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小學行程問題分析解答整理
1、行程問題:行程問題可以大概分為簡單問題、相遇問題、時鐘問題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2)速度和×時間=路程和;3)速度差×時間=路程差。
3、常用比例關係:1)速度相同,時間比等於路程比;2)時間相同,速度比等於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於時間的反比。
4、行程問題中的公式:1)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1:a、b兩城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計劃用6小時從a城開到b城,汽車行駛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鐘,如果按原計劃到達b城,汽車在後半段路程時速度應加快多少?
分析:對於求速度的題,首先一定是考慮用相應的路程和時間相除得到。
解答:後半段路程長:240÷2=120(千米),後半段用時為:
6÷2-0.5=2.5(小時),後半段行駛速度應為:
120÷2.5=48(千米/時),原計劃速度為:240÷6=40(千米/時),汽車在後半段加快了:
48-40=8(千米/時)。
答:汽車在後半段路程時速度加快8千米/時。
例2:兩碼頭相距231千米,輪船順水行駛這段路程需要11小時,逆水每小時少行10千米,問行駛這段路程逆水比順水需要多用幾小時?
分析:求時間的問題,先找相應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輪船順水速度為231÷11=21(千米/時),輪船逆水速度為21-10=11(千米/時),
逆水比順水多需要的時間為:21-11=10(小時)
答:行駛這段路程逆水比順水需要多用10小時。
例3:汽車以每小時72千米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到達後立即以每小時48千米的速度返回到甲地,求該車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平均速度,首先就要考慮總路程除以總時間的方法是否可行。
解答:設從甲地到乙地距離為s千米,則汽車往返用的時間為:s÷48+s÷72=s/48+s/72=5s/144,平均速度為:
2s÷5s/144=144/5×2=57.6(千米/時)
評註:平均速度並不是簡單求幾個速度的平均值,因為用各速度行駛的時間不一樣。
例4:一輛汽車從甲地出發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在一開始的120千米內平均速度為每小時40千米,要想使這輛車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為每小時50千米,剩下的路程應以什麼速度行駛?
分析:求速度,首先找相應的路程和時間,平均速度說明了總路程和總時間的關係。
解答:剩下的路程為300-120=180(千米),計劃總時間為:300÷50=6(小時),剩下的路程計劃用時為:
6-120÷40=3(小時),剩下的路程速度應為:180÷3=60(千米/小時),即剩下的路程應以60千米/時行駛。
評註:在簡單行程問題中,從所求結果逆推是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
例5:騎自行車從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行駛,下午1時到;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行駛,下午1時到;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行進,上午11時到;如果希望中午12時到,應以怎樣的速度行進?
分析:求速度,先找相應的路程和時間,本題中給了以兩種方法騎行的結果,這是求路程和時間的關鍵。
解答:考慮若以10千米/時的速度騎行,在上午11時,距離乙地應該還有10×2=20(千米),也就是說從出發到11時這段時間內,以15千米/時騎行比以10千米/時騎行快20千米,由此可知這段騎行用時為:20÷(15-10)=4(小時),總路程為15×4=60(千米),若中午12時到達需總用時為5小時,因此騎行速度為60÷5=12(千米/時),即若想12時到達,應以12千米/時速度騎行。
例6:一架飛機所帶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時,飛機去時順風,時速1500千米,回來時逆風,時速為1200千米,這架飛機最多飛出多遠就需往回飛?
分析:求路程,需要速度和時間,題目中來回速度及總時間已知,我們可以選擇兩種方法:一是求往、返各用多少時間,再與速度相乘,二是求平均速度與總時間相乘,下面給出求往
返時間的方法。
解答:設飛機去時順風飛行時間為t小時,則有:1500×t=1200×(6-t),2700×t=7200,t=8/3(小時),飛機飛行距離為1500×8/3=4000(千米)
評註:本題利用比例可以更直接求得往、返的時速,往返速度比5:4,因此時間比為4:5,又由總時間6小時即可求得往、返分別用時,在往返的問題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往返路程相同這個條件。
例7:有一座橋,過橋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後下坡,並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騎車過橋時,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別為每秒4米、6米、8米,求他過橋的平均速度。
分析: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很重要,平均速度還是要由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得。
解答:設這座橋上坡、平路、下坡各長為s米,某人騎車過橋總時間為:s÷4+s÷6+s÷8=s/4+s/6+s/8=13/24s,平均速度為:
3s÷13/24s=24/13×3=72/13=5又7/13(秒),即騎車過橋平均速度為5又7/13秒。
評註:求平均速度並不需要具體的路程時間,只要知道各段速度不同的路程或時間之間的關係即可,另外,三段或更多路的問題與兩段路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不要被這個條件迷惑。
例8:某人要到60千米外的農場去,開始他以每小時5千米的速度步行,後來一輛18千米/時的拖拉機把他送到農場,總共用了5.5小時,問:他步行了多遠?
