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都不是!我給你簡單介紹一下吧:
1、蘇格拉底
(由於蘇格拉底年代太過久遠,所以很多他的思想和言論都是見於別人的著作中的)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心靈的轉向
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但他們只停留在感性的階段,只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論。到蘇格拉底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
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認為對於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感覺世界常變,因而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
從蘇格拉底開始 ,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
靈魂不滅說
蘇格拉底關於靈魂的學說,進一步使精神和物質的分化更加明朗起來。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早已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已經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學家對於靈魂的看法還比較模糊,有的還將靈魂看成是最精細的物質,因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界限還不明確。
到蘇格拉底才明確地將靈魂看成是與物質有本質不同的精神實體。在蘇格拉底看來,事物的產生與滅亡 ,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將精神和物質這樣明確對立起來,成為西方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哲學的奠基人。
尋求事物的普遍定義
據亞里士多德記載,蘇格拉底放棄了對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倫理問題上求得普遍真理,開始為事物尋求定義。他反對智者們的相對主義,認為“意見”可以有各種各樣,“真理”卻只能有一個;“意見”可以隨各人以及其他條件而變化,“真理”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在柏拉圖早期對話中,討論的主題幾乎都是如何為倫理道德下定義的問題。
蘇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認識“美自身”、“正義自身”,這是美和正義的普遍定義,是真正的知識 ,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美的理念”、“正義的理念”。這是西方哲學史上“理念論”的最初形式。蘇格拉底還進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哲學只去尋求這種因果,就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最終原因。
他認為事物的最終原因是“善”,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論代替了對事物因果關係的研究,為以後的唯心主義哲學開闢了道路。
助產術和揭露矛盾的辯證法
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疑難愈多進步愈大。蘇格拉底承認他自己本來沒有知識,而他又要教授別人知識。這個矛盾,他是這樣解決的:
這些知識並不是由他灌輸給人的,而是人們原來已經具有的;人們已在心上懷了“胎”,不過自己還不知道,蘇格拉底像一個“助產婆”,幫助別人產生知識。蘇格拉底的助產術,集中表現在他經常採用的“詰問式”的形式中,以提問的方式揭露對方提出的各種命題、學說中的矛盾,以動搖對方論證的基礎,指明對方的無知;在詰問中,蘇格拉底自己並不給予正面的、積極的回答,因為他承認自己無知 。這種方式一般被稱為“蘇格拉底的諷刺”。
蘇格拉底的這種方法是由愛利亞學派的邏輯推論和愛利亞的芝諾的反證法發展而來的。在蘇格拉底的諷刺的消極形式中存在著揭露矛盾的辯證思維的積極成果。蘇氏自比產婆,從談話中用剝繭抽絲的方法,使對方逐漸瞭解自己的無知,而發現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知識觀念。
這種談話也有幾個特點:第
一、談話是藉助於問答,以弄清對方的思路,使其自己發現真理。唯在談話進行中,蘇氏則偏重於問,他不輕易回答對方的問題。他只要求對方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他以謙和的態度發問,由對方回答中而導引出其他問題的資料,直至最後由於不斷的詰詢,使青年承認他的無知。
在發問的過程中,蘇氏給予學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蘇格拉底反詰法(socratic irony)。蘇格拉底的這種方法,在西方哲學史上,是最早的辯證法的形式。
從哲學思想的發展看,蘇格拉底提出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的區分,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脫離了早期哲學的樸素狀態,進入更加成熟的階段;他將早期希臘哲學家們格言式的倫理思想提到了哲學的高度;他以邏輯辯論的方式啟發思想、揭露矛盾,以辯證思維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質 。這一切對哲學思維的發展都有貢獻。但是,他作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系統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開始了誇大主體和理性、誇大抽象思維,以哲學唯心主義的神話代替宗教神話的時代。
所以說,蘇格拉底是唯心的!
