工藝,仍舊無法複製出一把。

7,苗族女子婚喪嫁娶時穿戴的銀飾,已經快沒有人能夠修理和再製造了。

現在的年輕人學的是馬列主義,說得是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德語,鑽研的是數理化,對於這種古老的手工藝已經再也不能吸引到他們的興趣。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悲哀。古時人們的生活工具是刀槍劍戟鋤鏟錛鑿,壞了,有鑄劍師磨刀師來修理。

現代人的生活工具是電腦、手槍機關槍,壞了,買新的。古時候有所謂人劍合一,現在本事再高的人也無法和電腦合為一體。這種情況的出現,雖然和中國自古相傳的技藝傳子不傳女,傳女不傳婿有關,更重要的,也在於中國人本身不知道自己的技藝有多麼珍貴。

說什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實是西方人看得上的才是世界的。現在世界上有麥當勞、有肯德基、有可口可樂,可是誰見過北京炸醬麵、洛陽牛肉湯、陝西羊肉泡、天津狗不理也開連鎖店到整個世界去啊?僅僅是因為經濟水平不如人家嗎?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主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要是學會了以後很有前途。前幾天剛剛見過的是一種“剪字”據那個老人家說全國就他一個人會,還給劉翔剪過,**我們也見過了,他剪過“捨得”兩個字,就只用一把剪子,就把這兩個字剪出來了,不用提前寫出來,直接剪,剪出來的字與書法無異。。。

中國傳統民間工藝中,有哪些即將要失傳的老

中國有哪些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技藝

3樓:匿名使用者

龍從發:刻刀下“浮出”玲瓏寶船   龍從發今年69歲,滿頭白髮,精神矍鑠,12歲便從父學藝,在父親的薰陶和指導下,他逐步走上木刻船藝術的探索之路。   聾啞父親教出絕活傳人   說起木刻船藝術,不能不提及龍從發之父——原武漢市工藝雕刻廠的聾啞老藝人龍雲華。

龍雲華2023年去世,祖籍湖北宜昌,世代生長在長江邊,生前一直靠製作船模的手藝來養家餬口。   龍老說,老父親雖然身有殘疾,但心靈手巧,動手能力極強,先後雕刻出湖北跨子船、小型襄河船、寧波三帆船、湖南平頂船、龍鳳船、貴州客船、巡撫官船、川江麻雀尾船等六十多種不同風格的船。   他以南宋巾幗英雄梁紅玉抗金的歷史題材創作的《梁紅玉戰船》,著意渲染船上的戰鬥氣氛和梁紅玉屹立船頭的颯爽英姿,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他的另一力作是《端午龍舟》,與兒子龍從發等多名藝人一道,耗時一年有餘方製成。長約1.2米的龍舟由白木雕刻,舟上雕刻有划船的、擊鼓的、掌舵的,栩栩如生,人物多達72個,至今仍是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的珍貴陳列品。

  作為龍氏木刻船的繼承人,龍從發自12歲起便從父學藝,19歲便出師自帶徒弟。2023年12月,龍從發隨父舉家遷至武漢,開始著手製作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的擺件。隨著木刻船——“端午龍舟”在大會堂亮相,龍從發和父親在國內工藝美術行業內的地位便一舉奠定。

  精湛技藝傾倒國際友人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龍從發的木刻船藝術便迎來碩果累累的收穫季節,代表作“鄭和寶船”、“隋朝五牙戰艦”、“龍鳳舫”等,以其精湛技藝令許多國際朋友歎為觀止。   2023年,他創作的“鄭和寶船”參加中國商品秋季交易會展出,受到與會者的歡迎。之後,被一來自荷蘭的收藏家收藏。

“隋朝五牙戰艦”是應北京軍事博物館的邀請,專門為該館戰爭館製作的,該戰艦由另一位船舶設計專家席龍飛設計,至今仍在該館陳列。   “龍鳳舫”是龍從發的一件得意作品,現陳列於國家博物館,該船長約1米,寬0.36米,高0.