解答:如果5.5小時全部乘拖拉機,可以行進:
18×5.5=99(千米),其中99-60=39(千米),這39千米的距離是在某段時間內這個人在行走而沒有乘拖拉機因此少走的距離,這樣我們就可以求行走的時間為39÷(18-5)=3(小時),即這個走了3個小時,距離為5×3=15(千米),即這個人步行了15千米。
評註:在以兩種速度行進的題目中,假設是以一種速度行進,通過行程並和速度差求時間非常重要的方法。
例9:已知某鐵路橋長1000米,一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下橋共用120秒,整列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為80秒,求火車的速度和長度。
分析:本題關鍵在求得火車行駛120秒和80秒所對應的距離。
解答:設火車長為l米,則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下橋行駛的距離為(1000+l)米,火車完全在橋上的行駛距離為(1000-l)米,設火車行進速度為u米/秒,則:
由此知200×u=2000,從而u=10,l=200,即火車長為200米,速度為10米/秒。
評註:行程問題中的路程、速度、時間一定要對應才能計算,另外,注意速度、時間、路程的單位也要對應。
例10: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時間比甲多了1/8,問甲、乙兩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分析:速度比可以通過路程比和時間比直接求得。
解答:設甲走了s米,用時t秒,則乙走了s÷(1-1/5)=5/4 s(米),用時為:t×(1+1/8)=9/8 t(秒),甲速度為:
s/t,乙速度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為s/t :10s/9t=9:
10評註:甲、乙路程比4/5,時間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例11:一艘輪船在河流的兩個碼頭間航行,順流需要6小時,逆流要8小時,水流速度為每小時2.5千米,求船在靜水中的速度。
分析:順流船速是靜水船速與水流速度之和,而逆流船速是兩者之差,由此可見,順流與逆流船速之差是水流速的2倍,這就是關鍵。
解答:設船在靜水中速度為u千米/時,則:(u+2.5)×6=(u-2.5)×8,解得u=17.5,即船在靜水中速度為17.5千米/時。
例12:甲、乙兩人在400米環形跑道上跑步,兩人朝相反的方向跑,兩個第一次相遇與第二次相遇間隔40秒,已知甲每秒跑6米,問乙每秒跑多少米?
分析:環形跑道上相反而行,形成了相遇問題,也就是路程、時間及速度和關係的問題。
解答: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兩個人一共跑400米,因此速度和為400÷40=10(米/秒),乙速度為10-6=4(米/秒),即乙每秒跑4米。
評註:環形跑道上的相遇問題要注意一定時間內兩人行進路程的總和是多少。
例13:一輛公共汽車和一輛小轎車同時從相距299千米的兩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小轎車每小時行52千米,問:幾小時後兩車第一次相距69千米?
再過多少時間兩車再次相距69千米?
分析:相遇問題中求時間,就需要速度和及總路程,確定相應總路程是本題重點。
解答:第一次相距69千米時,兩車共行駛了:299-69=230(千米),所用時間為230÷(40+52)=2.
5(小時),再次相距69千米時,兩車從第一次相距69千米起又行駛了:69×2=138(千米),所用時間為:138÷(40+52)=1.
5(小時),即2.5小時後兩車第一次相距69千米,1.5小時後兩車再次相距69千米。
評註:相遇問題與簡單行程問題一樣也要注意距離、速度和及時間的對應關係。
例14:一列客車與一列貨車同時同地反向而行,貨車比客車每小時快6千米,3小時後,兩車相距342千米,求兩車速度。
分析:已知兩車行進總路程及時間,這是典型的相遇問題。
解答:兩車速度和為:342÷3=114(千米/小時),貨車速度為(114+6)÷2=60(千米/時),客車速度為114-60=54(千米/時),即客車速度54千米/時,貨車速度為60千米/時
評註:所謂「相遇問題」並不一定是兩人相向而行並相遇的問題,一般地,利用距離和及速度和解題的一類題目也可以稱為一類特殊的相遇問題。
例15:甲、乙兩輛車的速度分別為每小時52千米和40千米,它們同時從甲地出發開到乙地去,出發6小時,甲車遇到一輛迎面開來的卡車,1小時後,乙車也遇到了這輛卡車,求這輛卡車速度。
分析:題目中沒有給任何卡車與甲車相遇前或與乙車相遇後的情況,因此只能分析卡車從與甲車相遇到乙車相遇這段時間的問題。
解答:卡車從甲車相遇到與乙車相遇這段時間與乙車在做一個相遇運動,距離為出發6小時時,甲、乙兩車的距離差:(52-40)×6=72(千米),因此卡車與乙車速度和為:
72÷1=72(千米/時),卡車速度為72-40=32(千米/時)
評註:在比較複雜的運動中,選取適當時間段和物件求解是非常重要的。
例16: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它們相遇時距a、b兩地中心處8千米,已知甲車速度是乙車的1.2倍,求a、b兩地距離。
分析:已知與中心處的距離,即是知道兩車行程之差,這是本題關鍵。
解答:甲車在相遇時比乙車多走了:8×2=16(千米),由甲車速度是乙的1.