2、黑格爾
由於他早年對神祕主義的興趣,他保留下來一個信念:分立性是不實在的;依他的見解,世界並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堅固的單元——不管是原子或靈魂——的整合體。
有限事物外觀上的自立性,在他看來是幻覺;他主張,除全體而外任何東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實在的。但是他不把全體想象成單純的實體,而想象成一個我們應該稱之為有機體的那類的複合體系,在這點上他與巴門尼德和斯賓諾莎是不同的。看來好像構成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東西,並不單純是一種幻覺;它們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實在性,因為真正看起來便知道各是全體的一個方面,而它的實在性也就在於這個方面。
隨著這種看法,當然就不相信時間與空間本身的實在性,因為時間和空間如果認為是完全實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裡產生的神祕的“洞察”;他的書中提出來的理智精製品一定是後來才有的。
黑格爾斷言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但是他講這話時,他的“現實的”一詞並不指經驗主義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認,甚至還強調,凡經驗主義者所以為的事實,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實作為全體的樣相來看,從而改變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
儘管如此,把現實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舊要造成一些與“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當的”這個信念分不開的自滿情緒。
複雜萬狀的全體,黑格爾稱之為“絕對”。“絕對”是精神的;斯賓諾莎認為全體不僅有思維屬性而且有廣延屬性的見解被擯棄了。
黑格爾同歷來其他曾抱有稍類似的形而上學觀點的人有兩點區別。一點是強調邏輯:黑格爾認為,“實在”的本性從它必須不自相矛盾這個唯一的考慮就能推演出來。
另一個(與第一點密切相關的)區別特徵是稱作“辯證法”的三元運動。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兩部《邏輯學》(logic),要想正確理解他對其它問題的見解的依據,這兩部書不可不懂。
邏輯照黑格爾的理解,他明確地說和形而上學是一回事;那是一種跟普通所說的邏輯完全不同的東西。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謂語,如果把它認作是限定“實在”全體的,結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
我們不妨舉巴門尼德的學說:唯一實在的“太一”是球狀的,作為一個粗淺的例項。任何東西如果沒有邊界便不會是球狀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麼(至少有虛空間),它才可能有邊界。
因此,假定整個宇宙是球狀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歐幾里得幾何抬出來,對這個議論未嘗不可以有異議,但是這議論作為一個說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由上可見,兩個人都不是唯物主義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點幫助。
2樓:暗仕
哲學大家沒有隻涉及一面的
3樓: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大師黑格爾。
唯心主義真的錯誤麼,為何心志堅定者特別容易走向成功? 20
4樓:匿名使用者
也不能說全盤否定抄
。唯物主義襲與唯心主義是關於哲學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不同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劃分只有在世界本原問題上才有意義,離開哲學的基本問題談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誰對誰錯都是沒有意義的。
比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等,都是唯心主義哲學家,但他們是偉大的,只是在哲學基本問題上堅持了唯心主義,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貢獻卻超過許多唯物主義哲學家。因此,要明確一點,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有在世界本原問題上才有分歧,在其他地方並不是對立的。
蘇格拉底是誰
蘇格拉底 生於公 元前469年,卒於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 哲學家 教育家 公民陪審員,和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並稱為 古希臘三賢 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身為雅典的公民,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
黑格爾的人生哲學什麼,要看懂《黑格爾哲學》是不是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
1 廟裡的神 bai du哲學在一 個民族中的地位zhi就像是廟裡的神,dao是一個專民族的靈魂所在。2 廝屬殺的戰場 古往今來,哲學派別林立,相互辯難,甚至相互否定,因此哲學就猶如一個千軍萬馬廝殺的戰場,但是廝殺的結果並非是屍橫遍野,一無所留。相反在各派哲學的角逐中,沒有哪派哲學獲勝,而最終獲益的...
黑格爾的宗教哲學怎麼樣,黑格爾的宗教哲學好不好
黑格爾的精華是辯證邏輯或辯證法。其它的,一般 哲學分為觀念論跟唯物論,他們一直在打架互不相容。黑格爾的是觀念論,但是不乏精彩的地方,我認為都可以看一看,取其精華,但是不要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宗教哲學的內容簡介 黑格bai 爾作為德國古 du典哲學領域最有影zhi響的哲學家,其 宗dao教哲學 破開荒第...