6米,是一件豪華、精巧的裝飾品。船身高6層,首、尾各設兩座船樓,頗有黃鶴樓的神韻。該船上部全部鏤空通透,有亭臺軒榭、牌坊壁畫,不少廊柱只有頭髮絲粗細。

  據龍老透露,這一艘木刻船,船身是由生長在恩施州深山裡的黃楊木製作,樹齡在100-200年之間,胸圍約15公分;底座是由生長於東北長白山的椴木製作,樹齡小,紋理光滑細膩,顏色純白,與船身的微黃色相得益彰。   龍老介紹,從下料到製作完成,全部由手工製作完成,光各種用於切、雕等的刀具,就用了100多把,因為有許多特殊要求,這些刀具也是自己打鐵鍛造的。   絕技傳承成燃眉之急   由於木刻船製作又苦又累,加上沒有長期穩定的訂單,效益不佳,龍氏木刻船如今面臨尷尬——他的4個兒女沒有一個人願意跟他學藝。

  “我父親曾為人民大會堂湖北廳製作陳列品,我的作品也曾多次到國外展覽,但現在連自己的子女都不願學,還談什麼傳承?”龍從發有些落寞地告訴記者。   據省工藝美術協會介紹,武漢的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手工業曾相當發達。

然而,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些曾經十分紅火的工藝美術企業經濟效益日漸下滑,本地民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存環境漸趨惡化,許多優秀的民間絕技瀕臨失傳甚至滅絕,讓觀眾驚歎不已的絕技僅能餬口,本地藝人對此頗感無奈。   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祕書長方敦記介紹,為了保護和發展本地工藝美術行業,在省有關領導和行業的扶持下,湖北省包括龍老在內的四個國家級“大師”將各自成立工作室,**也有望獲得經濟補貼,將絕活發揚光大。   路光榮:

用貝殼“編織”玉宇瓊樓   如果和路光榮坐著聊天,估計誰也無法知道他是個“手藝人”,他的談吐之間,一句句妙語總是關乎美學、文學。   路光榮今年59歲,能獲得這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說,自己當初也沒料到。   貝殼是他的天然“畫布”   2023年,路光榮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鎮一個貧農家庭,從小,他在美術領域裡就顯得很有天賦,不僅繪畫和雕刻有模有樣,還製作過皮影、剪紙,從小就將自己的藝術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

  2023年,路光榮狂熱地愛上了繪畫偉人像宣傳畫,只要能找得到機會,只要擠得出時間,他就會找來一兩枚偉人像章,對著細細揣摩、描繪,江漢平原上隨處可見的貝殼,成了他的天然“畫布”。   2023年,全國掀起工藝美術熱,出口創匯的熱潮席捲全國,名聲在外的路光榮受命籌辦貝雕工藝廠。在大連貝雕廠學習了一個月的設計製作後,他開始向貝雕業進軍。

很快,路光榮就在這個行業裡嶄露頭角——2023年,他設計製作大型貝雕畫《雙鳳牡丹》、《黃鶴樓》,參加廣交會獲得外商首批訂單。   巔峰之作耗去一噸貝殼   在路光榮的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黃鶴樓。對此,路光榮解釋說,在他心中,能表現荊楚文化的標誌性建設就是黃鶴樓。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他就四處收集黃鶴樓的資料——當時,蛇山還沒開建黃鶴樓,路光榮找來一部老式相機,對於能找到的資料,一一拍下來,在他的早期作品裡,黃鶴樓一直是三層的,一如同治年間的黃鶴樓。   路光榮創作的黃鶴樓是多變的,這得益於路光榮對黃鶴樓資料的收集———樓體慢慢加高,黃鶴樓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2023年,路光榮迎來了生命裡的巔峰之作——由他設計創作的大型淡水貝立體貝雕船《黃鶴玉龍舟》由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

  付出與收穫是對等的,這句話在路光榮身上得到驗證。這件123cm×96cm×36cm的作品,一共用了大約1280多個工作日,看過這件作品的人無不驚歎構思巧妙,製作精良,全貝殼材料晶瑩潔白,一眼看上去像是一座象牙雕——這件作品,塑造了中華龍的形象——雙龍昂首欲飛,龍身上聳立著黃鶴樓主樓、長廊、亭閣、牌樓、太白樓等建築物,高低錯落,虛實相間,玉欄環抱,畫棟雕樑。整個作品採用園雕、浮雕、透雕等工藝手法,同時將書法、篆刻、紋樣設計融為一體,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風格與荊楚地域文化特色。