2倍,相遇時所走路程甲也是乙的1.2倍,由此可知乙所走路程為16÷(1.2-1)=80(千米),兩地距離為(80+8)×2=176(千米),即兩地相距176千米。
評註:有效利用各種形式的條件也是重要的技巧。
例17:兄妹二人在周長30米的圓形水池邊玩,他們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背向繞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
2米,照這樣計算,當他們第十次相遇時,妹妹還需走多少米才能回到出發點?
分析:本題重點在於計算第十次相遇時他們所走過的路程。
解答:每兩次相遇之間,兄妹兩人一共走了一圈30米,因此第十次相遇時二人共走了:30×10=300(米),兩人所用時間為:
300÷(1.3+1.2)=120(秒),妹妹走了:
1.2×120=144(米),由於30米一圈,因此妹妹再走6米才能回到出發點。
例18:兩列火車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4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0千米,兩車錯車時,甲車上一乘客從乙車車頭經過他的車窗時開始計時,到車尾經過他的車窗共用13秒鐘,求乙車全長多少米?
分析:甲車乘客看到乙車經過用了13秒而他看到的乙車速度則是甲、乙兩車實際速度之和。
解答:乘客看到乙車的相對速度即甲、乙車實際速度之和為:48+60=108(千米/時)合30米/秒,乙車長為:30×13=390(米),即乙車全長為390米
評註:錯車也是一類常見問題,重點在於如何求得相對速度,另外,注意單位的換算,1米/秒合3.6千米/時。
例19:一列快車和一列慢車相向而行,快車的車長是280米,慢車的車長是385米,坐在快車上的人看見慢車駛過的時間是11秒,那麼坐在慢車上的人看見慢車駛過的時間是多少秒?
分析:慢車上的人看快車和快車上的看慢車,他們看到的相對速度是相同的,這就是本題的關鍵。
解答:兩車相對速度為:385÷11=35(米/秒),慢車上的人看快車駛過的時間為:280÷35=8(秒),即坐在慢車上的人看見快車駛過的時間是8秒
評註:在錯車的問題中,對雙方來說相對速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錯車的距離和時間,對車上的人,距離一般是對方車長。
例20:某列車通過250米長的隧道用25秒,通過210米長的隧道用23秒,問該列車與另一列車長320米,時速64.8千米的列車錯車而過需要幾秒?
分析:列車通過隧道行進的距離是隧道長加車長,兩車完全錯車行進的距離之和是兩車之和。
解答:列車通過第一個隧道比通過第二個隧道多走了40米,多用2秒,同此列車速度為:
(250-210)÷(25-23)=20(米/秒),車長為20×25-250=250(米),另一輛車時速64.8千米,合18米/秒,兩車錯車需時為:(250+320)÷(20+18)=15(秒),即兩車錯車需要15秒
評註:在火車錯車、過橋、過隧道、進站等問題中常常會用到車長作為行進距離的一部分,因此遇到此類問題一定要特別小心。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6年級作文,節日習俗,6年級作文,節日習俗,400字
每年春節過後的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元宵節,又叫 燈節 和 上元節 是中國自古以來就在民間流傳的另一個已有2000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元宵節起源於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後飛揚跋扈的呂后篡權,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呂后死後,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助下登基,博採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
6年級下冊語文小紅書答案61到,6年級下冊語文小紅書答案61到
最佳答案1 漢樂府 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2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3 駱賓王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4 李嶠 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
6年級數學題,6年級數學題
解 設被乘數是x,則積是3x。由題意,得x 3 3x 23.24 解得x 5.06 則3x 15.18。答 積是15.18。求分 積15.18,被乘數5.06 積是x,被乘數為y,則3y x,x y 23 24 3 20 24,解方程可出 解 設被乘數為x 積為3x 得 3x x 3 23.24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