  路光榮的女兒記得非常清楚,這件作品耗費了一噸多重的貝殼,因為損耗大,作品完工時,剩下的邊角碎料堆積如山。“《黃鶴玉龍舟》上的小鱗片有幾萬個,都是手工精製的。”   女兒結婚嫁妝是貝雕   路光榮有兩個女兒。

和路光榮小時候一樣,兩個女兒從小也對美術有著強烈的愛好,大女兒在讀初中時,曾經用父親的篆刻刀刻過名章。   但他決定讓大女兒放棄這一行,“手工量大,粉塵又多,太累太辛苦;而且,一個女孩子想在這一行成名成家,太難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

路光榮一生帶過太多的徒弟,但不少人做到工藝師之後還是放棄了。   貝雕究竟如何不易,路光榮的女兒說得非常形象:“作品的材料全是貝殼,種類達到十幾種,但船卻有稜有角,怎麼樣才能讓很薄又有弧度的貝殼變厚變直呢?

這個就要因材施意,每個地方用的貝殼都不同,從選料,到分塊,到拼貼、組合、裝飾,到打磨……僅做一個很直的杆就要經過十幾道工序。”   “像大船上一根長15cm、直徑1cm的杆,需要用很細的布手工打磨好,至少需要3個工作日。”路光榮的女兒笑著說。

試想一下,在一片貝殼上,要雕刻出一個個套在一起的拉環,環環相扣,還要打磨,拋光……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路光榮嫁女也有自己特殊的職業風格,兩個女兒出嫁,最引人注目的嫁妝就是父親親自設計製作的貝雕船《黃鶴玉龍舟》。   “不過,妹妹在這一行的天賦使她順利地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我也努力在幫助父親將他的這種傳統工藝與高科技結合。

”路光榮的大女兒路明就這樣兜了一圈,還是回到父親的老行當。不僅研究他的作品,而且還要研究他的人生歷程。   這個行業有多苦?

路光榮曾經有過多少次動搖?面對記者的追問路光榮一笑了之:“那些苦,不提也罷。

”   相關連結   剪紙大師:蔣再譜   湖北武漢人,2023年出生,從事剪紙製作。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曾先後擔任湖北省文聯、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和工藝美術學會理事等職。代表作有《百花齊放》、《蝴蝶團花》等。   玉雕大師:

袁嘉騏   2023年7月出生,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品大師。2023年被招進湖北省工藝美術廠,幸運地被分配到工廠車間學習玉雕藝術。   2023年,綠松石雕《極樂圖》在香港展出,拍賣底價高達180萬元,袁嘉騏在玉雕屆名聲大噪。

  2023年11月,歷時兩年的白玉雕《佛光普照》竣工,引起轟動。   微雕大師:常世琪   常世琪,2023年生,2023年被評為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常世琪大師早年學習玉雕,經20餘年歷練,其玉雕技藝爐火純青。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改攻微雕,在米粒般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鳥、書法,均如閒庭信步,遊刃有餘。尤其在頭髮絲上刻的書法、人物、肖像最令人稱奇,他曾在4釐米長的髮絲上,刻上《蘭亭序集》327個字的全文。

國學,為什麼面臨失傳中國國學為什麼被後人淡忘了

從全域性看,中國的國學文化處於一個很危險的境地,國學很有可能面臨失傳。有如下原因 1 受西方影響,被其 被狹義唯物主義所侷限,全盤否定自己尚不清楚的物質。古書中有說的,他不承認,認為古人沒有今人的學識。一旦現代人發現,其人便會認為是現代唯物科學的成果,是西方人的成果。其實西方人,長期以來都在學習 或...

中國有什麼瀕臨失傳的東西,中國有哪些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技藝

龍從發 刻刀下 浮出 玲瓏寶船 龍從發今年69歲,滿頭白髮,精神矍鑠,12歲便從父學藝,在父親的薰陶和指導下,他逐步走上木刻船藝術的探索之路。聾啞父親教出絕活傳人 說起木刻船藝術,不能不提及龍從發之父 原武漢市工藝雕刻廠的聾啞老藝人龍雲華。龍雲華1965年去世,祖籍湖北宜昌,世代生長在長江邊,生前一...

中國有哪些傳統風俗,中國有哪些傳統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1.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 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 過年 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 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